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摘要
《區域降雨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技術研究》項目成果屬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防治領域。主要目標是在閩東南地區和雲南哀牢山地區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示範,通過野外調查與監測、室內樣品測試、統計分析、模擬計算和穩定性評價等手段,探索降雨入滲後斜坡岩土體變形破壞過程,建立降水-地下滲流-斜坡岩土體位移破壞的耦合模型;開展基於GIS技術的滑坡土石流空間預警區劃,建立區域降雨型滑坡土石流預警模型;提出區域降雨型滑坡土石流監測預警的技術方法體系,形成區域降雨型滑坡土石流災害預警技術方法指南;實現基於GIS的預警分析與信息發布系統平台 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降雨型滑坡土石流監測技術示範與數據分析方法研究、區域降雨型滑坡土石流預警理論方法研究和地質災害預警分析與信息發布系統平台開發研製三個方面。經過4~5年的研究,已取得預期成果和明顯的套用效益,形成了哀牢山高山峽谷局地暴雨型、閩東南颱風暴雨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方法體系,開發形成了預警分析和信息發布系統,為地方政府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防災減災服務,建成哀牢山地區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試驗基地和閩東南颱風暴雨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基地,形成了多單位、多學科從事區域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的科研群體,培養了多名學術骨幹和人才,為進一步提升研究套用水平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項目建立的地質災害監測網路、區域降雨型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區域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指南、網路發布系統、三維展示系統及防災減災試驗基地,在地處哀牢山山脈中段的新平縣和地處海峽西岸的德化縣開展套用,服務於新平縣、德化縣、玉溪市和泉州市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為減災防災提供技術支持;在開展專業監測預警工作的同時,配合地方政府和地質災害防災減災主管部門,協助建立健全群測群防體系,開展群測群防監測點甄別、遴選和搬遷避讓新址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培訓,提高當地居民預防、躲避地質災害的能力和防災減災意識,對減少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產生明顯的作用,社會效益和間接效益好。2008年、2010年,全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研討會分別在新平示範區和德化示範區召開,參加2009年亞太地區滑坡早期預警國際研討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到新平示範區進行了現場考察和學術交流,雲南省紅河州國土資源局組織人員到新平示範區進行考察,2011年雲南省國土資源廳在新平示範區組織召開了全省地質災害災害防治工作經驗交流會,與會代表參觀考察了示範區;德化示範區總結出的監測預警方法體系和經驗還推廣套用到具有颱風暴雨型災害特徵的閩北地區。本項目總結出的技術方法和經驗已經在其他地區得到推廣套用,基於本項目成果編寫的《區域降雨型滑坡土石流預警技術指南》也在地市級和縣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中使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