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十一世紀中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 作者: 蘇湛 / 劉曉力
- ISBN:9787030488947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北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其在中國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尤其引人矚目。《十一世紀中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從北宋精英階層對科技相關事務關注程度的變遷入手,分析地域文化、學派傾向、政策氛圍及社會風尚變遷等因素對科技興趣的影響;討論宋代科技活動參與者群體的社會和職業構成;從文化傳統、政治傳統和社會經濟結構等方面對宋人對科技相關事務的關注程度隨時間不斷降低的現象給出嘗試性的解釋;並通過與國外案例的對比,分析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科學和技術發展環境與西方世界的關鍵性區別。
目錄
總序
序言
導言 1
第一節 北宋——中國科技的“黃金時代”?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關於“科學”與“科技活動參與者”概念的界定 5
第四節 本書的內容和研究範圍 15
第一章 科學和技術在古代社會中的存在方式 18
第一節 中國古代知識系統的結構 18
第二節 科學技術知識在中國古代學術系統中的位置 19
第三節 國家機器中的科技事務 41
第二章 宋人職業興趣的計量研究 54
第一節 資料來源 54
第二節 數據處理 60
第三節 統計與分析 69
第三章 北宋的科技相關政策與科技成果產出 90
第一節 科技成果產出率 90
第二節 科技相關政策與科技發展 95
第三節 最受關注的科學技術分支 101
第四章 不同社會群體的科技活動及其動機 108
第一節 北宋的主要社會群體 108
第二節 不同社會群體的科技活動 127
第三節 各社會群體在北宋科技生活中的位置 147
第五章 科技活動中的地域因素 158
第一節 統計分組方式 158
第二節 東南崛起——北宋區域發展的重要趨勢 160
第三節 從職業偏好看地域文化差異 163
第四節 不同地區入選者的科技活動 168
第六章 學術傾向對科技活動的影響 176
第一節 各大儒學學派對科技的態度 176
第二節 安定、泰山學派對科學的態度與成就 179
第三節 熙寧儒學紛爭及其後果 187
第七章 北宋的社會風尚變遷及影響 204
第一節 “祖宗家法”——北宋國家精神的基調 204
第二節 慶曆變革——歷史的分界點 220
第三節 熙寧黨爭——宋學精神氣質的形成 228
第八章 抑制北宋科技發展的因素 242
第一節 自然知識的邊緣化地位 242
第二節 北宋儒學變革的影響 256
第三節 社會結構因素 266
結語 273
參考文獻 275
附錄 《中國科學技術史·年表卷》考證 286
序言
導言 1
第一節 北宋——中國科技的“黃金時代”?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關於“科學”與“科技活動參與者”概念的界定 5
第四節 本書的內容和研究範圍 15
第一章 科學和技術在古代社會中的存在方式 18
第一節 中國古代知識系統的結構 18
第二節 科學技術知識在中國古代學術系統中的位置 19
第三節 國家機器中的科技事務 41
第二章 宋人職業興趣的計量研究 54
第一節 資料來源 54
第二節 數據處理 60
第三節 統計與分析 69
第三章 北宋的科技相關政策與科技成果產出 90
第一節 科技成果產出率 90
第二節 科技相關政策與科技發展 95
第三節 最受關注的科學技術分支 101
第四章 不同社會群體的科技活動及其動機 108
第一節 北宋的主要社會群體 108
第二節 不同社會群體的科技活動 127
第三節 各社會群體在北宋科技生活中的位置 147
第五章 科技活動中的地域因素 158
第一節 統計分組方式 158
第二節 東南崛起——北宋區域發展的重要趨勢 160
第三節 從職業偏好看地域文化差異 163
第四節 不同地區入選者的科技活動 168
第六章 學術傾向對科技活動的影響 176
第一節 各大儒學學派對科技的態度 176
第二節 安定、泰山學派對科學的態度與成就 179
第三節 熙寧儒學紛爭及其後果 187
第七章 北宋的社會風尚變遷及影響 204
第一節 “祖宗家法”——北宋國家精神的基調 204
第二節 慶曆變革——歷史的分界點 220
第三節 熙寧黨爭——宋學精神氣質的形成 228
第八章 抑制北宋科技發展的因素 242
第一節 自然知識的邊緣化地位 242
第二節 北宋儒學變革的影響 256
第三節 社會結構因素 266
結語 273
參考文獻 275
附錄 《中國科學技術史·年表卷》考證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