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台

千秋台

高邑縣花園村南,有一個土疙瘩,傳說這是劉秀當年在高邑登基做皇帝時壘成的土台,人們叫它“千秋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秋台
  • 位於:高邑縣花園村南
  • 有關人物:劉秀
  • :約三米
物品介紹,相關趣聞,吟誦古詩,

物品介紹

相傳在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坐了江山;王莽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幾乎殺盡漢室皇帝的後裔宗親。惟有劉秀僥倖逃脫,四處奔走逃命,在多次即將被王莽兵馬擒獲之際,總能絕處逢生,化險為夷,最終重興漢室,開創了東漢王朝。現在河北、山西一帶很多地方都流傳著王莽趕劉秀的故事;而高邑縣不僅是劉秀與王莽對抗的主要戰區,還是劉秀當皇帝的登基地;民間流傳著眾多王莽趕劉秀的傳說,很多村莊還是王莽趕劉秀的遺蹟或衍生品。
千秋台
千秋台和千年柏:據說西漢末劉秀被王莽追趕,好不容易才逃出重圍來到高邑。那時天氣正熱,劉秀想坐下來歇歇,周圍又沒有大樹,只有一棵柏樹。劉秀坐下來靠著柏樹睡著了,醒來以後說:“柏樹真好,應該冬夏常青,永遠不老。”後來這柏樹果然四季長青,不怕風寒。只是‘永遠不老’變成了“永遠不長”。劉秀睡醒後,心裡說:“我被王莽追趕了好多日子沒個安生,就今天舒服,還能好好歇會兒。這塊地方一定吉利,就在這裡登基算了。於是,就派兵修築了這個“千秋台”,登了基。

相關趣聞

高邑縣的千秋台是當年漢光武帝劉秀稱帝的地方,然而日前,住在附近的村民發現一件稀罕事兒———只要在千秋台與位於其南邊的劉秀石雕像之間跺腳,除了跺腳聲外,還會發出一種類似於金屬撞擊的聲音。很多人聞訊來到千秋台探尋究竟。
千秋台旁邊的劉秀像千秋台旁邊的劉秀像
■千秋台前跺腳出現清脆怪音
千秋台高約三米,南側有寬約八米的斜台階供人上下,而千秋台南側二十餘米處建有一尊劉秀石雕像。記者注意到,斜台階和劉秀像都是新近建成。
按照附近花園村村民何先生的指點,記者在距離千秋台以南十餘米處跺腳,果然在跺腳聲音之後傳出類似於金屬撞擊的聲音,聲音清脆悅耳,而且距離十多米遠處仍能聽到這聲音。
據何先生介紹,前兩天刮南風時,這種聲音傳得更遠,在距離三四十米遠都能夠聽見。
千秋台
■鼓掌、按喇叭也有怪音
為了對奇特聲音有進一步了解,記者又到稍遠處跺腳。經過多次試驗記者發現,只有在千秋台與劉秀雕像之間跺腳,才會出現這種奇特的聲音。
記者隨後又在該範圍內鼓掌、按汽車喇叭,同樣能聽到奇特的聲音,只是後者與前者奇特聲音並不完全相同,而是一種聲調更高、更細的聲音。
■怪現象引來眾多好奇者
據何先生介紹,去年國慶節後,高邑縣有關部門對千秋台進行了整修,斜台階及劉秀雕像都是新建而成。“在這次整修之前,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過這種奇特的聲音。即使在春節後整修完畢,劉秀雕像揭幕時,這種聲音也沒有立刻出現。只是在最近十來天,有村民到劉秀雕像前祭拜時,才無意中發現這種情況。”
何先生告訴記者,後來一傳十,十傳百,立刻有很多村民到這裡跺腳試驗,甚至還有外地人專門開車到這裡親身體驗一把。“人多時有百十來人一起在這裡跺腳試驗,場面別提多壯觀了。”
千秋台
■村民紛紛猜測聲音成因
對於千秋台發出奇怪聲音這一現象,附近村民議論紛紛。有的說跟土質有關係。“劉秀石雕像周圍的土地下面都是沙子。當年有人要在這裡打一口井,挖到七八米深一直是沙子,於是大家不敢再挖,怕人會陷進去,就給填上了。”村民由此猜測,正因這裡土質的原因,才導致發出奇怪聲音。
還有村民猜測說是各種回音和在一起產生的和聲。“石雕像底座的對面是一個多層的台階,第一層台階離聲源最近,越往上走台階離聲源越遠,因為各台階接收到聲源的時間不同,因此產生回音的時間也不一樣,各種回音加上劉秀石雕像反射的回音混合在一起,於是產生了現在的效果。”

吟誦古詩

千 秋 台
(明)趙南星
千秋台上秋風起, 落日寒光動濟水。②
千秋台
濟水東流未盡時, 台有嘉名自頹毀。
漢家四七厄滔天, 帝子南陽崛起焉。
猛虎長人城不守, 赤犢銅馬戰無前。
列宿從龍豈徒爾, 共欲飛騰躡紫煙。
登壇正位群情悅, 分明隆準似當年。
絕炎再興光典策, 今日猶傳五城陌。
圭碑無復片石在, 舊址陂陀蔓草積。③
雲雷樹外閃旌旗, 鴻雁沙邊屯紱舄。
勸進先知業會傾, 春花秋蒂旋枯榮。
異代簫條生感慨, 轉見前賢禾黍情。
註:①千秋台:高邑縣南二里花園村西南隅,明嘉靖間知縣周至德訪得其處,建碑其上題“千秋台”。傳說漢光武至鄗,因諸將請築台,即此修築此台,千秋原系亭名。 ②濟水:亦稱泲水。源出河北省贊皇縣西南之贊皇山,東流入高邑,分支入柏鄉寧晉,注於寧晉泊。流入柏鄉分支現今稱午河。昔【槐陽八景】之六 —— 泲水流清 : 潺潺如帶繞城流,跨壑虹飛古渡頭。極目煙波迷遠岸,會心回瀨鎖空洲。雲深渭水無車載,月落桐江有釣鉤。也可朝宗通北海,時人莫笑久淹留。即描寫濟水之美。
..。 ③陂陀:(1)傾斜不平貌。李華含元殿賦》:靡迤秦山,陂陀漢陵。(2)傾斜而下貌。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罷池陂陀,下屬江河。”
千秋台
千 秋 台
(明)趙南星
千秋近郭漢時台, 建號魯看玉輦來。
一水盈盈衣帶繞, 群山矗矗翠屏開。
鬼神不禁游狐兔, 祠廟多年入草萊。
搖落況逢無正日, 風前悵望使人哀。
千 秋 台
(明)李 標
鄗城古邑幾時開, 漢業千秋尚有台。
大陸關河宜北望, 太行形勢自西來。
秋深禾黍皆成穗, 雨後田園半是苔。
白水真人何處者,① 高天吟眺獨徘徊。
註:①白水真人:錢幣的代稱。
千 秋 台
(明)李 核
鄗南亭陌昔呼嵩, 漢業魯看四七隆。
落日西銜青不斷, 長河東逝碧無窮。
何年香火絕祠廟, 當日風雲自虎龍。
千秋台
憑弔千秋堪一 , 春陵佳氣可蔥蔥。
千 秋 台
(清)董國祥
千秋台上千秋事, 千秋石碣生苔漬。
洛陽宮殿委灰塵, 巋然之台至今峙。
憶昔永堅北渡來, 疆華亦自關西至。
時人猶道國師公, 白水真人乃天意。
攀鱗附翼三兩言, 漢業重開二百季。
蒿徑依稀輦路存, 將台森肅君臣位。
沙平草萎濟斷流, 太行隱隱疊空翠。
西風落日秋滿山, 不必登高自可醉。
千秋台
千 秋 台
(清)趙
小樓日日倚欄乾, 南望荒台霜色寒。
鱗翼他時新變化, 威儀一代舊衣冠。
青山如拱聞呼拜, 白鷺于飛振羽翰。
盛世君臣豈落落, 嚴陵猶有釣魚竿。
千 秋 台
(清)李士劭
登臨易動古今愁, 太息當年王氣收。
返照山川還歷歷, 淒風禾黍自油油。
漫言漢業興中葉, 不道高台亦廢丘。
松柏津鄺同一概, 只留名號在千秋。
千秋台
千 秋 台
(清)李 伸
千秋事業祖孫同, 小邑還堪歌大風。
趙北山河終不改, 洛陽城闕巳成空。
映台芳草萋萋碧, 隔樹明霞霅霅紅。
無限遊人感慨意,① 一杯為酹夕陽中。
註:①“無限遊人感慨意”一句《國朝畿輔詩傳》為:“無限遊人增感慨”。
千 秋 台
(清)劉 瑜
昔日鄗城魯建都, 於今猶似聽嵩呼。
南陽崗下稱英傑, 白水村中出丈夫。
帝業永垂歸日角, 將功高畫入雲圖。
千秋玉輦渾無跡, 禾黍離離逕草鋪。
再 題 千 秋 台
(清)劉 瑜
中興漢祚羨光武, 濟水河南筑尺土。
百二基成復繼炎, 千秋台就隆高祖。
森森松柏耐風霜, 赫赫功勳垂宙宇。
猶慕當年星聚雄, 荒郊遺蹟令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