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格

區域性格

區域性格是區域特徵的高度概括,是區域人集體行為和心理模式縮影,是區域文化心態的集中反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性格
  • 外文名:Regional character
內涵,特性,

內涵

1.區域性格是區域特徵的高度概括。區域特徵就是某區域獨有的特質,強調將區域性格作為區分不同區域之間最為本質的要素。每個區域的特徵都很多,按照慣常的分析思路,可以將某個區域按照其各種特徵進行拆解,劃分出該區域的自然特徵、經濟特徵和文化特徵等。區域性格就是對各種分解特徵的高度概括,力求抓住區域中最本質最純粹的特徵。因此,區域性格是在區域典型特徵分解概括基礎上,對其區域精髓特質的提煉。
2.區域性格是區域人集體行為和心理模式的縮影。人及其態度是影響區域性格的第一決定性要素。人是區域性格的直接體現者,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乃至衣著言行對於區域性格而言,都具有顯著的作用。但是性格作為個體概念,具有太強的隨機性。因此,需要用“區域性格”的概念來尋求某個區域內,區域人行為模式或者心理的集合。從這個方面來說,區域性格表現為一種區域人的產品。人們可以通過識別區域性格,進而識別該區域內的某個單體。
3.區域性格是區域文化心態的集中反映。在心理學中,關於文化與性格之間的互動作用,主要有幾種論述。一種是早期的循環論觀點,即養育制度塑造人格,個體的人格綜合成群體人格或基本人格結構,進而才是文化,而文化又影響著養育制度,如此循環往復。另一種是新Allport模型,認為人格與文化之間存在動態互動關係:文化在限制或增強人格在行為上的表現時起了重要作用,同時,個體的氣質和人格限制了文化影響個體的程度以及個體對文化的選擇性內化。還有一種表現出一定的決定性因素,如萬明鋼在《文化視野中的人類行為——跨文化心理學導論》一書中引述了大量的生態心理學研究成果,證明生態環境會決定文化模式,而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人,在文化強制的作用下會產生人格差異。儘管心理學的文化與人格的互動,強調更多的是個體概念,但是無論哪個理論都強調了區域人性格受到文化的影響,並作為文化影響的一種產物出現,進而又對文化產生影響,成為其一部分。尤其在大尺度上,如針對東西方的跨文化研究中,區域性格更是這種文化心態的集中反映。

特性

(一)差異性
區域性格的首要特徵就是差異性。不同區域背景下會形成不同的特定的區域性格。可以說,區域性格是區域差異性的集中體現。區域性格作為“地球上各區所形成的複合體”,正是各區差異性的集中體現,成為各區域間相互區分的標誌。換句話說,差異性使得區域性格的存在充滿了意義。正是區域性格所代表的差異,使得人們即使略去城市名稱與區劃疆界,依然能夠捕捉各個城市的獨特之處。
(二)尺度伸縮性
區域性格與國民性、民族性、地方性等概念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尺度的伸縮性。這種伸縮性源於“區域”概念本身所涵蓋的不同尺度,這種尺度可以覆蓋從國家到城市乃至某個特殊的小區。換言之,區域性格尺度的伸縮也是一種尺度的相對性。人們需要在一定的尺度下更好地讓別人識別自己的性格,或者說讓自己更好地與他人區分開來。但是這種尺度的伸縮性,最小的尺度也需要大於個人尺度,也就是在內涵中體現的某個尺度下某特定區域眾人性格共性的集體表現。因此,這種尺度的伸縮性有時也表現為不同尺度區域性格的嵌套和交融。
(三)可塑性
區域性格的可塑性,表現在區域與性格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是區分區域性格與區域地理等名詞的根本所在。區域本身在變化,區域內部人的性格也隨之變化、沉澱,並反過來對區域產生影響。這是兩種不同力量之間的膠著狀態。區域性格研究的重要意義,也表現在其有助於更好地利用區域性格因勢利導地改變區域,促進區域的發展,進而塑造更好的區域氛圍,這是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較之於單向性作用的最大區別。需要強調的是,區域性格的可塑性不僅僅表現在實體上,而更多地表現在文本上的指代,這種指代的區別往往是對區域本身的區別,並且表現得更加涇渭分明。
(四)相對穩定性
區域性格具有相對穩定性,這種相對穩定性,為區域人性格的積累和傳承帶來了可能。例如,早在西漢時代,司馬遷就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作了以下描繪:關中豐鎬一帶民有“先王之風”、“重為”;中山一帶男子“悲歌慷慨”,女子“游眉富貴”;燕趙之民多“鵰悍少慮”;齊人“寬緩闊達”、“足智,好議論”;鄒魯人“好儒”、“儉嗇”;西楚之民“剽輕易怒”;南楚之民“好辭”、“巧說”、“少信”。迄今為止,上述區域的性格仍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著,即具有相對穩定性。這種穩定性之所以是相對的,原因在於,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制度影響下,區域的性格也會隨之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此外,隨著人們交往的增加和人口的不斷流動,不同區域之間的交融也導致區域性格在傳承過程中發生變異。
(五)可傳承性
區域性格為了保持一定的穩定性,需要將本區域性格中最為核心和穩定的東西傳承下去。這種傳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一種發展特性,是在適應區域與周邊區域互動過程中,對區域性格本質的保護和對優良品質的吸收過程。這種區域性格的傳承性表現為不同歷史時段的交錯累加,最後累積成現在某區域的性格。如歷史文化名城南京,既經歷過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古都的輝煌,又有過抗日戰爭時期的一段屈辱歷史,這造就了它的性格貴氣中帶有一絲沉重。因此,無論區域性格如何形成,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區域性格形成後,就剛性十足。它能夠生命力極強地世代傳承,直至完全另類的經濟社會活動到來並引致新制度的建立、新習俗的生成,既成的區域性格才由量到質、由部分到整體、由表淺到根本地循序漸進地改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