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博物館(台灣省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台灣省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十三行博物館位於台北縣八里鄉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面積約為62500平方公尺,為民國46年地質學者林朝綮在這裡發現史前的煉鐵遺蹟,同時亦發現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因而判斷此處為史前遺址,並依據該地地名將它定名為十三行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十三行博物館
  • 類別:歷史考古博物館
  • 地點:新北市八里區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
  • 開放時間:9-16
  • 館藏精品:紅褐色夾砂陶
發展歷史,建築布局,館藏文物,參觀信息,

發展歷史

十三行博物館的位置為十三行文化遺址。命名為『十三行遺址』是根據考古學習慣,史前遺址的命名多採用發現地的最小地名,而十三行遺址之所在地,新北市八里區頂罟村的別名為『十三行莊』因而得名。

建築布局

十三行博物館其建築的設計理念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十三行博物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分別表達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鋼構建築象徵“海”,所有的結構軸線以放射狀指向“海洋”;斜緩的屋頂象徵過去十三行人生存環境中的沙丘戶海中凸起的鯨背,三層樓的清水混凝土建築,象徵“山”型,量體簡單素淨,十三行博物館側邊的兩道高牆直指觀音山上的大坌坑遺址,隱含十三行與大坌坑兩文化的時間連結。十三行博物館隸屬於台北縣政府,為縣府二級獨立機構,業務受文化局監督,十三行博物館為北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

館藏文物

鎮館之寶“人面陶罐”圖冊
十三行博物館的位置為十三行文化遺址,是目前台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可能是台灣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祖先,十三行遺址被內政部訂為國家二級古蹟;十三行文化屬於北台灣地區的金屬器時代,時間大致從2300年前開始,到漢人進入本地區之後才結束,除了發現石、鐵外,還有為數不少的,主要是紅褐色夾砂陶,特徵是手工製作,含細沙,火候高、質地堅硬;十三行文化的分布地區,在西海岸地區由淡水河沿著海岸向南一直分布到大安溪,向東則沿著北海岸、蘭陽平原一直分布到奇萊平原北側的三棧溪
十三行博物館

參觀信息

來到十三行博物館了解距今一千多年前就具有煉鐵技術的十三行人是如何生活的,以及當時的活絡貿易活動有哪些,豐富的文化值得駐足停留。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