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鄉聯合剿滅水口山賊

順治十四年(1657年)【另據新塘村碑刻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黃陂堡水口洞(現在天鹿湖邊水口水庫一帶)被林須赤為首的山賊占據,山賊打家劫舍,攔路搶奪。附近老百姓深受其害。

歷史背景,文言文採集,

歷史背景

當時,官兵也曾對水口山賊進行征剿。但因水口洞四面環山,山高林密,懸崖峭壁,賊人據險防守,官兵進剿數年,也攻不破匪巢。官兵一走,匪徒們更加囂張。
正月初六是賊首林須赤母親的忌日。林須赤請簡文灼等道士為其母做法事。簡文灼,車陂村人。他事前暗中聯絡車陂、龍眼洞、棠下、黃村、珠村、吉山、龍步、宦溪、石溪、新塘、岑村、沐陂、馬坑園、長湴、黃陂、暹崗、黃登、慕園共十八鄉的村民,在車陂村萬善堂(上堂廟)結盟,共同商討剿賊大計。
正月初六晚,趁做法事時強盜防衛鬆弛。簡文灼等道士與十八鄉鄉勇裡應外合,發動攻勢。戰鬥中一片混亂。黑暗中,簡文灼連聲呼喊:“莫殺錯,莫殺錯!我是車陂簡文灼!”許多年後,人們還記得簡文灼這個呼喊。
經過一夜激戰,十八鄉鄉勇徹底摧毀水口洞賊巢,殲賊一千多名,部分或擒或降。同時在戰鬥中犧牲的剿匪英雄有簡文灼等38人。
兩日後,十八鄉民眾聚集車陂萬善堂,為死難者隆重舉行追悼會。廣東巡撫、番禺知縣親臨祭祀。巡撫決定,將原被賊人占據的水口洞一帶山地,撥歸十八鄉管理,所得收益,作為每年祭祀費用
為悼念這場剿匪戰鬥中的死亡人士,銘記烈士的英勇事跡,特別是簡文灼奮不顧身的英勇事跡。十八鄉父老們議定,由各鄉選出數人組成的十八鄉執事會負責籌備舉辦紀念活動。活動決定在上堂廟供奉以簡文灼為首的諸義士神位,設立廟祝,四時祭祀並立碑紀念(碑已失),並定出每年正月初六為剿匪陣亡勇士的紀念日。紀念活動從正月初六至十三日。
此後,每年正月初六早上,十八鄉村民就抬菩薩神像,帶祭品到車陂上堂廟。遠離車陂六七十里之遙的黃登村要下午才能到達。各鄉村民將菩薩神像安座在上堂廟,由道士們設壇做法事。十八鄉民眾集中在廟堂上祭祀。如是連續五日。紀念活動結束前一日(正月十二日),舉行盛大游神活動,由各鄉民眾抬著菩薩神像,列隊遊行。遊行路線由車陂上堂廟出發繞東圃一周。游神結束後,各鄉村民將菩薩神像抬回本鄉。
在設壇祭祀烈士的同時,還搭花棚演大戲(粵劇)。凡來參加紀念活動的各鄉民眾,均可免費觀看演出,免費在醮場上吃飯,路遠不能回家的還提供住宿。十八鄉的祭祀活動和搭花棚演大戲,當時稱為十八鄉“打醮”和十八鄉“神功戲”。
後來,由於車陂上堂廟地方有限,於是將紀念活動遷移至東圃新填地。此項活動至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廣州淪陷時停止。

文言文採集

《番禺縣誌》(清同治十年版)有關記載
順治十四年(1657年)巡撫金某、知縣魏某募鄉勇,平水口洞賊。
水口洞在黃陂堡,南距山下,北距慕園,四山壁立。明季鼎革,花山賊首林赤須占據駐札,嘯聚數千人,屢行劫掠。官兵進剿數年,不克。至是巡撫金某、番禺縣知縣魏某,召募鄉勇,以車陂蘇觀光為督帶,黃陂黃鳳賢為嚮導,簡文灼作為內應,合棠下及慕園、黃登等十八鄉,盟於車陂萬善堂。偵知正月初六日諸賊會飲,因乘其酣醉,直抵巢穴。賊倉猝無備,一鼓成擒。計十八鄉陣亡者,李灼花、朱倉明,陳三友等一百三十八人。事平,準給水口地方所入為十八鄉祀產,至今,十八鄉每年正月初六日猶設壇追薦。(原編者註:番禺知縣應為蔣如松,魏某為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