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MBTI-G人格類型量表

中國MBTI-G人格類型量表

1994年,我國與美國東卡羅萊納大學合作,對MBTI-G量表進行系統的翻譯和修訂,經過近六年的工作,基本完成了中文版MBTI人格測驗量表的修訂工作。MBTI-G中文版量表套用於陸軍院校學員軍事職業資格評估與分類研究中,也可以利用本量表為企業及有關單位進行人才測評與招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MBTI-G人格類型量表
  • 性質:表格
  • 作用:人才招聘與測評
  • 修訂時間:6年
由來,內容,人格類型表分類,人格類型表作用,MBTI,性格類型評估,作用,使用方法,施測師,

由來

中國MBTI-G量表的原始問卷是由美國東卡羅萊納大學提供的美國1987年版MBTI Form G量表(Myers,1987)。
量表產生的過程如下:
1、由兩名心理學家、一名語言學家和一名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分別翻譯原量表的項目;對比以上四份譯稿,形成問卷(初稿)。
2、由於跨文化的差異,為使MBTI適合中國人使用,在保持原量表的完整性和基本結構的基礎上,請兩名心理學家對初稿進行修訂,將難以理解的詞對轉變成句子,使語言基本符合中國人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而生成問卷(二稿)。
3、請一名心理學和一名管理學專家對各條目與相對應的人格維度的匹配度作分析,對匹配不好的條目逐條提出修改意見。
4、邀請一名語言學專家審定條目英譯文的準確性、條目的可讀性和中文表達的流暢性,並逐條提出修改意見。根據專家的意見,修訂形成問卷(試測版)。
5、利用試測版形成中文版MBTI—G人格類型量表。

內容

人格類型表分類

修訂後的MBTI-G人格類型量表量表共97題,由意思表達完整的83個短句和14對意思清晰的詞對組成。
MBTI-G人格類型量表分4個維度,8個因子:外傾-內傾(EI)、感覺-直覺(SN)、對事-對人(TF)、判斷-認知(JP)。每一維度上兩個因子的得分呈負相關。
MBTI-G人格類型量表的EI維度與樂群性(A)、恃強性(E)、興奮性(F)、敢為性(H)、內外向(E)等因素呈正相關關係;與憂慮性(O)、獨立性(Q2)、緊張性(Q4)、神經質(N)、焦慮(ANX)、疑心(HYP)和脫離現實(UNR)等因素呈負相關關係。
MBTI-G人格類型量表的SN維度僅與憂慮性(O)呈正相關;與恃強性(E)、興奮性(F)、敢為性(H)、幻想性(M)、內外向(E)、病態人格(PSD)、興奮狀態(HMA)等因素呈負相關。
MBTI-G人格類型量表的TF維度與穩定性(C)、恃強性(E)、有恆性(G)、敢為性(H)、實驗性(Q1)、獨立性(Q2)、自律性(Q3)等因素呈正相關;與憂慮性(O)、緊張性(Q4)、神經質(N)、焦慮(ANX)、疑心(HYP)和脫離現實(UNR)等因素呈負相關。
MBTI-G人格類型量表的JP維度僅與社會性(L)和有恆性(G)呈正相關;也僅與精神質(P)和脫離現實(UNR)呈負相關。

人格類型表作用

引導我們建立自信,信任並理解他人;進而在職業定位和發展、團隊建設、領導力人格基礎發展、人際工作關係、員工素質、組織內部溝通以及跨文化企業管理等領域為我們提供前所未有的幫助——當然,前提是規範而富有技巧地使用MBTI,決非隨心所欲地濫用;
MBTI已經得到廣泛套用而且在實踐中行之有效,而這有賴於每一位測試者恪守施測流程和測試中的行為規範。只有這樣,MBTI才能真正幫助人們發現自我。

MBTI

MBTI的全名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它是一種迫選型、自我報告式的性格評估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們在獲取信息、作出決策、對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性格類型。
性格是什麼?怎樣對性格進行分類?
心理學認為,“性格”是一種個體內部的行為傾向,它具有整體性、結構性、持久穩定性等特點,是每個人特有的,可以對個人外顯的行為、態度提供統一的、內在的解釋。
MBTI把性格分析4個維度,每個維度上的包含相互對立的2種偏好:
外向
or
內向
實感
or
直覺
思考
or
情感
判斷
or
認知
其中,“外向E——內向I”代表著各人不同的精力(Energy)來源;“實感S—直覺N”、“思考T—情感F”分別表示人們在進行認知(Perception)和判斷(Judgement)時不同的用腦偏好;“判斷J—認知P”針對人們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而言,它表明我們如何適應外部環境——在我們適應外部環境的活動中,究竟是感知還是判斷發揮了主導作用。
4個維度上特定偏好的組合就構成一種特定的性格,譬如ISTJ代表“內向—感覺—思考—判斷”型性格,ENFP則代表“外向—直覺—情感—感知”型性格。由此可知,性格一共有16種不同的類型:
ISTJ
ISFJ
INFJ
INTJ
ISTP
ISFP
INFP
INTP
ESTP
ESFP
ENFP
ENTP
ESTJ
ESFJ
ENFJ
ENTJ
每一種性格類型都具有獨特的行為表現和價值取向。了解性格類型是尋求個人發展、探索人際關係的重要開端。

性格類型評估

MBTI採用量表與自評相結合的方式揭示性格類型。目前最新的量表是1998年修訂完成的量表M。它包含93個問題,每題設2個備選答案,要求受測者在完全解除壓力的狀態下選擇自己最自然的做法或者反應。量表的問題都經過反覆篩選和實踐檢驗,為了取得最佳效果,量表在使用中還要遵循一套嚴格的程式與規範並由專業施測師進行指導。在自評中,施測師將向受測者講解性格類型的基本理論和每種類型的典型表現,引導受測者初步了解自己的性格。最終,受測者將在施測師的幫助下,結合量表計分和自評結果,自行確定自己的性格類型——MBTI相信,最清楚自己性格的當然就是你自己;如果有什麼東西遮蔽了你的自知之明,那么就讓MBTI來幫助你重新認識你自己。
1913年
瑞士心理學家C. G. Jung在慕尼黑國際精神分析會議上提出了內向型性格與外向型性格,揭開了現代性格類型研究的序幕。
1921年
Jung發表《心理類型學》(德文版);1923年H. G. Baynes將其譯為英文,並由紐約的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mpany出版。該書是公認的現代性格類型理論的奠基之作。
1942年
美國的Katherine C Briggs和Isabel Briggs Myers母女在Jung理論的基礎上,開發了MBTI的第一張量表——量表A。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Isabel母女希望通過MBTI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欣賞,從而避免戰爭。
1957年
MBTI升級到量表D,增設“詞對問題”。
1962年
MBTI由新澤西普林斯頓的教育測試服務機構(ETS)出版,但ETS規定它只能被用於研究領域。
同年,Isabel Briggs Myers出版了她的研究手冊,這是有關MBTI的第一個正式文獻。她還應邀在美國心理學學會發言,標誌著MBTI獲得了當時心理學界的正式認可。
1962~1970年
MBTI升級到量表E,開始關注性格類型的性別差異。
1972年
“心理類型套用中心”(CAPT)在佛羅里達大學成立,它保存有心理類型研究所需的主要材料,並於1975年發起了第一次“類型測量學會議”。
1975年
諮詢心理學出版社(CPP)成為MBTI的正式出版者;MBTI在專業圈內得到進一步普及,並且第一次獲準為普通大眾提供服務。
1977~1978年
MBTI升級到量表K;開發出“MBTI第二步”(StepⅡ),把每個維度進一步細分為5個子維度,通過複雜的計算機計分程式產生結果——“擴展解釋報告”(EIR)——大大提升了性格類型評估的精度和深度。
1979年
心理類型學學會(APT)在CAPT會議上誕生。它的宗旨是促進MBTI的專業化和標準化,鼓勵各種類型學派的多樣化發展。
1998年
在量表研究中引入“項目特徵曲線”(ICC),進一步加強了MBTI評估的科學性。
同年,MBTI升級到量表M,這也是目前使用中的MBTI的最新版本。
2001年
思維公司成為中國地區首家獲得正式授權的MBTI認證培訓中心,標誌著MBTI開始進入中國市場。

作用

MBTI是當今世界上套用最廣泛的性格測試工具之一。它已經被翻譯成近20種世界主要語言,每年的使用者多達200多萬。據有關統計,世界前100強公司中已有89%引入了MBTI,用於員工和管理層的自我發展、提升組織績效等各個領域。
MBTI向我們揭示了性格類型的多樣性和由此導致的不同個體之間行為模式、價值取向的差異性:性格類型深刻影響著我們觀察事物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決策的動機、工作中的行事風格,乃至人際交往中的習慣與喜好;不同性格的人在相同的境遇中或者面對相同問題時往往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這很容易成為各種誤解、矛盾的導火線,甚至引爆一場信任危機,嚴重危害團隊的合作與績效——如何看待人與人的差異,在工作中求同存異?如何突破人際交往的“性格壁壘”,因人而異地開展交流與溝通?每一種性格類型都表現出獨特的行為特徵,為個人帶來不同的能力優勢與局限——怎樣揚長避短,為最合適的人安排最合適的工作?每個人具有哪些能力優勢與局限?怎樣根據性格類型找到最佳的職業定位、規劃未來的職業發展?在一個團隊中可能聚集著各種性格類型的成員,不同性格類型的碰撞與對話最終將合成整個團隊的性格——領導者將如何最佳化團隊成員的性格配置,組建一支精誠合作的高效團隊?團隊成員怎樣才能更好地融入集體,避免性格衝突,提升工作績效?MBTI從性格類型入手,引導我們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在工作中建立自信並相互信任,從而更富成效地開展合作,也為個人發展鋪就最佳途徑。
本刊匯集了過去一年中思維公司在各個領域內套用MBTI的經典案例。自2001年由澳大利亞心理學家出版社(APP)正式授權成為中國地區首家MBTI認證培訓中心以來,思維公司始終致力於MBTI的推廣與套用開發;在自身的管理諮詢實踐中通過培訓與一對一輔導積極幫助企業和個人(特別是高級行政主管和管理人員)實現以下目標:
提高自我認識,包括學習模式決策方法領導風格、溝通方式等方面,從而提升自信和自我評價;
認識團隊、個人的優勢能力與薄弱環節;
最佳化人員配置,提高職業定位的準確性與個人對工作的滿意程度;
改善交流與溝通,在團隊中加強理解與相互信任,建立和諧的工作關係;
改進團隊協作,提升組織績效。
這些案例將向讀者表明:在某個具體工作場景中各種性格類型將導致怎樣的典型行為和價值立場,它們之間存在著哪些差異;MBTI如何揭示這一切,並通過提高有關人員的認識幫助他們轉變行為,最終為整個團隊、組織帶來利益。

使用方法

如何使用MBT1
就在MBTI越來越受關注的今天,對它的誤用、濫用也變得越來越怵目驚心:許多網站聲稱僅憑一張問卷就能判斷人的性格;還有些人,素不相識,卻告訴你可以從舉手投足間看出你的用腦偏好,乃至斷言你的職業前程、個人發展;更有甚者,把MBTI與生辰、星座、血型手相相提並論,列為預測命運的“第五原素”……我們不禁要問,一張問卷果真具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嗎?怎樣才能正確、合理地使用MBTI?
MBTI不測量
智力財富成熟情緒疾病壓力心理疾病運氣
嚴格的施測流程和行為規範
MBTI的第一張量表於1942年問世,之後不斷修訂、完善,至今已升級了10多個版本。值得一提的是,僅僅在30多年前,MBTI量表還只對接受過專門訓練的心理學家開放。事實上,在MBTI的設計中包含著一整套嚴格的施測流程和行為規範——
第1步 調整測試的心態:施測師應告知受測者,MBTI只測試性格類型,而不同性格類型之間沒有優劣之分,測試結果也將對其他人嚴格保密;幫助受測者放鬆心情,最大限度地擺脫工作、家庭等外部環境的壓力,儘量展現真實的自我。
第2步 答問題卷,完成後不計分:施測師應告知受測者儘管按照自己的理解答題,也可以跳過模稜兩可的問題不答,但是不應與其他人討論,施測師也不回答任何相關問題;做完量表暫不計分。
第3步 MBTI 內容基本介紹並定位:施測師將MBTI的測試目標、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告知受測者,並指導其按照MBTI的要求進行自評。
第4步 答卷計分並比較:施測師應指導受測者計分,將測試結果與自評結果相比較,並且對兩者的差別及其成因做出解釋。
第5步 閱讀類型描述,最後確認:施測師將指導受測者閱讀MBTI提供的性格類型描述,幫助其明確自己的性格類型。
底性格差異是如何形成。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認為:感知和判斷是大腦的兩大基本功能。大腦做決定的瞬間可以慢動作分解為兩個階段:感知階段(又分為觸覺感知階段和直覺感知階段)和判斷階段(又分為感性判斷和理性判斷階段)。
CarlJung,KatherineBriggs,IsabelBriggsCarlJung,KatherineBriggs,IsabelBriggs
為方便我們的理解,我們把大腦做出決定的瞬間直觀想像為如下流程:(大腦獲取信息後)觸覺感知——直覺感知——感性判斷——理性判斷,最後做出決定。 不過請記住實際上這一過程是在瞬間交織(並非想像中簡單的線性)完成的。
性格會隨著環境和時間的改變而發生改變
心理學認為,性格是心理活動的體現,而心理活動是大腦活動的產物。我們的意識、情緒都是由大腦中的神經元灰質樹突軸突神經遞質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我們人生的最初幾年(包括胚胎時期),腦部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所有腦細胞正確地連結起來。不只是建立細胞間的連結,還要把某些連結切斷——3歲小孩腦細胞之間的連結是成年人的兩倍——這些連結是亂七八糟的——為了妥善運作,腦部必須決定哪些連結要保留,哪些要斷裂。在有限的大腦關鍵發育期間腦部必須檢查成千上萬兆的連結,因此不得不採取“殘忍”而有效的原則:用不著的就自動斷裂。
大腦功能圖大腦功能圖
那么腦部如何判斷哪些連結用得著,哪些用不著呢?通過觀察,科學家總結出了大腦的判斷規律:不斷探測哪些區域經常受到刺激,而哪些區域極少受到刺激來決定是否斷裂這些區域的連結。也就是說很少受到刺激的部分將自動斷裂。通過發生在1970年洛杉磯郊區女孩吉妮身上的悲劇(被其精神情況極不穩定的父親綁在一個小房間的椅子上長達12年半,因為父母幾乎沒有跟他說過話,她的腦部負責語言的部分幾乎沒有受到刺激,導致終身受損。吉妮被解救出來後通過多年語言訓練,至今仍無法學會說話,只能“像動物一樣嗚咽”),這證實了大腦神經科學家對人類大腦初期發育的理解:過了腦部發育的關鍵時期,人的大腦結構基本定型,之後的環境變化以及訓練很難改變大腦的構造,也很難改變基於大腦結構功能區特徵。
同樣,我們正常人在大腦發育關鍵時期接受到的刺激是有所不同的(當然刺激範圍和種類是基本接近的),刺激的程度和強度也有一定差異。這些微小的差異對大腦發育的連結斷裂以及結合時期的影響在於改變了功能神經元連結的強度。這些功能神經元連結強度對我們將來的獲取信息、思維、決策方式都將產生一生的影響。因此,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性格一旦形成是不會發生改變的(榮格曾舉過有極個別例子,比如在童年時期遭遇巨大情感挫折,可能會由外向轉為內向)。
以榮格的《人格分類》理論為基礎,美國的心理學家Katherine Cook Briggs(1875-1968) 和她的心理學家女兒Isabel Briggs Myers根據她們對於人類性格差異的長期觀察和研究,提出了影響大腦作出決定的第四因素:生活方式。綜合榮格的人格分類學說形成MBTI。通過MBTI模型,性格和職業之間的聯繫得到了比較清晰地闡釋。比如到達一定傾向度的NT型更適合做研究開發類職業,而不是從事銷售或客服。到達一定傾向度的STJ更適合從事管理行政類職業,而不適合藝術、設計類職業...經過70多年的實踐和發展,MBTI現已經廣泛套用到企業招聘選聘心理學測量、內部人才盤點及職業規劃、職業測試等眾多領域。

施測師

MBTI的評估系統說到底就是不斷引導人們暴露、進而認清自我的本來面目。甚至量表得分也只是一種輔助或者參考,當測試結果與自評結果不合時,施測師將嘗試找出原因或者作出解釋,利用性格類型描述幫助受測者澄清自我認識……施測師也許還會建議他接受MBTI的進一步測評,那時性格的每一個維度將被細分為5個子維度,所有的評估與解釋都將更加細緻、深入。無論如何,施測師不會一味堅持量表的得分,然後拿出一紙對應的行為描述來說服你接受這樣的結果。最清楚自己性格的當然恰是你自己——
施測師將確保受測者始終處於輕鬆自如的狀態下,既沒有現實中工作、生活的壓力,也避免受到量表本身可能含有的設計傾向的誘導——這就是為什麼直到做完量表施測師才對MBTI作較充分介紹的原因——確保受測者展現自我的本來面目,這是MBTI測試中,施測師的第一要務。
施測師將指導受測者正確實施每一個步驟,準確理解MBTI的測試結果。MBTI量表的分值代表了受測者對自身性格類型的清楚程度,而非其占有某種性格特徵的完全程度或者表現強度;MBTI提供的性格類型描述僅供受測者確定自己的性格類型之用,其中描述的各種行為表現應該從性格動力學或者氣質理論的角度予以理解……MBTI的有效性取決於施測中規範、有序地執行每一個環節,這離不開施測師的專業指導。
施測師將引導受測者自己確定性格類型。這是最重要的一點。MBTI旨在幫助人們了解自我的本來面目,即個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既然後天的種種環境壓力和客觀條件可能扭曲甚至徹底逆轉個人的行為表現,那么對自己性格最有發言權的當然只能是受測者自己。施測師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開道者”(而不是診斷病因的醫生)提著燈籠照亮你面前的路卻從不在意你去向何方——無論你的目的地在哪裡,他只管提著燈籠照亮你的前方;然而,沒有這樣一名開道者你便陷於沉沉黑暗之中無所適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