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信息化的空間差異與發展模式研究

本文汲取區域發展及其空間結構論、新經濟地理論、信息經濟論等經典理論的精華,對區域信息化空間差異的概念、測評、態勢、成因、效應、調控以及區域信息化空間發展模式進行了系統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信息化的空間差異與發展模式研究
  • 級別:博士論文
  • 導師:李同升
  • 作者:方維慰
  • 學科專業:人文地理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7
  • 關鍵字:區域經濟 經濟發展 信息化 江蘇
  • 館藏號:F061.5
  • 館藏目錄:2009\F061.5\21
中文摘要
消除信息貧困,縮小數字鴻溝,使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享受科技進步的福祉,是當今信息化發展的價值取向。區域信息化的空間差異是地域系統之間信息化的非均衡化的現象。區域信息化空間差異的研究,在理論上可以作為探求信息化的空間依存程度與地域運行規律的切入點;在實踐中可以作為兼顧信息化效率與公平的決策依據,是體現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的重要命題。 論文構建了區域信息化空間差異的測評體系,利用“多指標綜合評定法”、層次分析法、變異係數、聚類分析等定量方法刻畫出區域信息化空間差異的基本格局;套用因素分析、相關分析、回歸模型等方法,從外生擾動與內生需求雙向角度解釋區域信息化空間發展不均衡的原因;以空間相互作用、區位選擇、功能空間替代為突破口,分析信息化對於區域空間結構的影響,論證了信息化導致區域趨同或趨異的可能性;客觀評價了區域信息化空間差異產生的正負效應,提出了信息化空間差異調控的基本思路;基於區域信息化統籌發展理念,構建了“中心主導”、“城鄉互動”、“正向耦合”三種信息化空間發展模式;以江蘇為樣本地區,從政策供給、空間布局、重點領域三個方面闡述了區域信息化統籌發展模式的地域實踐途徑。 本文的主要結論為:①區域信息化的空間格局呈現為顯著的梯度差異與城鄉二元結構,其中產業類與設施類信息化要素的空間離散度較高,而套用類較低;②信息化的空間差異是信息化運行規律與區域固有環境之間整合、選擇與協同的結果;③信息化的空間效應取決於信息化所推動的地域系統的集中或分散;④區域信息化的空間差異既是實現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前提,也是導致信息權力失衡的誘因,對其調控可以通過構建有效的區域信息化空間發展模式來實現。 本文的價值在於構建了一套區域信息化空間差異態勢與成因的計量評估體系;詮釋了區域信息化空間集聚與擴散的機理以及信息化與區域的互動關係;建立了符合信息化空間運行規律又滿足中國實際發展需要的區域信息化發展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