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後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千山後蛛
  • :動物界
  • 亞目:後紡亞目
  • :肖蛸科
基本信息,定名人:,年代:,中文名:,原始文獻:,國內分布:,資料來源:,雌蛛形態描述,鑑別特徵,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編號: 3098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亞目: OPISTHOTHELAE
中文亞目: 後紡亞目
總科: 園蛛總科
superf: Araneoidea
中文科名: 肖蛸科
拉丁科名: Tetragnathidae
中文亞科: 後蛛亞科
拉丁亞科: Metinae
中文屬名: 後蛛屬
拉丁屬名: Meta
拉丁種名: qianshanensis

定名人:

Zhu et Zhu

年代:

1983

中文名:

千山後蛛

原始文獻:

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 9(增刊): 139, figs.A~f.

國內分布:

遼寧(千山)。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五卷 蛛形綱 肖蛸科:65-67

雌蛛形態描述

體長 10.50~14.00。一雌蛛體長12.50:頭胸部長5. 00,寬4.50;腹部長7.50,寬6.50。眼列近乎平直。前中眼間距小於前中側眼間距,後中眼間距小於後中側眼間距,前後側眼相接。中眼域梯形,前邊小於後邊。後中眼大於其他各眼。中窩深,三角形。螯肢紅褐色,前齒堤有3齒,等大,第3齒稍遠離前2齒;後齒堤有4小齒,第4齒稍大。胸板黃褐色,後端細窄,插入基節Ⅳ之間,前緣略前凹,兩側緣在基節Ⅱ、Ⅲ、Ⅳ處稍突出。步足黃褐色,具硬刺,脛節刺較多。
千山後蛛
步足測量:Ⅰ 28.00(8.55十9.50+7.50十2.45), Ⅱ23.95(7.55+7.40+7.00+2.00), Ⅲ18.02(5.80十5.90十4.50+2.00),Ⅳ21.02(6.52+7.00+5.50十2.00)。足式:1,2,4,3。腹部背面淺黃色至深褐色,變化較大,有明顯的斑紋。
雄蛛
體長10.25。頭胸部長6.00,寬4.00;腹部長4.25,寬3.55。步足測量:I 29.10 (8.05+10.00+8.05+3.00), Ⅱ24.60 (7.05+8.55+6.50+2.50), Ⅲ 15.60(5.05十4.55+4.50+1.50),Ⅳ19.10(6.50+5.50+5.55+1.55)。足式同雌蛛。

鑑別特徵

本種與布氏後蛛M.bourneti Simon,1922(Roberts,1985:202,figs.90e,91e)的主要區別是觸肢器副跗舟的形狀不同,其他骨片也有差異;外雌器的外觀和內部結構不同。本種與黑背後蛛M.nigridorsalis和沈氏後蛛M.shenae的區別是副跗舟近頂部膨大。

地理分布

遼寧(千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