個人簡介
性別:男
血型:O
主要作品:
·紫色電光改換的塔卡
·萬能旋風兒
·網球好小子
·明日的丈
主要作品
「1﹒2﹒3與4﹒5﹒roku」、「yuki的太陽」、「紫色電光改換的塔卡」、「玻璃su的旋風」、「醬渣」、「明日的顎」、「有鐵兵」、「明日天氣腹足類那個」、「的又……又松太郎」等。
社團法人日本漫畫家協會日常工作理事。
居住在東京都練馬區。
主要作品:
「媽媽的小提琴」(1958)
「rina」(1960)
「發誓的怪球」(1961)
「1﹒2﹒3與4﹒5﹒roku」(1962)
「hati留下大將」(1963)
「yuki的太陽」(1963)
「紫色電光改換的塔卡」(1963)
「島っ子」(1964)
「玻璃su的旋風」(1965)
「明日的顎」(1968)
「小崽子」(1970)
「螢三七藥草子」(1972)
「有鐵兵」(1973)
「的又……又松太郎」(1973)
「束馬的義大利ti」(1980)
「明日天氣腹足類那個」(1981)
個人生平
6歲時在中國瀋陽經歷了日本的戰敗,被在當地新大陸印刷廠(現新華印刷廠)工作的徐集川救助,躲藏在一間閣樓中直到其回國。
1950年參加了朋友的漫畫同人誌“漫畫俱樂部”。1955年,父親受傷入院,千葉徹彌開始了打工的生活。1956年,他的單行本受到關注。作品在神田的日昭觀售出,作為職業漫畫家嶄露頭角。1958年作品《媽媽的小提琴》開始在雜誌上連載。1961年在《周間少年志》上的作品《誓約魔法球》初露頭角。
主要的作品有《雪陽》、《紫鷹》、《廢物》、《明天的女孩》、《我是鐵兵》、《明天的天氣》、《松太郎》等。自1962年《123和456》獲講談社兒童漫畫獎之後,先後又獲得講談社出版文化賞、日本漫畫家協會賞、特別賞、
國小館漫畫賞等各種獎項無數,並最終於2001年獲日本文化部科學大臣獎,2002年獲紫綬褒章。
千葉徹彌今年(2013年)74歲,已經畫了50年漫畫,最出名的作品是《小拳王》等體育漫畫,屬於少年漫畫的分支。如今,他正在創作回憶錄性質的漫畫作品《家路》,就是描述自己小時候在瀋陽度過的美好時光。糖葫蘆,是他最美好的記憶片斷。他一邊說,還一邊在紙上畫出一串串糖葫蘆……
1939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50年參加漫畫同人雜誌《漫畫俱樂部》。1956年單行本初次面市,1958年漫畫《媽媽的小提琴》雜誌連載開始。
1950年,當11歲的千葉徹彌懷著一份懵懂參加友人組織的“漫畫俱樂部”時,他恐怕沒有想到這一步對他意味著什麼。
1956年,當千葉徹彌以單行本作品的形式登上漫畫界的時候,正是日本的戰後消沉期,國民大多尚未從戰敗的陰霾中擺脫出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千葉積極創作了一批鼓舞人鬥志的作品,如《明天的丈》、《好小子》等等。
1939年1月11日、東京瓦頂泥牆的聖人路加拿大在醫院生。
1950年、參加友人做的漫畫同人雜誌「漫畫俱樂部」。
1956年、單行本作品職業初次登台。
1958年「媽媽的小提琴」雜誌連載開始。
1961年「發誓的怪球」周少年雜誌初次登台。
主要作品《1、2、3與4、5、roku》、《yuki的太陽》、《紫色電光改換的塔卡》、《玻璃的旋風》等,其中與小說家高森朝雄合作的漫畫《明天的丈》中的主人公矢吹丈,更是成為了當時日本的精神偶像。曾獲日本文化教育部科學大臣獎、紫色銬獎章。目前居住在東京都練馬區,在社團法人日本漫畫家協會擔任日常工作理事。
2003年,在日本NHK電視台的幫助下回到瀋陽開始報恩之旅尋找徐集川。最終在遼陽找到了恩人徐集川的後人,徐集川本人卻不幸於3年前逝世。在了解徐集川的生平(曾因從事過日文翻譯工作而在文革時被批鬥)後,於徐集川的目前與恩人相會並將自己父親曾贈與徐集川的毛毯蓋在墓碑上後悲傷地離開。
奮鬥歷程
在日本與宮崎駿齊名的,被稱作“漫畫之王”的千葉徹彌在亞洲擁有眾多的FANS。2002年,被授予日本最高漫畫獎紫色銬獎章後,千葉專門設立了千葉徹彌賞,以獎賞那些有建樹的新生代漫畫家。此番抵滬,參加上海國際城市動漫畫展,千葉虔誠地表示要讓漫畫表現出一種健康、向上的積極精神。
2004年7月2日,當鬢髮如雪的他出現在上海東方明珠的國際新聞中心時,已經是日本漫畫界巨擘、泰斗的身份了。原以為做漫畫的人會渾身都揮發著幽默詼諧的分子,然千葉徹彌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卻是傳統日本老年人的謙和與嚴肅:一副眼鏡,一身西服,一頭白髮,外加一張飽經風霜的臉孔。
一說起他為之奮鬥一生的漫畫,先生充滿了虔誠:“漫畫和電影、音樂一樣,都是一種藝術形式,漫畫最大的魅力在於對人的思想的表現。打開漫畫,我們可以獲得愉悅,但更重要的是從中可以汲取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而漫畫家所要做的,正是把這種積極的精神用畫面表現出來。
1956年,正值日本的戰後消沉期,國民大多尚未從戰敗的陰霾中擺脫出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千葉徹彌以單行本作品的形式登上漫畫界,積極創作了一批鼓舞人鬥志的作品,如《明天的丈》、《好小子》等等。這些作品現在的中國讀者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但在那個時期的日本,確實是成為了許多人的慰藉。和小說家高森朝雄合作的漫畫《明天的丈》中的主人公矢吹丈更是成為了當時日本的精神偶像,以至於這個虛擬的漫畫人物的死亡,還帶來了一場真正的葬禮,日本著名詩人寺山修司還為此專門寫了一首詩與一場追悼劇。
矢吹丈,可以說是千葉徹彌藝術理想的化身,體現了他對勇氣和進取心的尊崇。而他這種對藝術的執著也獲得了漫畫界的廣泛認可,成為繼手塚治虫這位“漫畫之神”之後的日本“漫畫之王”,其作品也以“充滿淚水歡笑的悲喜人生頌”而著稱。自1962年獲得第三屆講談社兒童漫畫賞之後,千葉筆耕不輟,也收穫不止。千葉本人也成為許多新生代畫家的偶像,尤其是在如
朱德庸所言“喝著日本奶水長大的台灣漫畫界”里,如
陳志華就對千葉推崇備至。
個人觀點
千葉徹彌看日本漫畫家
今天,不管是不是動漫畫迷,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宮崎駿。對於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宮崎駿曾說“手冢老師把所有的題材都畫光了”,千葉大師又是怎樣看待這兩位的呢?
千葉徹彌充分肯定了手冢的地位,作為晚生,他表示了對前輩的崇敬。他認為宮崎駿更應該說是一位動畫家,他在動畫上的成就更甚於漫畫。
韶華已逝,幾近古稀的千葉徹彌對藝術的熱情不減,只是更多了幾分大師的頓悟。今天,當他帶著作品來到這個曾經哺育過他三年的古老國度時,作為權威的千葉就中日兩國漫畫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千葉徹彌看日本漫畫
千葉徹彌說,中日兩國的漫畫家如果單純從畫技上說是沒有太大差距的。中國漫畫家中用色熟練的有很多,技巧上也有可取之處。最大的問題在於情節的構思。中國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可以挖掘出不少東西。在他看來,中日兩國在文化上有著許多淵源,日本的漫畫家就很注意在題材上從中國文化中借鑑,比如《七龍珠》這樣的作品。在日本,成功的漫畫家一般都會比較注重讀書,看電影、電視,關鍵是一個:學習。
千葉似乎不太接受“日本漫畫的成功主要在於商業運作的成功”這樣一種說法。他把成功歸結為一種良性循環:“日本漫畫發展好多年了,可以說已經到成熟階段。以前我們剛開始畫的時候,小孩子們看,現在他們也都成長起來了。漫畫家們創作出作品,再和出版、電影、電視合作,形成了我們日本人自己的一種文化。日本漫畫已經積累到一定的人氣了,目前這種狀況是水到渠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