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 |
| |
| 徐友寧、何芳、張江華、劉瑞平、喬岡、陳華清、柯海玲、張開軍、李曉春、陳社斌 |
| |
| |
| |
項目摘要
1.立項背景
礦產資源開發不可避免會對礦山地質環境產生影響和破壞,為了有效支撐國土資源部門礦山地質環境監管的新職能,為礦山地質環境防治提供科學依據。2001年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次在全國國土資源大調查中部署了區域性礦山環境地質研究項目《西北地區不同類型礦產開發環境地質研究》;2007年第一次下達了編圖項目《中國礦山環境地質圖(1/400萬)編制》。2個項目均是我國集方法創新、理論研究、編圖實踐為一體的探索性工作。
2.研究目標
開展西北地區不同類型礦產資源開發環境地質研究,探索多礦種多問題為一體的中國礦山環境地質圖編制,為礦山地質環境防治規劃及科學研究提供依據。
3.主要創新成果
(1)創建了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分類體系:將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劃分為資源毀損、地質災害和環境污染三大類及22種表現形式;建立了不同類型礦產、不同開發方式、不同地質環境區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分類體系。(2)構建了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綜合評價體系:創建了資源毀損、地質災害和環境污染3個要素層22個指標層及其權重構成的區域性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綜合評價體系;研發了人機對話的綜合評價軟體系統。(3)創新了礦山環境地質編圖方法:探索形成了在小比例尺圖上,對點狀礦山多礦種多問題進行分區綜合評價的礦山環境地質圖的編制方法及表達形式。(4)創建了可視化多級界面的礦山環境地質信息系統:以MAPGIS為平台,建立了以多種礦山環境地質圖形為各級界面的集多功能查詢、動態統計、裁剪功能、可視化功能為一體的礦山環境地質信息系統。(5)集成創新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方法:探索形成了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編圖及資料庫建設等較為系統的工作方法。
4.套用情況
(1)研究成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編制《2009-2015年全國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和《1:5萬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規範》提供了重要依據。(2)為科研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編制《中國岩溶地質圖》提供了可供借鑑的方法。(3)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長安大學環境地質教學、科研提供了參考圖書。(4)為西北五省環境監測總站(院)和其他5大地調中心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和借鑑模板。
5.社會經濟效益
(1)推動了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依託項目成果,為陝西省部分市縣成功申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5個,獲中央財政3.028億元治理經費,項目的實施改善了礦山地質環境,緩解了礦地矛盾,社會和環境效益巨大。(2)促進了礦山環境保護工作進程:依託項目,2003年承辦了國土資源部首屆“全國礦山環境保護研討會”,出版了《論文集》,編制的800本畫冊發揮了礦山地質環境防治宣傳的巨大作用。(3)促進了礦山環境地質理論的發展:專著《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1/400萬中國環境地質圖及說明書》和26篇論文,在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教學及政府監管中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促進了礦山地質環境防治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