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學原理

區域經濟學原理

本書為南開大學“985工程”區域經濟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建設研究的核心成果,是“當代區域經濟高級研究教程”中的一本。全書共分10章,融合、借鑑經濟學、新經濟地理學對於空間問題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以“空間的均質與非均質對立統一”為區域經濟研究的邏輯起點,從要素與要素稟賦出發,通過分析要素稟賦與經濟空間、區位、區位選擇與聚集經濟、聚集經濟與經濟功能區、經濟區域、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發展、區域主體與空間經濟自組織、地方政府與空間經濟自組織、區域協調組織與區域治理等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區域經濟學原理
  • 作者:郝壽義
  • ISBN:9787208073159
  • 頁數:328頁
  • 定價:¥35.00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9月1日
  •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本叢書的核心成果《區域經濟學原理》作為一本區域經濟學者的理論研究著作,在主體內容結構上,包含了區域經濟發展的要素稟賦、區域經濟發展動力機制和區域發展中社會經濟要素空間結構及其演變兩大組成部分。在這兩個主體部分之下,又包含了現代區域經濟學家的主要理論領域,如均質空間和非均質空間的劃分,要素稟賦的空間分析,區位、區位選擇與集聚經濟,集聚經濟與經濟區的形成,區域經濟發展及其不平衡,區域經濟的自組織功能,區域治理等。因此,在內容結構上,系統性和理論性均比較強。應該說,該書概括了區域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和新的領域。作者對國內外這個領域的發展有清楚的分析脈絡和理解,也具有自己的評價。該書還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例如,將地理要素差異和環境特點作為非經濟因素用於對區域發展的評價;針對不平衡問題,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周期演變規律,揭示了不平衡發展的內在機制,探討了協調發展的路徑,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
《區域經濟學原理》是這套“區域經濟學叢書”的紐帶與核心,清晰構建了一個區域經濟學的研究架構。除帶有總論性質的對區域經濟分析的邏輯前提和方法論進行探討的部分(《區域經濟學原理》的第1、2章)外,這個研究架構的具體內容由五部分有機構成,而這五個部分又可以相對獨立地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共同支撐《區域經濟學原理》一書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觀點。
第一部分是區位與區域形成,這部分內容涉及《區域經濟學原理》中的第3、4、5章。高進田博士研究完成的《區位的經濟學分析》在反思傳統區位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區位觀,較為系統地分析了區位區位選擇聚集經濟一經濟功能區——經濟區域的歷史和邏輯的演化機理。
第二部分是區域發展理論,對應於《區域經濟學原理》的第6章。王建廷博士研究完成的《區域經濟發展動力與動力機制》在經濟區域形成的基礎上,構建了以聚集為核心的時空相結合的內生動力模型,揭示了始於要素稟賦的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這跳出了區域經濟發展研究簡單沿襲巨觀一般經濟成長理論的路徑。
第三部分是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理論,對應於《區域經濟學原理》的第7章。金相郁博士研究完成的《中國區域經濟不平衡與協調發展》通過實證研究,揭示了不同要素對於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將古典經濟學的自然要素稟賦納入分析,提出了要素適宜度概念,闡明了由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到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路徑。
第四部分是區域主體與空間經濟自組織,對應於《區域經濟學原理》的第8、9章。金麗國博士研究完成的《區域主體與空間經濟自組織》力圖從區域微觀主體的空間行為視角來構建區域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和揭示空間經濟演化的微觀組織機理。由於主體經濟行為必然會影響到區域經濟發展與不平衡問題,所以這部分的研究也是對區域經濟發展和不平衡發展研究的一個補充。
第五部分是區域治理,對應於《區域經濟學原理》的第10章。孫兵博士研究完成的《區域協調組織與區域治理》強調區域內多主體的共同參與和互動,依據區域內各個主體的利益需求,調動微觀區域主體的積極性,進行區域的有效治理,為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種值得借鑑的思路。

內容簡介

本書回答了目前區域經濟學理論方面存在的幾大關鍵問題:區域經濟分析的邏輯前提問題,區域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問題,區位理論與區域理論的關係問題,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問題,區域經濟主體問題和區域治理問題。並且本書以區域經濟主體的區位選擇理論作為區域經濟學的基礎和邏輯起點,從均質與非均質兩個不同視角分析了從區位選擇到聚集經濟的實現路徑,突破了區域經濟學研究長期以來從問題到對策的研究範式,為區域經濟學找到了微觀基礎。

目錄

導論
第1章 均質與非均質空間分析
1.1 空間問題與經濟學
1.2 均質與非均質空間的含義
1.3 傳統空間分析路徑的特徵與局限
1.4 經濟空間——均質與非均質的有機統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要素稟賦與經濟空間
2.1 斯密的要素稟賦觀
2.2 要素和要素稟賦
2.3 要素稟賦與空間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區位
3.1 區位與區位理論
3.2 基於要素稟賦的區位內涵和特徵
3.3 要素稟賦與區位變遷
3.4 區位差異與區位主體偏好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區位選擇與聚集經濟
4.1 從區位選擇到聚集經濟的演繹分析是區域經濟學的重要微觀基礎
4.2 均質空間下從區位選擇到聚集經濟實現的路徑
4.3 聚集經濟的微觀機理——一個非均質空間下的區位選擇假說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聚集經濟、經濟功能區與經濟區域形成
5.1 經濟功能區
5.2 要素稟賦、聚集與經濟功能區
5.3 經濟區域形成
5.4 經濟功能區裂變與經濟區域空間結構演進
5.5 經濟區域特徵及其邊界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區域經濟發展
6.1 區域經濟發展的內涵與本質
6.2 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與動力機制
6.3 區域經濟發展模型
第7章 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發展
第8章 區域主體與空間經濟自組織——基於廠商和居民的分析
第9章 區域主體與空間經濟自組織——基於地方政府的分析
第10章 區域協調組織與區域治理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