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海洋熱含量異常影響中國氣候變化機制的研究

《區域海洋熱含量異常影響中國氣候變化機制的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孫即霖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海洋熱含量異常影響中國氣候變化機制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孫即霖
  • 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主要研究中國附近區域海洋熱含量變化的維持機制和對中國氣候變化的影響。申請者曾成功利用渤、黃海冬春季水溫異常預測了2010年夏季華北地區的高溫乾旱、利用秋季日本海和孟加拉灣水溫異常預測了2010-2011年冬季東北低溫和南嶺西部地區的異常多降水。本項目擬深入探討相關區域海洋熱含量的維持機制和對我國氣候影響的機制。擬通過統計、診斷及數值實驗的方式,深入探討全球變化對區域海洋熱含量維持的影響,深入探討區域海洋在我國氣候變化中的作用機制。項目研究成果可直接適用於短期氣候預測。

結題摘要

主要研究了中國附近區域海洋熱含量的時空變化的機制和對中國區域氣候的影響。研究表明:秋季北大西洋“遙相關”波列、異常SST通過局地海氣相互作用機製造成歐洲上空異常高壓系統的維持,使冬季中國東部及近海氣溫和水溫偏低。秋季日本海水溫偏高與巴倫支海水溫偏高相配合,可導致冬季東北地區低溫多雪氣候的出現。由巴倫支海水溫偏高與東北亞氣溫偏低造成的緯向溫度梯度增大現象,強迫來年春夏季的大氣環流,導致貝加爾湖東南部(內蒙東部,東北西部)區域出現乾旱。黑潮區水溫的增加和黃渤海地區冬季的冷空氣偏強造成的近海經向熱含量梯度變大,可影響華南夏季風的減弱。冬季渤黃海向陸地的水汽輸送與高空急流共同影響,可造成極端暴雪天氣的出現,春季黃渤海向陸地的水汽輸送可影響極端強度爆發性氣旋(東北低壓)的發生。在年代際背景影響下,南半球冷空氣活動導致向北越赤道氣流加強,在夏末和秋季造成南海上空大氣異常強對流活動的發展,影響長江中游地區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的出現。冬季歐洲上空高壓脊發展影響地中海附近上空冷渦加強,通過南支西風急流影響華南地區降水異常偏多。分析得出了影響熱帶西太平洋颱風強度變化的南半球關鍵海區:西南印度洋和澳大利亞南部海區。 分析得出了高空西風急流和海洋提供水汽影響局地對流行強風暴發展的機制和預警指標。 將研究成果套用於每年兩次的全國氣候預測會商報告,氣候預測取得比較符合實際的結果:預測2014年夏末秋初和2016年秋季南海上空對流性天氣偏強(颱風活動強)、2014~2015,2015~2016,2016~2017年冬季華南降水偏多都比較符合實際。結合本項目研究不斷完善的“海氣相互作用原理和海洋-大氣動力學原理綜合分析決策預測氣候的方法”在2015年6月國內最早預測超強El Nino事件發生取得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