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工堰(貴州省石阡縣水利工程)

千工堰,位於貴州石阡的千工堰是石阡水利史上的一個奇蹟和創舉。究竟修建於什麼年代,沒有確切的資料可以說明。因其修建於本庄鎮吊井崗一帶懸崖的石壁之上,工程艱巨而聞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千工堰
  • 所屬山系:本庄鎮吊井崗
  • 地理位置:貴州石阡
地圖信息,
傳說本庄鎮戴家壩很早以前叫金粥壩,這一帶在很久以前,因為沒有固定的水源,只能靠天吃飯。只有遇上雨水充足的年份,人們才能有好的收成。年復一年,往往是三年兩不收,這裡的人們生活得十分地艱難。不知是哪一年,戴家壩的一戶人家生了一個女兒名叫戴金秀,後來成了皇妃才改變了這一帶的命運。
據說,戴金秀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雙雙去世了,無依無靠的她只好去她的叔叔家生活。她叔叔家的生活本來就過得很不容易,突然再增加她這么一個無父無母的大活人,一家人就生活得更加艱難了。她的叔叔家雖然家境不好,但她嬸娘為人善良,滿心歡喜把乖巧靈的戴金秀後接去,當親生女撫育看待。十來歲時,戴金秀就能幫助叔叔家分擔很多家務活。
有一年,新皇帝登基。一天夜裡,皇帝夢見一位老人乘著仙鶴來到皇宮,告訴他有一位好姑娘是皇妃的最佳人選,並帶那位姑娘來見皇上。姑娘的長相和儀態令皇帝都覺得無可挑剔,正想跟那位美貌女子親熱一下,突然老人和姑娘都不見了。皇上驚醒之後,才知道是做夢了。夢中的那位姑娘給皇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時時刻刻滿腦子裡都是她的影子。第二天,皇上召來宮廷畫師,根據他的描述畫出夢中那位姑娘的肖像,又叫了幾位大臣來要他們找到那位姑娘。
畫上的姑娘,大臣們沒有一個認識,人海茫茫,比大海撈針還難。大臣們沒有辦法,只有以在全國選美為名,拿著畫像去四處尋找。大臣們在全國上下忙活了一年多,始終沒有找到。皇上非常生氣,告誡大臣們:“找不到那位姑娘就別再回去”。
一天,選美的使臣來到戴家壩,姑娘們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去參加選美,她仍在家推磨。選美的使臣一個一個地看召集到的姑娘,沒有一個像畫像。一個使臣問圍觀的人群:“還有沒有沒來加參選美的?”,有人告訴使臣:“還有一個叫戴金秀的姑娘沒來。”使臣叫人趕快去把她叫了來。使臣一看,她雖然衣衫襤褸,臉龐卻俊俏動人。跟畫像上的人很像。使臣立即派人叫她去洗浴之後換上新衣。戴金秀立即光彩照人,跟畫像上的姑娘一模一樣。人們誰也沒有想到皇上要找的人竟然是她。
戴金秀被選上皇妃,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皇上對她也百般寵愛,本來應該十分高興,可她總是面帶愁容。皇上以為她是想家,沒太在意。時間長了,皇上便忍不住追問。戴金秀只好向皇抗訴說了家鄉戴家壩缺水,沒水灌溉田地,只能靠天吃飯,讓她時時想起生活艱難困苦中飢不裹腹的父老鄉親和撫育她的叔叔嬸嬸,讓她時時心中不安。想懇請皇上降旨修渠引水恩澤家鄉,又怕皇上不高興。皇上為戴金秀感恩的心所感動,立即傳旨修建水渠引水到戴家壩。
千工堰的水源出自吊井崗峽谷。吊井岡地勢險峻,峽谷兩邊高100餘米的峭壁巍然屹立,抬頭只能見到一線天。谷中陰森,令人不寒而慄,當地在很久以前有民謠傳唱:“哪人過得吊井崗,不打擺子就生瘡”。要引水到戴家壩,必須要在陡峭的岩壁上開鑿溝渠。在古代爆破技術不發達,工程的困難程度是不難想像的。人們只能用籮筐將人吊在半空一錘一鑿地進行施工。為了保證工程順利進行,戴金秀得到皇上特許,由皇宮出來,親自到戴家壩督促開渠工程。不知經過了多少年,也不知有多少人為了開鑿石堰而喪生,終於在石壁上開鑿成了一條溝渠。清澈的渠水流進了戴家壩過去只能憑藉雨水灌溉的田地里。戴家壩從此不再為沒有水而發愁了,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人們為了紀念這條溝渠的開鑿不易和為之獻出寶貴生命的人們,就將這條溝取名叫做了千工堰。傳說戴金秀也因為修千工堰積勞成疾而病死,人們為了紀念她,在戴家壩專門為她修建了功德牌坊。
千工堰的傳說是美好的,千工堰的修建是有記載的。民國《石阡縣誌》有記載:千工堰,在城西八十華里戴家壩,水出夾山中、其處石壁聳立,戴民先人於石壁兩岸鑿堰引水由半岩流出,梵谷低田畝均得灌溉,有碑字多模糊,唯“洪武五年重修”六字可認。相傳始修千工堰時,在岩壁拴繩,懸空作業,托筐鑿堰,石渣小錢等量給酬(即打一升石渣付給一升小錢),千百工人,數載功業,鑿堰壘壩,在石壁上修成工千工堰,從此戴家壩由金粥壩改名戴家壩。
千工堰於明“洪武五年重修”,清乾隆、道光年間相繼維修。解放後,當地政府進行了多次擴建,將原引流0.1立方米每秒擴建為0.3立方米每秒,將難於立足的渠堤建成80厘米寬,人畜通過暢通無阻。一九七六年農曆五月初六日,遇到百年罕見洪水,千工堰源頭壩坎被沖毀,之後續向里延伸240餘米,改有壩引水為無壩引水。
千工堰是石阡水利史上的奇蹟,是石阡勞動人民征服自然、改造生存環境的傑作。現有主幹渠10.4公里,支渠5條共11公里。1982年,石阡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沿著堰渠進入源頭的吊井崗,親歷感受歷經歲月滄桑的千工堰。千工堰堰渠位於距河床10餘米高的岩壁上。進入源頭深谷,相距不足20米的兩山,100餘米高的石壁向內赴俯。抬頭一線天,俯看是深淵。谷中水聲激盪,悄愴幽邃,心生寒意,我們稍事駐足便即刻退出谷外,沿堰渠往前走了約2公里,乘車返回本庄鎮政府。心裡為遠在近千年以前的人們在生產工具簡陋、生產力落後的情況下,能夠在岩壁之上開鑿成千工堰而嘆服,由衷地敬佩先民們的堅強毅力和智慧。

地圖信息

地址:貴州省石阡縣千工堰景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