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律呂

十二律呂

中國古典音樂名詞,《國語 周語》中將十二律名稱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其中單數各律稱律,雙數各律稱呂,故十二律也常稱“十二律呂”。十二律亦用三分損益法求得,有了五音、七聲、十二律,並有了音階中以宮為主的觀念,“旋相為宮”的理論也由此進一步確立。

基本介紹

  • 書名:十二律呂
  • 又名:黃鐘
  • 作者:張景岳
  • 類別:古樂
  • 頁數:十二
  • 出版社:古代
  • 出版時間:商
十二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南呂中聲,無射,應鐘,節氣與十二律呂,

十二律

黃鐘

聲調最宏大響亮.在宮、商、角、徵、羽五音之中,宮屬於中央黃鐘,五音十二律由此而分。張景岳:“自一至九,九九八十一而黃鐘之數起焉。黃鐘為萬事之本。故針數亦應之,而用變無窮也。”《靈樞·九針論》:“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數焉。”

大呂

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陰陽各六﹐六陰皆稱﹐其四為大呂。 《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

太簇

據《呂氏春秋通詮》記載,太簇,是古代音樂十二律中陽律的第二律。清黃宗羲《答劉伯繩問律呂》:“太簇長八寸,積六百四十八分。”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農曆正月的別名。

夾鐘

夾鐘,古代樂律名。古樂十二律﹐陰陽各六,第四為夾鐘。同時夾鐘也是我國古代的計量單位和計時單位。

姑洗

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第五為姑洗。

仲呂

中呂。古樂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稱小呂。詳"十二律"。
農曆四月的代稱。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呂"之說,故稱。

蕤賓

古樂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律分陰陽奇數六為陽律名曰六律;偶數六為陰律名曰六呂。合稱律呂。蕤賓屬陽律。
《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蕤賓,歌函鐘,舞大夏,以祭山川。”

林鐘

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林鐘為其一。

夷則

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夷則為其一也。 十二律制:古代律制,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種律制。

南呂

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南呂為其一也。

南呂中聲

十二律制:古代律制, 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種律制。

無射

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
因鐘聲合乎無射的意律,故用無射作鐘名。

應鐘

應鐘也是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應鐘為其一也。

節氣與十二律呂

十二律呂是中國人的發明,我們研究音樂,常提到,其實這都是後來的。最早是管,吹奏的,弦就是絲,彈琴就是絲弦,所謂"絲竹管弦"。我們中國的音樂與西方人不同的,是聲音比較細,這是由於中國幾千年來,都是農業社會,不像美國一開始就是工業社會,過群體生活。西方人運動也是大家一齊來,中國人的運動打拳,各人打各人的。音樂方面,中國人彈琴,是給自己聽的。西方文化,由於群體社會,藝術表現是給別人欣賞的,不是自己欣賞的。其次音樂的發展也與中國不同,中國的音樂是不規則的,因其不規則,音樂藝術的境界就很高了,而西方的音樂是規律化的,表面上聽起來很好,實際上真要講究律呂還差得很。可是中國的音樂太深了,就更難使人欣賞了解。曾經有一個笑話,有一個人彈了一輩子箜篌,有一次開演奏會,聽眾滿堂,可是他只彈了一半,聽眾都走光了,只剩下一個老太婆坐在那裡流眼淚,這位箜篌家大為高興,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到底還有一位知音,詢問之下,原來這位老太婆是一位寡婦,聽了"哆!哆!當!當!"的箜篌聲,回想起彈棉花的亡夫,所以不禁流下眼淚來。從這個笑話,可知中國音樂不容易欣賞,律呂的道理,不容易了解。
律呂的發明是在中國的西北。陝西、河南邊界,有一種呂管,形狀像竹子,長短粗細有一定的標準,共十二種,埋在地下,傳說是埋在天山的陰谷。由於十二種罐子長短不一,深入地下的長短也不同,地上是齊平的,管中充滿了蘆灰管口用“竹衣” 輕輕貼上,到了冬至一陽生的時候,最長的管子首先受到地下陽氣上升的影響,噴出管外,同時發出“嗡”的聲音這就是叫黃鐘之音然後每個月有一根管子噴出灰來發出來不同的聲音。這樣有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是六陽之聲,下面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是六陰之聲。
十二律呂十二律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