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興亡:破譯君主社會朝代更迭的密碼》內容簡介:兩千餘年君主社會的朝代更迭以宋皇朝為拐點表現為兩個階段:宋以前整體具備自我完善能力,宋以後基本喪失這種能力。根據更迭力量和前朝體質的關係表現為三種模式:體制內部生成理論與其他社會理論共同推動改朝換代的共生型更迭;體制內部生成力量單獨推動改朝換代的內生成型更迭;體質外部生成理論單獨推動改朝換代的外生型更迭。具體方式表現為六個版本:從農民起義開始的全社會各階層人民大起義,溫文爾雅的政變,原版的兵變,黃袍加身的兵變,外族入侵,單一農民起義,相應地,君主政治表現為三種形態:世家政治、軍人政治、、官僚政治。君主社會的朝代更迭總體上是建立在“天下為公”理念之上的“有道伐無道”,是革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古興亡:破譯君主社會朝代更迭的密碼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327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 作者:王太林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052881, 9787506052887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千古興亡:破譯君主社會朝代更迭的密碼》是對此後君主社會朝代更迭的研究書籍。
作者簡介
王太林,1952年出生在山西囊垣,煤礦工人出身的基層文字工作者,也曾在企業和縣區班子中工作。主要經歷是:在煤礦井下挖煤,按領導要求寫材料給領導念,也念過別人寫的材料。潛心研讀中國古代歷史30餘年,偶有心得,積累梳理,年深日久,遂成此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從黃袍加身說起
一、五代流行黃袍加身的兵變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並非原創,而是向老上司郭威學來的
黃袍加身的首創者,可以從五代時期的列位太祖一直追溯到朱溫以及李克用
黃袍加身的兵變是五代時期通用的朝代更迭方式
以黃袍加身的兵變實現朝代更迭並非一無是處
以黃袍加身兵變形式上台的皇帝也並非一無是處
二、黃袍加身的原因在中唐
黃袍加身的兵變集中出現在隋唐以後的原因之一——兵制和官制的變化
黃袍加身的兵變集中出現在隋唐以後的原因之二——安史之舌破壞了君主統治的直接基礎,李亨父子不能補救遂釀成長期的藩鎮割據局面
黃袍加身的兵變集中出現在隋唐以後的原因之三——長期的宦官執政使唐朝中央政府也下降為一路藩鎮
黃袍加身的兵變集中出現在隋唐以後的原因之四——長期和藩鎮的纏鬥全面加重了社會負擔,又徹底破壞了君主統治的社會基礎
三、黃袍加身的缺陷在不可持續
第二章那些溫文爾雅的政變
一、早期君主政治的特殊性
我國社會的基本單元由宗族到家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期間出現的世家大族,是影響兩漢至隋唐朝代更迭的基礎性因素
從漢高祖劉邦廢立太子的失敗看早期君主政治的特殊性
從西漢功臣在劉氏皇族中推選“善人”當皇帝,再看早期君主政治的特殊性
二、兩晉以前朝代更迭的主旋律是溫文爾雅的政變
面對西漢末年尖銳的社會矛盾,王莽改制的主要政治主張不是復古而是超前,憑藉美好願景贏得社會各界擁護、發動溫文爾雅的政變輕易取代西漢
曹操在內外兩個方向上和世家大族長期博弈,以“奉天子”而“挾天子”,最終由曹丕聯合世家大族代天子
司馬懿祖孫三代經過長期努力,先穩定掌握皇權而後成為皇帝,在溫文爾雅政變的行列中可謂翹楚
西晉實行了一整套優惠世家大族的政策,有利於發展經濟而不利於君主統治, “八王之亂”可謂全面武裝競爭
東晉是一百戶有錢人家在天下大亂的時候偏安一隅,在南中國建立的世家大族聯合政權
三、從劉邦的“無可無不可”到王導的“糊塗”
第三章亂世多兵變
一、南朝流行原版的兵變
南朝的朝代更迭方式是頻繁的、赤裸裸的兵變
南朝頻繁兵變的直接原因是能控制皇族不能控制世族
南朝覆滅是世家大族建立聯合政權的嘗試終於失敗
二、西晉之後中原社會的特殊性
西晉之後的中原社會民族矛盾尖銳、社會結構部落化嚴重, “五胡十六國”是少數民族豪強互相博弈、相繼建立的局部政權
前秦苻堅輕視民族問題的複雜性而孤注一擲,終於遭至不可挽回的戰略性失敗
三、北朝流行“陪臣執國命”
北魏皇朝是少數民族第一次乘天下大亂而入主中原的嘗試
北朝的頻繁更迭類似春秋戰國的“陪臣執國命”
北朝少數民族政權對後來統一皇朝的影響
被多條繩索扭結在一起的特殊利益共同體——關隴職業軍人集團,以及楊堅創建世家大族和少數民族貴族的聯合政權
四、兵變發展到極端是單挑
第四章小結:內生型更迭模式
一、內生型更迭模式的主要特徵
內生型朝代更迭的領袖都是前朝高官,更迭力量在前朝體制內部形成
內生型更迭長期存在的社會基礎是貫穿這一歷史時期的、最為強勢的社會階層——世家大族
內生型更迭的過程大多是光明正大而不是陰謀詭計
二、內生型更迭模式源遠流長
內生型朝代更迭模式的原創可以追溯到春秋時的田氏代齊
王莽“篡”漢與田氏“代”齊的區別
順便說說符命
從田氏“代”齊到王莽“篡”漢之間的變化
三、內生型更迭模式的優劣與終結
內生型更迭模式在政治技術層面的優勢和劣勢
楊堅是溫文爾雅政變的終結者
趙匡胤兄弟是黃袍加身兵變的終結者
第五章朝代更迭模式
一、成熟的君主社會
趙匡胤終結宰相坐而論道以及宋朝的宰相地位
宋朝非常明確地以科舉制為政治工具,讀書做官成為社會底層精英的重要出路
宋朝為不讀書的社會底層精英提供了當兵和招安之路
宋朝“農”的主要出路是租佃制
宋朝“工”的出路是成為國家僱傭的、掙工資的手工業工人,強制勞役關係逐漸向僱傭勞動關係轉變
宋朝“商”的出路最為寬闊,以及官商一體社會的優劣
宋朝皇族的出路是坐享富貴、不得干政
宋朝給周邊少數民族首領準備的出路是重金安撫
趙匡胤的誓碑與君主政治的技術成熟
宋朝政治軌跡的特徵是變法多而起義少、變法大而起義小、政局不穩定而社會穩定、小不穩定而大穩定
二、溫和的君主專制
宋皇朝通過成熟的政治技術打造了一個溫和的君主專制社會
宋皇朝是一個容量較大的君主社會
從改革科舉制的反覆嘗試再看宋朝社會的容量
宋朝最後的政治技術努力是給炎黃子孫套上了思想枷鎖
三、一個不可能從內部攻破的堡壘
極端成熟的君主政治是根本不可能從內部攻破的堡壘
不能從內部攻破也就意味著不能從內部挽救,靖康之亂後的中原國中無主、天下大亂,並沒有出現群雄逐鹿的局面
君主政治不可彌補的缺陷是必須有一個不太糟糕的皇帝,又根本無法保證每一個皇帝都不太糟糕
第六章外生型更迭模式
第七章共生型更迭模式
第八章總結
後記
一、五代流行黃袍加身的兵變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並非原創,而是向老上司郭威學來的
黃袍加身的首創者,可以從五代時期的列位太祖一直追溯到朱溫以及李克用
黃袍加身的兵變是五代時期通用的朝代更迭方式
以黃袍加身的兵變實現朝代更迭並非一無是處
以黃袍加身兵變形式上台的皇帝也並非一無是處
二、黃袍加身的原因在中唐
黃袍加身的兵變集中出現在隋唐以後的原因之一——兵制和官制的變化
黃袍加身的兵變集中出現在隋唐以後的原因之二——安史之舌破壞了君主統治的直接基礎,李亨父子不能補救遂釀成長期的藩鎮割據局面
黃袍加身的兵變集中出現在隋唐以後的原因之三——長期的宦官執政使唐朝中央政府也下降為一路藩鎮
黃袍加身的兵變集中出現在隋唐以後的原因之四——長期和藩鎮的纏鬥全面加重了社會負擔,又徹底破壞了君主統治的社會基礎
三、黃袍加身的缺陷在不可持續
第二章那些溫文爾雅的政變
一、早期君主政治的特殊性
我國社會的基本單元由宗族到家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期間出現的世家大族,是影響兩漢至隋唐朝代更迭的基礎性因素
從漢高祖劉邦廢立太子的失敗看早期君主政治的特殊性
從西漢功臣在劉氏皇族中推選“善人”當皇帝,再看早期君主政治的特殊性
二、兩晉以前朝代更迭的主旋律是溫文爾雅的政變
面對西漢末年尖銳的社會矛盾,王莽改制的主要政治主張不是復古而是超前,憑藉美好願景贏得社會各界擁護、發動溫文爾雅的政變輕易取代西漢
曹操在內外兩個方向上和世家大族長期博弈,以“奉天子”而“挾天子”,最終由曹丕聯合世家大族代天子
司馬懿祖孫三代經過長期努力,先穩定掌握皇權而後成為皇帝,在溫文爾雅政變的行列中可謂翹楚
西晉實行了一整套優惠世家大族的政策,有利於發展經濟而不利於君主統治, “八王之亂”可謂全面武裝競爭
東晉是一百戶有錢人家在天下大亂的時候偏安一隅,在南中國建立的世家大族聯合政權
三、從劉邦的“無可無不可”到王導的“糊塗”
第三章亂世多兵變
一、南朝流行原版的兵變
南朝的朝代更迭方式是頻繁的、赤裸裸的兵變
南朝頻繁兵變的直接原因是能控制皇族不能控制世族
南朝覆滅是世家大族建立聯合政權的嘗試終於失敗
二、西晉之後中原社會的特殊性
西晉之後的中原社會民族矛盾尖銳、社會結構部落化嚴重, “五胡十六國”是少數民族豪強互相博弈、相繼建立的局部政權
前秦苻堅輕視民族問題的複雜性而孤注一擲,終於遭至不可挽回的戰略性失敗
三、北朝流行“陪臣執國命”
北魏皇朝是少數民族第一次乘天下大亂而入主中原的嘗試
北朝的頻繁更迭類似春秋戰國的“陪臣執國命”
北朝少數民族政權對後來統一皇朝的影響
被多條繩索扭結在一起的特殊利益共同體——關隴職業軍人集團,以及楊堅創建世家大族和少數民族貴族的聯合政權
四、兵變發展到極端是單挑
第四章小結:內生型更迭模式
一、內生型更迭模式的主要特徵
內生型朝代更迭的領袖都是前朝高官,更迭力量在前朝體制內部形成
內生型更迭長期存在的社會基礎是貫穿這一歷史時期的、最為強勢的社會階層——世家大族
內生型更迭的過程大多是光明正大而不是陰謀詭計
二、內生型更迭模式源遠流長
內生型朝代更迭模式的原創可以追溯到春秋時的田氏代齊
王莽“篡”漢與田氏“代”齊的區別
順便說說符命
從田氏“代”齊到王莽“篡”漢之間的變化
三、內生型更迭模式的優劣與終結
內生型更迭模式在政治技術層面的優勢和劣勢
楊堅是溫文爾雅政變的終結者
趙匡胤兄弟是黃袍加身兵變的終結者
第五章朝代更迭模式
一、成熟的君主社會
趙匡胤終結宰相坐而論道以及宋朝的宰相地位
宋朝非常明確地以科舉制為政治工具,讀書做官成為社會底層精英的重要出路
宋朝為不讀書的社會底層精英提供了當兵和招安之路
宋朝“農”的主要出路是租佃制
宋朝“工”的出路是成為國家僱傭的、掙工資的手工業工人,強制勞役關係逐漸向僱傭勞動關係轉變
宋朝“商”的出路最為寬闊,以及官商一體社會的優劣
宋朝皇族的出路是坐享富貴、不得干政
宋朝給周邊少數民族首領準備的出路是重金安撫
趙匡胤的誓碑與君主政治的技術成熟
宋朝政治軌跡的特徵是變法多而起義少、變法大而起義小、政局不穩定而社會穩定、小不穩定而大穩定
二、溫和的君主專制
宋皇朝通過成熟的政治技術打造了一個溫和的君主專制社會
宋皇朝是一個容量較大的君主社會
從改革科舉制的反覆嘗試再看宋朝社會的容量
宋朝最後的政治技術努力是給炎黃子孫套上了思想枷鎖
三、一個不可能從內部攻破的堡壘
極端成熟的君主政治是根本不可能從內部攻破的堡壘
不能從內部攻破也就意味著不能從內部挽救,靖康之亂後的中原國中無主、天下大亂,並沒有出現群雄逐鹿的局面
君主政治不可彌補的缺陷是必須有一個不太糟糕的皇帝,又根本無法保證每一個皇帝都不太糟糕
第六章外生型更迭模式
第七章共生型更迭模式
第八章總結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