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大天坑
- 外文名:sinkhole)
- 形成:水侵蝕固體基岩使地表塌陷形成
- 術語擴展解釋:地面突然塌陷
2010瓜地馬拉天坑,2007年瓜地馬拉天坑,佛羅里達州溫特帕克天坑,佛羅里達州馬爾伯里天坑,貝里斯城“藍洞”天坑,俄克拉荷馬州皮謝爾的陷坑,冰島陷坑,墨西哥伊克・基爾天然井,葡萄牙里斯本的陷坑,阿拉巴馬州“永不沉沒之坑”,
2010瓜地馬拉天坑
瓜地馬拉巨坑又將天坑這一術語進一步擴展,即地面突然塌陷。瓜地馬拉城部分市區地面不是處於固體基岩之上,而是一層鬆弛的、由碎石構成的火山浮石,通常有數百英尺厚。至少一位地質學家表示,瓜地馬拉城的最新天坑是由管道泄漏引發,並非自然現象。總體而言,瓜地馬拉重複發生此類事件的可能性較大,但卻非常難以預測。
2007年瓜地馬拉天坑
2007年,瓜地馬拉城也曾出現過一個類似天坑,而且距離最近出現的那個天坑還不遠。根據照片判斷,這兩個天坑的直徑約為60英尺(約合18米),深約300英尺(約合100米)。通常情況下,當局會用大塊石頭和其他碎片將天坑填滿。隨著時間推移,在水的侵蝕和空氣的烘燥作用下,還會引起天坑向內傾斜。
以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溫特帕克天坑為例,它與瓜地馬拉天坑傾斜度相同,深度約為100英尺(約合30米)。但是,佛羅里達州有“陽光州”之美譽,光照充足,使得天坑在大約24小時內慢慢發生傾斜。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地質學家道格-格烏澤(Doug Gouzie)說:“我認為瓜地馬拉城天坑四周並沒有如此快速地塌陷。”
佛羅里達州溫特帕克天坑
溫特帕克天坑在1981年形成於該市一個公共游泳池下面,“至於這個游泳池是否泄漏,我從未看到過一份完整的報告。”他說,水可能通過游泳池底的小裂縫滲入下面的土壤。由於佛羅里達州的土壤多沙,即便是游泳池周圍的水生植物也有可能慢慢地將足夠多的土壤沖走,侵蝕下面的固體石灰岩層。格烏澤指出,美國地質勘測局繪製了遍布全美的基岩類型。科學家仍需要對地下裂縫和水流經這些裂縫的方式進行廣泛研究,以便對發生天坑的地點進行預測。
佛羅里達州馬爾伯里天坑
深約185英尺(約合56米)的天坑於1994年出現在佛羅里達州的馬爾伯里市,發生塌陷的地方位於採礦企業IMC-Agrico傾倒的一堆廢料。該公司當時正在開採岩石以提取磷酸鹽。磷酸鹽是一種化學物質,是化肥的主要成分,主要用於製造磷酸,以及增強蘇打和各種食品的味道。然而,在磷酸鹽從岩石中提取出來以後,主要成分是石膏的廢料被作為泥漿過濾出來。
隨著一層層的石膏被曬乾,就形成了裂縫,就像出現在乾燥泥團上的裂縫。後來,水在裂縫中不斷流動,將地下物質捲走,為天坑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美國監管機構稱,IMC-Agrico公司應該承擔起管理這個天坑的責任,避免對地下飲用水供應造成危害。
貝里斯城“藍洞”天坑
密蘇里州立大學地質學家格烏澤介紹,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水能侵蝕連線水平排水系統的垂直通道,就有可能發生天坑,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固體物質被沖走。如果天坑在海岸附近或是在大海中――比如宏都拉斯貝里斯城海岸附近燈塔暗礁著名的“藍洞”天坑,海水會在塌陷後迅速滲入,形成一個深不見底的池子。
俄克拉荷馬州皮謝爾的陷坑
冰島陷坑
冒險家米克・科伊納和他的皮划艇沿著冰島第二長河――喬庫爾薩河上游一個陷坑的坑壁下降。喬庫爾薩河的河水來自一條冰川的融水,這個深150英尺(約合45米)的倒扣漏斗形陷坑由下方地熱噴口噴出的上升蒸汽所致。
墨西哥伊克・基爾天然井
葡萄牙里斯本的陷坑
密蘇里州的格烏澤表示,能夠導致水流入地下土壤的任何因素都能加速陷坑形成。在很多城市,下水道、光纜等公共基礎設施埋入填滿鬆散料的溝槽內,這些充填料會隨時間推移被最終沖走。在某些情況下,一段路面會最終變成一個下方基本上空空如也的混凝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