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經發揮

《十四經發揮》,經脈專著,3卷。元代滑壽(伯仁)撰於至正元年(1341年)。作者以《靈樞·本輸》、《素問·骨空論》及《金蘭循經》等十四經內容詳予訓釋編成此書。卷上為“手足陰陽流注篇”,總論經脈循行規律;卷中“十四經脈氣所發篇”,論十二經脈和督脈、任脈之臟腑機能,經脈循行徑路,所屬經穴部位及經脈主病等。上、中卷正文內容基本同《金蘭循經》;卷下“奇經八脈篇”,乃作者參考《素問》、《難經》、《甲乙經》及《聖濟總錄》等書,對奇經八脈之循行、主病及所屬經穴予以系統記述。書中附有仰、伏人尺寸圖及十四經穴分圖。

基本介紹

  • 書名:《十四經發揮》
  • 作者:滑壽(伯仁)
  • 類別:中醫典籍
  • 成書年代:元
成書背景,流傳版本,校注、整理,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成書背景

滑氏鑒於當時針灸之道湮而不彰,經絡之學晦而不明,故將《內經》之十二經及任督二脈逐加考訂,疏其本旨,釋其名物,訓其字義,正其句讀,撰成本書。

流傳版本

現存《薛氏醫案》刻本及日本寬永二年(1625)洛陽二條梅壽刻本等十餘種刊本,晚近通行本為1956年上海衛生出版社鉛印本。

校注、整理

明代薛鎧曾校刊本書,明嘉靖七年(1528)其子薛己將其收入《薛氏醫案》叢書中。

作者簡介

滑壽,元代醫學家。字伯仁,晚號攖寧生。祖籍襄城(今屬河南),祖父遷居儀征(今屬江蘇)。初習儒,工詩文。曾從名醫王居中學。精研醫經,謂《素問》多錯簡,因按髒象、經絡、脈候、病能、攝生、論治、色脈、針刺、陰陽、標本、運氣、匯萃十二項,類聚經文,集為《讀素問鈔》三卷。又撰《難經本義》兩卷,訂誤、疏義。主張精研醫經,以掌握醫學機要。後學針法於東平高洞陽,盡得其術。內科診治則多仿李東垣。精於診而審於方,治癒沉疴痼疾甚眾。嘗謂“醫莫先於脈”,乃撰《診家樞要》一卷,類列二十九脈,頗有發揮。又采《素問》《靈樞》之經穴專論,將督、任二經與十二經並論,著成《十四經發揮》三卷,釋名訓義。另有《傷寒例鈔》(一作《傷寒論鈔》)三卷、《本草發揮》一卷、《脈訣》一卷、《醫韻》、《痔瘺篇》等,均佚。其治療驗案數十則,收入朱右《攖寧生傳》。後世有《明堂圖》四幅,題為滑壽撰。明洪武(1368~1398)年間卒,時年七十餘。

內容簡介

卷上載手足陰陽流注篇,附仰伏人尺寸圖,其正文與忽泰必列之《金蘭循經取穴圖解》同。卷中載十四經脈氣所發篇,列各經穴圖、歌訣、經脈原義注釋,其正文也與《金蘭循經》同。卷下載奇經八脈篇,是滑氏收集《素問》《難經》《甲乙經》《聖濟總錄》中有關內容參合成篇。本書以《金蘭循經取穴圖解》為基礎,對十四經循行作了較為詳細的注釋和發揮,以考證其陰陽之往復,氣穴之會合;每經之首多冠以圖解,其後又附以經穴歌訣,綱舉目張,條理清晰,便於後人披會。本書將經脈與腧穴結合闡述,著重發揮任、督二脈蘊義,以與十二經相提並論稱作“十四經”,對後世針灸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影響評價

本書作為中醫針灸經絡學著名的古典著作,問世後即遠傳日本、朝鮮,並被視為“習醫之根本”而“世所傳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