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風設計

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風設計

《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風設計》是2006年5月1日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風設計
  • ISBN:7501018979
  • 頁數:308頁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5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叢書名:考古新視野叢書
  • 條形碼:9787501018970
  • 規格:20.5 x 14 x 1.6 cm ; 422 g
  • ASIN:B0011C7JD2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16世紀歐洲至東方的航線開闢以來,“中國貿易”興起,中國的瓷器家具、絲綢等藝術品大量輸入歐洲,在歐洲掀起了一場波及諸多領域的中國熱。17世紀中期,由於中國明清易代的動亂,對外貿易一度停滯。以此為契機,歐洲的中國風設計興起,並最早在陶瓷和家具中體現出來。
歐洲中國風設計的依據,一是以中國為主的東方外銷藝術品,二是17—18世紀中國遊記等著作中的插圖。歐洲還對中國瓷器和漆器的製作工藝進行研究,成功地創製出自成體系的制漆與制瓷技術。在不同的國家,中國風設計的流行與表現形式有所差異。它興起於荷蘭,卻在法國得到最充分的表現。此外,德國、英國、義大利、北歐、俄羅斯、波蘭等國家,也不同程度地流行過中國風。
從17世紀後期到18世紀,中國風設計分別體現出巴洛克與洛可可藝術的特點,特別是與洛可可藝術水乳交融,華托、布歇、胡特、畢芒的作品是其中的代表作。18世紀晚期,新古典主義興起,中國風設計退出流行。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風設計具有鮮明的特色。它主要表現在裝飾藝術領域,以中國人物或中國動植物、風景為題材;在色彩配置、構圖形式上,也部分地借鑑了東方藝術的特色。此外,它對園林設計也產生過不小的影響。中國風設計雖然血統混雜,不中不西,卻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已經成為歐洲近代藝術遺產的一部分。它見證了17—18世紀中國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對今天的藝術設計也不無啟迪。
本書分別寫東西方相遇、吸收華風的再創造、匯入時代的主流、多樣化的集合體、中西合壁的吸引力等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