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批判書(郭沫若研究先秦學術思想的主要論集之一)

十批判書(郭沫若研究先秦學術思想的主要論集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郭沫若著。為作者研究先秦學術思想的主要論集之一,是《青銅時代》的姊妹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批判書
  • 作者:郭沫若
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簡介

1945年初版於重慶。1954年人民出版社修訂出版。1956年科學出版社沿用人民版多次刊印。1982年收入《郭沫若全集·歷史卷》第2卷(人民出版社出版),為現今通行本。
是書匯集論文是:
首篇,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總結了作者早期的古史研究,對1930年初版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書中有關封建制、井田制、人民身分、工商業、奴隸解放問題的觀點和文獻、卜辭、古器物資料等做了修正。
次篇,孔墨的批判。認為孔子的基本立場是順應當時的社會變革的潮流,企圖建立一個新的體系以為封建社會的韌帶;墨子在公家腐敗、私家前進的時代,是袒護公家、反對亂黨的,和孔子思想處於相反的地位。
第三篇,儒家八派的批判。依據《韓非子·顯學》論述儒家八派:子張之儒,似為孔門的過激派,對墨翟稍有影響;子思、孟子、樂正之儒,應是一系;顏氏之儒當指顏回派,《莊子·人間世》等有關於其“心齋”、“坐忘”的思想主張;漆雕氏之儒為孔門的任俠一派;仲良氏之儒疑為陳良一派,屈原應出於其門下;孫氏之儒當指子弓的徒屬荀子的一派。上述考察足見儒家內部的派別分野是相當可觀的。
第四篇,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探討黃老之術何以培植、發育和昌盛於齊國,道家三派即宋鈃尹文、田駢慎到、環淵老聃的理論之異同以及演變等。
第五篇,莊子的批判。認為自莊子始乃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學派並與儒墨鼎足而三。其主張人與“道”合為一體,方能體現人生之意義。然莊子後學和思孟學派思想靠近,失卻反抗性而轉形為御用品。
第六篇,荀子的批判。除論述荀子的循環論宇宙觀、復古的歷史觀、與知識論相矛盾的性惡論以及隆禮尊法的政治論外,還考證《仲尼》似非荀子手筆,從而斷定荀子並無“持寵處位終生不厭之術”的主張。
第七篇,名辯思潮的批判。分析評述了劉禦寇、宋鈃、尹文、兒說、告子、孟子、惠施、墨家辯者、荀子等的名辯思想和業績。
第八篇,前期法家的批判。上溯子產,論及李悝、吳起、商鞅都出於子夏,慎到、申不害則屬黃老。戰國時子夏確已自外於儒家而自立門戶。
第九篇,韓非子批判。認定其遠源應是道家儒家,更採納墨子的絕對君權主義,揚棄尊天明鬼、兼愛尚賢,而把尚同非樂非儒的部分引向極端。
第十篇,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針對當時有人“歌頌贏政,有意阿世”,對秦始皇做了大膽的否定。從思想政治等方面,論析呂不韋與秦始皇是絕對的對立:前者是封建思想的代表,而後者則依然是站在奴隸主的立場,所編的《呂氏春秋》是有永存價值的。
總之,《十批判書》史料豐富、論點新穎,在思想界史學界引起高度重視,有著廣泛影響。

作者簡介

目錄

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孔墨的批判
儒家八派的批判
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
莊子的批判
荀子的批判
名辯思潮的批判
前期法家的批判
韓非子批判
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