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橋(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武康鎮橋樑)

千秋橋(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武康鎮橋樑)

千秋橋,又名官橋、鮮水橋,位於武康鎮英溪河畔。該橋始建於三國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是浙江省最古石拱橋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秋橋
  • 又名:官橋、鮮水橋。
  • 位於武康鎮英溪河畔
  • 始建於:三國吳黃武元年
歷史,傳說,

歷史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知縣李大春重建、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知縣廖暹,二十五年知縣余啟相繼重修。余啟還立有《千秋橋碑記》說:“始徒杠<徒行木橋>號官橋;今新以千秋,欲祈鞏固不朽,為武康千載之利也”。便冠以“千秋橋”名。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千秋橋雄姿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千秋橋雄姿
千秋橋由三國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的官家出面開始建造,故舊號官橋。
當時,千秋橋兩側開設夜市,明月清風,銀燭交輝,叫賣聲漚歌聲流水聲此起彼落,交織在一起,夜景十分迷人。故此,清代文人潘汝奇作’官橋曲”四首,其中有“溪南溪北帶水橫,縣門遙接大橋平。時當夜半聽傳鼓,又報山鐘度石城。
清康熙十四年(1675),知縣馮聖澤重建,狹於舊橋十分之三,改六孔為三孔。民國時期和解放初曾多次修建,因坡陡及橋拱圈變形,1980年將橋樑上部拆除,改建成石拱橋,可通汽車,至今依然使用。
因橋下流水清澈澄碧,魚蝦游弋歷歷可數,孕育了六朝來的一批批音姿甜美的歌妓,而且還能繅織出高質量的絲綢,民間又把官橋叫做“鮮水橋”。

傳說

5
據民間相傳“千秋橋”名還另有一說。據傳唐初開國元勛尉遲恭大將軍,有年奉旨南征,帶兵路過武康。見到此橋破殘不全,橋樑坍毀,就派人用木板鐵索架起了一座浮橋,以供兵馬渡河南進。當他過橋時,還暗暗許下諾言:我平南得勝後,一定再來這裡重建一座石橋。”果然沒有多久,尉遲恭大勝班師還朝,他面奏唐皇李世民,請求朝庭出錢重建石橋。皇帝恩準了這道奏本,並且親賜“千秋橋”之名,表示這座石橋和唐王朝一樣,“千秋萬載,世代相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