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中傳

千古中傳

專用名詞。登封告成鎮觀星台景區大門前的照壁背後有一方石額,上書“千古中傳”四字。照壁是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時任登封知縣施弈贊所立,題字作者不詳。千古中傳是中傳千古的倒裝句式,意為中傳千古、千古流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古中傳
  • 地點:登封告成鎮
  • 屬性:中文名詞
地中觀念,“地中”的具體位置,意義和影響,

地中觀念

登封觀星台的選址,與中國古代所謂的“地中”觀念是分不開的。地中觀念是一種地理概念。中國古人長期認為地是平的,大小是有限的。這樣,大地表面必然有箇中心,這箇中心就叫“地中”。受“地中”觀念影響,中國人逐漸形成了自己位於“天下之中央”的傳統認識,“中國”這一國家名稱的形成與此不無關係。

“地中”的具體位置

古人認為是在陽城。陽城就是今天河南登封的告成。陽城被認為是地中,始自周公的立表測影。武王滅商後,考慮到周僻居西方,治理統一後的新國家多有不便,於是武王選址、召公相宅、周公營洛、成王定鼎,選擇在今洛陽建洛邑以治天下,謂成周。周公在陽城立表測影,以夏至這一天中午,表影最短,石座下部四周都看不到影子,因此認為這裡就是天地的正中心,謂之地中。今觀星台景區內有周公測景台,就是所謂“地中”的具體位置。
觀星台景區大門前的照壁觀星台景區大門前的照壁
很明顯,千古中傳的“中”在這裡是一個地理概念,意為天地之中。2010年8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將“天地之中”8處11項歷史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和中嶽廟、嵩岳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台。在“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中,觀星台以其獨特價值在世界科技史、建築史上占據重要地位,也是登封嵩山作為“天地之中”的重要歷史見證。

意義和影響

千古中傳,是地理意義上的“中”、也是天地之中建築群,更是人文意義上的“中”,從古代走來,跨越幾千年,還將在未來繼續綻放它的光輝。
照壁後的石額照壁後的石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