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一代

千禧一代

國際上有一個專門的代際術語“千禧一代”,英文是Millennials,是指出生於20世紀且20世紀時未成年,在跨入21世紀(即2000年)以後達到成年年齡的一代人。這代人的成長時期幾乎同時和網際網路/計算機科學的形成與高速發展時期相吻合。該術語在中國的媒體和社會學上也常被普遍運用。

他們差不多伴隨著電腦/網際網路的形成與發展一同成長。

代表人物:馬克·扎克伯格(1984年5月14日出生),Facebook社交網CEO,等等。

有時會使人誤以為指新千年(即2000年)之後出生的人,這是錯誤的,而真正意義上出生時即有網際網路的2000年以後出生的人通常被稱為Z世代(Z一代),另做討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禧一代
  • 外文名:Millennials
  • 特點:不安全、自我和高消費
  • 價值觀:友情和家庭
基本類型特徵,我付出你付錢,晚熟的一代,

基本類型特徵

他們會堅持不懈從頭到尾完成一件事情,他們會對某件事保持長久的興趣和承諾。他們比較清楚自己的生活重點,他們會公開喊出“我付出,我收穫”的口號,像中午時分才聽著iPod、踏著夾腳拖鞋來上班,卻有著周五之前就成為公司CEO的遠大志向 。他們會直接告訴老闆工作時間表一定要提前確定,不能隨意加班,因為每個人都有著他自己的生活。
不安分和高消費是這一代的特點,但他們並非純物質主義者,調查顯示他們的價值觀中,友情和家庭排在第一位,並不認為一份穩定的工作十分寶貴,也不會努力追求這一點。

我付出你付錢

千禧一代有著靈活的頭腦,嫻熟地使用高科技產品來延伸自己的力量,一心多用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學習、工作、人際關係等一樣也不耽誤。他們中的一些人確實非常優秀,工作不辭辛勞,會使用多種工具來完成工作。他們非常聰明而且辦法極多,但是也有一些人無可救藥。
千禧一代的管理者必須一半是精神治療師,一半是手腕老道的外交家,該怎么跟這些人說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你的態度不能太嚴厲,你千萬不能說‘我對你很失望’這樣的話。你決不能要求他們跟公司同呼吸共患難,因為他們只跟自己同呼吸共患難。
對於千禧一代而言,屬於那些有份工作就滿足的守舊的經理的時代已經過去。他們會直接告訴你他們幾點要上瑜伽課,工作時間表一定要提前確定,不能隨意加班,因為不能影響到他們自己的生活,他們很清楚自己生活的重點。
管理者必須學會控制千禧一代,這使職場變得像一個兒童看護所。如何激發這群“職場外星人”的積極性,如何管理他們真是一門學問。對於那些習慣了阿諛奉承的老闆來說,千禧一代們喊出的“我付出,你付錢”的口號一定很不順耳。對他們而言,上班就像在EBAY上做交易,“如果你不想要我,僱主先生,我就沿街叫賣自己,或許還能賣個更好鞏精店的價錢,獲得更好的經驗。順便說一句,你只是覺得我還可以,而他們將會崇拜我。”

晚熟的一代

瑪麗·凱瑞恩(Mary Crane)曾經是白宮的顧問,她為千禧一代開辦了一個速成培訓班。在那裡,他們接受士兵般的訓練,以確保他們在辦公室特別是在客戶面前能夠一本正經。凱瑞恩稱之為“一場完美風暴,能讓千禧一代在需要的時候表現的非常職業。”事實上,訓鴉院府旬練的內容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識,例如如何使用刀叉吃飯。也包括一些手工活,因為今天中產家庭的孩子們不會在暑幾才樂腳假裡打工了,畢竟修剪草坪不能讓他們進入哈佛。“他們攀登過珠穆朗瑪峰,在馬丘比丘挖掘過古物,卻從未試圖了解按時上班的意義。他們甚至不知道應該在上午九點坐在辦公室開始工作,”凱瑞恩說道。
她堅持認為,千禧一代所擁有的專業技能,兒時獲得的榮譽和讚揚不足以能讓他們面對冰冷的現實工作。“他們在這樣一種氛圍下長大,從小就被期望能隨隨便便成功,總能獲得讚賞,有時候父母甚至只是為了炫耀就在別人面前稱讚自己的孩子。正是告訴嬰兒潮那代人,也就是他們的老闆們,一手造就了千禧一代。他們應該更早懂得,對孩子而言重要的是教育而非溺愛。”
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傑弗里·札斯洛(Jeffrey Zaslow)指出,曾經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兒童電視節目羅傑斯先生(Mister Rogers)或許與此有些干係,但並不止他一人。“舉芝察人們看到羅傑斯先生在電視上告訴那些學齡前兒童,‘你們是特別的,是特別的,毫無疑問是特別的’。但他這只是表示一種態度。而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又一味的灌輸給孩子,‘你是特別的,特別的,絕對特別的’。而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是為了什麼?我們從來沒解釋過。但是,這代人,尤其是中產家庭的孩子們,真的很特別嗎?恐怕不是,也許只局芝奔是比你我這代人特別一點。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鋼琴教師希望我們刻苦練習,並有所成。我們的父母也這樣期望。但現在呢,父母只是說,去學學吧,這是個樂趣,會彈就行。所以,努力和有所成就不再霸拘喇是家長們的期望,這跟我們的職業觀念很不相同。”
傑弗里認為這種溺愛的病毒在孩子們上學後繼續發生作用。“有位教授告訴我,有的學生會在學期結束後找到他,他稱自己不滿意這個成績,並把手中的電話遞給教授,她的母親要直接跟教授通院寒話。”“他們把教育視為一種服務,既然付了學費,你憑什麼給我C不給我A?”
在美國千禧一代中,一半以上的人在畢業後搬回家裡。家是一張安全的網,一席溫暖的被子,他們可以呆在家裡,而不用去做不喜歡的工作。“而在過去,對於一個20歲的人來說,就算這不是一種恥辱,也足夠讓人不安的了。”凱瑞恩說。
“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確實剝奪了我們直面失敗並從挫折中站起來的機會,”傑森·道西說(Jason Dorsey)。傑森和瑞恩·希利(Ryan Healy)都以幫助同齡人更快適應工作為業。希利創辦了一家網站。而傑森則寫了兩本工作指導書。在接受一個電視節目採訪時,傑森承認,他身上的西裝是母親花了一個小時為他挑選的,但這不妨礙他堅持說這代人不想重蹈上一代人的覆轍。
“我們不想安於一份工作,這是與父母們最大的不同,”傑森說道,“我們有選擇的自由,而且會持續的賣力工作。一年換四份工作的簡歷不再是個壞簡歷。儘管那對父母一代而言非常糟糕,但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現實。我們會不斷的適應變化,轉換觀念,嘗試新的東西,直到找到我們想要的東西為止。”
但當然需要時間。社會學家認為,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在26歲甚至更晚才開始成年。在目睹父母為躋身中產階級而做出的種種努力和犧牲之後,新一代年輕人把家庭和朋友看成最重要的事情,盲目的追逐名利已被摒棄。“生活方式和朋友高於工作,這沒什麼可說的,”傑森認為。這也正是希利和他朋友們的生活態度。“我記得父輩們為了工作放棄了個人生活。而現在,我可不想那樣,這就像膝跳反射一樣出於天然。我只會為了生活而工作,而絕不會為了工作而生活。”
她堅持認為,千禧一代所擁有的專業技能,兒時獲得的榮譽和讚揚不足以能讓他們面對冰冷的現實工作。“他們在這樣一種氛圍下長大,從小就被期望能隨隨便便成功,總能獲得讚賞,有時候父母甚至只是為了炫耀就在別人面前稱讚自己的孩子。正是告訴嬰兒潮那代人,也就是他們的老闆們,一手造就了千禧一代。他們應該更早懂得,對孩子而言重要的是教育而非溺愛。”
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傑弗里·札斯洛(Jeffrey Zaslow)指出,曾經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兒童電視節目羅傑斯先生(Mister Rogers)或許與此有些干係,但並不止他一人。“人們看到羅傑斯先生在電視上告訴那些學齡前兒童,‘你們是特別的,是特別的,毫無疑問是特別的’。但他這只是表示一種態度。而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又一味的灌輸給孩子,‘你是特別的,特別的,絕對特別的’。而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是為了什麼?我們從來沒解釋過。但是,這代人,尤其是中產家庭的孩子們,真的很特別嗎?恐怕不是,也許只是比你我這代人特別一點。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鋼琴教師希望我們刻苦練習,並有所成。我們的父母也這樣期望。但現在呢,父母只是說,去學學吧,這是個樂趣,會彈就行。所以,努力和有所成就不再是家長們的期望,這跟我們的職業觀念很不相同。”
傑弗里認為這種溺愛的病毒在孩子們上學後繼續發生作用。“有位教授告訴我,有的學生會在學期結束後找到他,他稱自己不滿意這個成績,並把手中的電話遞給教授,她的母親要直接跟教授通話。”“他們把教育視為一種服務,既然付了學費,你憑什麼給我C不給我A?”
在美國千禧一代中,一半以上的人在畢業後搬回家裡。家是一張安全的網,一席溫暖的被子,他們可以呆在家裡,而不用去做不喜歡的工作。“而在過去,對於一個20歲的人來說,就算這不是一種恥辱,也足夠讓人不安的了。”凱瑞恩說。
“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確實剝奪了我們直面失敗並從挫折中站起來的機會,”傑森·道西說(Jason Dorsey)。傑森和瑞恩·希利(Ryan Healy)都以幫助同齡人更快適應工作為業。希利創辦了一家網站。而傑森則寫了兩本工作指導書。在接受一個電視節目採訪時,傑森承認,他身上的西裝是母親花了一個小時為他挑選的,但這不妨礙他堅持說這代人不想重蹈上一代人的覆轍。
“我們不想安於一份工作,這是與父母們最大的不同,”傑森說道,“我們有選擇的自由,而且會持續的賣力工作。一年換四份工作的簡歷不再是個壞簡歷。儘管那對父母一代而言非常糟糕,但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現實。我們會不斷的適應變化,轉換觀念,嘗試新的東西,直到找到我們想要的東西為止。”
但當然需要時間。社會學家認為,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在26歲甚至更晚才開始成年。在目睹父母為躋身中產階級而做出的種種努力和犧牲之後,新一代年輕人把家庭和朋友看成最重要的事情,盲目的追逐名利已被摒棄。“生活方式和朋友高於工作,這沒什麼可說的,”傑森認為。這也正是希利和他朋友們的生活態度。“我記得父輩們為了工作放棄了個人生活。而現在,我可不想那樣,這就像膝跳反射一樣出於天然。我只會為了生活而工作,而絕不會為了工作而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