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0年,屬第三區。
1956年,撤區並鄉後設十字坪鄉。
1958年,歸梘頭公社轄。
1961年,從梘頭公社分出建十字公社。
1984年,撤銷公社改名十字鄉。
2014年,撤銷十字鄉,設立十字鎮。
2015年11月,撤銷十字鎮。所轄的19個建制村併入梘頭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十字鎮轄胡志良、馬鞍塘、大塘背、五通廟、山夏榮、花塘、老夏榮、樂聰、樂塘、坪源洞、歐家山、新夏榮、李郁、黃陡坡、周家山、大嶺頭、燕村、管家、盤家等19個行政村。
截至2015年9月,十字鎮下轄1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老夏榮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十字鎮地處
新田縣西南部,距縣人民政府駐地龍泉鎮24千米。東、北與
梘頭鎮相連,南與
金盆鎮交界,西與寧遠縣接壤,總面積44.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十字鎮境內地勢西高東低,東南部為丘陵區,西北部系山地,大冠嶺橫亘於鄉境西部,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200~700米。
水文
十字鎮境內有兩條小溪在李郁村中夏榮附近匯合後經新夏榮流向寧遠。有大小山塘700餘座,其中小二型水庫3座,骨幹山塘2口,總蓄水量32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7500畝。
自然災害
十字鎮是一個“十年九旱”的貧困鄉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霜凍、雷擊等。最嚴重洪澇發生在2010年,境內大部分村組受災,水稻、烤菸80%被淹,直接經濟損失1600多萬元;最嚴重的旱災發生在2011年,境內98%,山塘水庫乾涸,農作物受災面積達9000多畝,人畜飲水出現嚴重困難,造成經濟損失近4000多萬元。
人口
2011年,十字鎮總人口1.86萬人,其中流動人口7500餘人,以漢族為主。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7‰,全鄉總面積44.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1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十字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750元,同比增長5.6%。
農業
十字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2萬畝,其中水田8690畝,旱土2815畝,山林1.9萬餘畝,主產烤菸、水稻、紅薯、豆類等。2011年農業總產值1.4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87%。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0.96萬噸,人均502.9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烤菸,2011年烤菸種植1115畝,交售菸葉2650擔,產值達260餘萬元;種植蔬菜2500畝,主要品種有萬筍、香芋、西瓜、蘿蔔等,總產量3000公斤,實現農戶增收500元。畜牧業以生豬、櫻桃谷鴨、雞、鴨為主。2011年共出欄瘦肉型生豬1.7萬頭,出籠家禽3.7萬羽,櫻桃谷鴨1.6萬羽。2011年水產品總產量35噸。
商業
2011年,十字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7800餘萬元,比上年增長5%。有商業網點85個,從業人員452人;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2億元。
金融
2011年,十字鎮完成生產總值2.4億元,同比增長7.8%;財政總收入8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十字鎮有幼稚園2所,在園學生300多人,專職幼師12人;中心校1所,村國小8所,在校學生1612人,專職教師9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升學率89%;國中1所,在校學生415人,專職教師74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國中升高中升學率89%。
文體事業
2011年,十字鎮有鄉文化站1處,有村級黨員活動中心6處,腰鼓專業隊1個,各類圖書室(主要是農家書屋)9個,藏書9600餘冊。
2011年,十字鎮共有學校體育運動場2個,有籃球場9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25%。
2011年,十字鎮19個行政村基本上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
醫療衛生
2011年,十字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0個,實現了村村都有衛生室。鄉衛生院有床位47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7.5張;專業衛生人員172名,其中執業醫師6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514人次。全鄉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十字鎮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75.8萬元;發放五保戶定期定量補助105人,15.9萬元;解決臨時救助540餘人,7.8萬元;發放大病住院救助資金4.6萬元;共兌付退耕還林、糧食直補、綜合直補、良種補貼、油菜良種補貼、水庫移民生活補助等共102餘萬元;辦理家電、車輛下鄉補助31餘萬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55戶;啟動了農村養老保險人口核查工作;幫助200餘戶困難民眾度過生活難關。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78萬人,參保率95%。
郵政電信
2011年,十字鎮有郵政所1處,郵政業務總量20萬元。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0.1萬份。電信所1家,服務網點1個,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510戶,電話普及率96%;行動電話用戶0.7萬戶,網際網路用戶120戶。
交通運輸
2011年,十字鎮省道S323穿境而過,還有“金十”、“青十”兩條鄉道,全鄉19個行政村都已通了公路,其中70%行政村的公路己實現了水泥硬化。2008年建成十字鄉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36班次,日均客容量800餘人次。
歷史文化
相傳明崇禎四年,境內陳、鄧等十姓人士在通往寧遠柏家坪十字路口相繼開設坪場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