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女人的上海灘》是2004年9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茜。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近現代史中,上海灘十個女人的傳奇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十個女人的上海灘
- 作者:田茜
- ISBN:9787801874375
- 頁數:251
- 定價:22.00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09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女人愛綺麗,舊上海滿足了女人的全部幻想,她的繁華與孤寂、傳統與現代交織成一面網,身陷其中就無法自拔,生與死都系在舊上海的浮沉之上,亂世中的開始,是沒有結束的永恆,十位女性綽約的身影在炮火中若隱若現,孤島歲月鑄就了剎那芳華。
舊上海曾經一首詩,這十位女性便地詩的韻腳;舊上海曾經是一支歌,這十位女性便是歌的旋律;舊上海曾經是一串項鍊,這十位女性便是閃亮的珍珠。要說舊上海的傳奇引人入勝,無非是將詩吟誦百遍,將歌傳唱千篇,將項鍊留於人間,幾十年過去,舊上海塵封為最美麗的回憶,十位女性的顰與笑都付與大地,但這決不是她們的罪過,只是人生比回憶短點點而已……
目錄
張愛玲之慘然: 我將只是自我萎謝了
上海成就了張愛玲,還是張愛玲成就了上海,已經無從分辨。但是戰亂中的“孤島”必定成就了一段海上傳奇。伴著顯赫而沒落的家世,張愛玲誕生在上海,在這裡度過不幸而黑暗的童年,在這裡與胡蘭成結下一段孽緣,在這裡創造了文壇的神話。數十年過去,上海繁華依舊,只是美人不在,不免留下一聲嘆息,再沒有那樣冷漠平靜的聲音,再沒有那樣洞察靈魂的眼睛,再沒有那樣與上海的氣質融為一體的文人了。60年前,上海沒來由的綻開了一朵奇麗的花,離開了上海的養分,張愛玲這朵花便“萎謝了”,不只是愛情和青春,還有文采,一代才女的才情。
宋美齡之哀愁:永遠的“內史第”
宋美齡漫長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在上海度過。內史第這個老宅子中誕生了中國近代最有名的宋氏三姐妹,一起童年嬉戲,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宋美齡童年的美妙回憶都留在這裡。還有那一場世紀婚禮,她成了中國的第一夫人,也成了一條政治紐帶,把孔宋財團和蔣介石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大家族的政治和經濟聯盟,統治中國長達22年之久。同時,宋美齡也是一座文化橋樑,其深厚的美國文化背景把蔣介石政權和美國政府緊緊連在一起。一個女人所能達到的榮耀,她在上海都實現了,上海對於宋美齡來說,真是一個最好最真的夢,也許她此後的半生都是為了追憶前面的輝煌,晚年的寂寥便是為了襯托前半生的浮華。
潘玉良之“幸運”:一枝獨秀的青樓女畫家
翻開中國近現代畫史,一位富於傳奇色彩的女畫家就會躍入眼帘。她,就是我國著名旅法畫家潘玉良。以上海為起點,潘玉良曾兩次遠渡重洋,在異國他鄉的巴黎孜孜不倦地從事藝術活動達50多個春秋,完成了她從孤兒——雛妓——小妾——藝術的追求者——中國最高學府的教授——世界藝壇的著名藝術家的傳奇一生。作為外國人眼中有藝術天分的中國人,她的作品曾多次入選法國具有代表性的沙龍展覽,並在美國、英國、義大利、比利時、盧森堡等國舉辦過個人畫展,曾榮獲法國金像獎、比利時金質獎章和銀盾獎、義大利羅馬國際藝術金盾獎等20多個獎項。在她不平凡的一生之中,除留給世人的2000多件藝術作品外,還留下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情感經歷。
張幼儀之“灑脫”:一樣上海,兩種人生
當代中國有許多崇拜徐志摩的年青人,以後還可能會有許多人會崇拜他。也許是因為他能夠把情詩寫得那樣唯美,但更有可能的是人們對他的風流韻事感興趣,對他對愛情的大膽追求感興趣,對他短促的生命中的兩個才女林徽因和陸小曼感興趣。幾十年來,這位詩人身上的光環已經太多,甚至使人看不清他的真實面孔。
聽一聽徐志摩原配夫人張幼儀的回憶吧,讓你知道一個真實的、冷漠的徐志摩。
你一定會感動。不僅僅為一個大家閏秀的堅忍和賢淑而感動,而且還為她走出棄婦的陰影,成就自己獨立的人格和事業而感動。
胡蝶之無奈:戴笠“鳩占鵲巢”
1908年2月21日,一個乳名為寶娟的小女孩誕生在上海提籃橋輔慶里第一弄第三家,作為家中的獨生女,她理所當然地享受了父母所有的疼愛,只是誰也沒有意識到這個乖巧的孩子日後竟成為風華絕代的電影皇后. 如今的輔慶里,對於這個長大後改名為“胡蝶”的女孩,已漸漸陌生,然而在二三十年代風雨飄搖的舊上海,她的名字卻是家喻戶曉,是這個城市的驕傲。在先後主演的百餘部影片中,她成功地飾演了中國不同階層的各類女性形象,成為中國電影拓荒期和成長期的同步人和見證人,她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演藝生涯和藝術成就構成了中國電影歷史重要而獨特的篇章。上海,造就了她的輝煌,記錄了她的情感,在這個出生和成名的地方,她以自己對生活的理解,深情演繹了一幕幕人生的悲歡離合。
阮玲玉之悲苦:上海,請將我遺忘
阮玲玉不是最美的女影星,但她是最讓人思念的影星。三十年代的上海,為阮玲玉著迷的人就何止千萬,如今我們仍想通過她的電影,通過她煙視媚行的風情,抓住些什麼,因為我們惋惜,那樣年輕的生命,驟然而逝,“人言可畏”又怎能盡述一個女人的一生呢?上海電影工業的發達,造就了阮玲玉成為中國的葛麗泰·嘉寶,可是在她事業最輝煌的頂點時,為了三個不值得愛的男人,為了社會上的種種流言蜚語,她放棄了她眾多的影迷。她的悲哀是所有女人的悲哀,女人真的就無法在事業、愛情和家庭之間尋得一個支點嗎?她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為什麼社會不能多點寬容呢?阮玲玉25年的人生旅程短暫而璀璨,人們用永恆來紀念她。
蘇青之駭俗:“飲食男,女性之大欲也”
相比故鄉寧波,上海給了蘇青更多,特別是給予一個豪爽的女人可以自由發揮的舞台。蘇青不算什麼奇人,她平凡,她的作品也都是家長里短的事情,但她敢言,將女人的所思所想混合上自己的體會觀察,赤裸裸地說了出來,所以女人愛她的文章,蘇青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先鋒,她親自實踐著女人走出家庭而獨立的理想,儘管有些無奈,但她做到了。一個成功的女作家和女出版人,在現在也是不多的。她以自己大膽的意識、精明的頭腦、實幹的作風在特殊的年代占得一席之地,別忘了這一切的前提是上海,蘇青這種世俗的精神與上海的風格是極為符合的,她的一生都與上海緊密相連,我們怎能遺忘這樣一位海上的重要人物呢?
丁玲之浪漫:將愛情當作革命事業來做
在現代文學史上,丁玲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作家。她的天才的小說當然有其不朽的價值,最耐人尋味的是,她的一生比她的作品更有研究價值。因為她象徵了過去一百年的中國,革命對一個普通女性命運的決定性影響。她們為了戀愛而革命,最後卻為了革命而犧牲了愛情。當所有的恩怨都成為往事,不知道她會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我那時只不過是想自己找一個愛人啊,怎么這一生會如此的辛苦?……
1931年的上海,這個故事正是精彩的時候……
蕭珊之幸福:那一年和巴金相戀
“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淚和血。這是她的最後,然而絕不是她的結局,她的結局將和我的連在一起。……在我喪失工作能力的時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蕭珊翻譯的那幾本小說。等到我永遠閉上眼睛,就讓我的骨灰同她的攙和在一起。”這是多年後百年老人巴金對自己愛妻的真摯地懷念。六十多年過去了,留在巴金心中的依然是初見面時那個純真可愛的蕭珊,正時那次見面,改變了巴金決意獨身的想法,也正是那次見面,外表柔弱的蕭珊用自己一生的愛和深情為巴金撐起了一個溫馨的家,從此後滿腹經綸的浪子不再飄泊,上海的年輪也因這位文壇巨匠的留住而變得愈發熠熠生輝!
王映霞之尷尬:郁達夫心中的愛與痛
王映霞本來可能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舊時代的女子,這樣的女子在現代歷史中曾經有無數,象花一樣燦爛地開過,最後又無聲無息地消失。但王映霞的名字卻被人記住了,不是因為她本人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而是因為她曾經是一個才子文人的戀人。他們痴迷地戀愛過,最終卻勞燕分飛,成為現代文學史上最讓人感慨的一段情事。
郁達夫死得太早,許多是是非非只能聽王映霞來解釋。然而,事情是象她說的那樣的么?
還是從他們最初相識的大上海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