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地球化學勘查(regional geochemical exploration)簡稱區域化探,俗稱化探掃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地球化學勘查
- 外文名:regional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 別稱:化探掃描
- 簡稱:區域化探
目標意義,套用地區,
目標意義
這一術語的提出表明勘查不是在局部礦化區而是在很大範圍內進行的,例如數百、數千平方千米甚至數萬平方千米。在區域地球化學勘查中,多元素分析得到強調,而勘查的多目標傾向也往往更明顯。區域地球化學勘查的發展導致了區域性、全國性與全球性地球化學填圖概念的產生。它是系統地測量和研究廣大地區內天然物質(水系沉積物、湖積物及水、氣、岩石等)中多種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學指標及其地理分布規律,進行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區域找礦與礦產預測,並可為其他領域提供基礎地球化學資料的方法。區域化探將由單獨找礦發展為以找礦為主,兼有環境評價、農(林、牧)業區劃、人類健康等多目標的區域地球化學勘查方法。
套用地區
我國區域化探原則上是以水系沉積物測量為主,但允許在不同自然景觀區採樣介質不同。比例尺以1:20萬為主,交通不便地區可用1:50萬。可發現金屬或非金屬礦區(帶)、礦田和大、中型礦床及某些地層、構造、火成岩的區域地球化學引起的省級的、區域的和局部地球化學異常。1978年開始開展了全國區域化探掃面。區域化探資料(39個元素)用於環境、人類健康、農、林、牧方面的二次開發,將會取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國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中(分析76個元素和更多的指標),多目標的區域化探將成為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