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城市)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研究》以全新的視角對區域人口一產業一自然複合生態關係進行了深入研究,為可持續發展的測度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和理論依據。《區域(城市)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研究》認為: 區域可持續發展取決於自然、經濟、人類福利及福祉三種驅動力。自然驅動力的源泉是各種形式的自然資本,它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區域(城市)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研究》將自然資本對區域發展的持續性所提供的支撐作用稱為自然資本持續度。經濟驅動力的源泉是經濟結構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地區的經濟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因此《區域(城市)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研究》以區域經濟結構來度量區域的發展度。人類福利和福祉驅動力的源泉在於人類對福利和福祉的追求,而人類福利和福祉的高低是通過人口複合生態位來體現的,因此《區域(城市)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研究》採用區域人口複合生態位的高低來度量區域人類福利和福祉的實現程度。
基本介紹
- 書名:區域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研究
-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 頁數:169頁
- 開本:16
- 作者:陳亮
- 出版日期:2008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2945202, 978750294520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區域(城市)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研究》是作者在其博士論文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他在人口發展戰略、生態產業園規劃的實踐,以及區域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的研究,對區域人口一產業一自然間的生態耦合關係與複合生態耦合機理進行的系統提煉和總結。全書沿著以人為本、環境為體、經濟為用的主線,運用人口生態學、產業生態學和複合生態系統生態學,探討社會一經濟一自然複合生態系統功能代謝、結構耦合及行為調控的評價、模擬和調控方法。
圖書目錄
序
前言
1 緒論
1.1 可持續發展研究背景及進展
1.1.1 人與自然的關係
1.1.2 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1.1.3 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對社會發展的指導意義
1.1.4 生態學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貢獻
1.1.5 可持續發展研究對生態科學的促進
1.1.6 “發展”是一個複合的問題
1.1.7 可持續發展的三大特徵
1.1.8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國家行動
1.1.9 區域(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進展
1.2 區域複合生態系統
1.2.1 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理論
1.2.2 複合生態系統的動力學機制
1.2.3 複合生態系統的控制論原理
1.2.4 複合生態系統關係模型
1.2.5 複合生態系統研究前沿
1.2.6 複合生態系統理論的套用與實踐
1.3 城市生態學原理
1.3.1 城市生態學的概念
1.3.2 城市生態學研究的內容、原則與方法
1.3.3 城市生態學研究的基本原理
1.3.4 生態城市、生態規劃與生態管理
2 區域(城市)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
2.1 區域(城市)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研究的意義
2.2 複合生態關係的研究內容
2.3 研究區概況
2.3.1 自然背景
2.3.2 城市發展
3 區域(城市)自然資本度量
3.1 自然資本與區域自然資本持續度
3.2 自然資本研究進展
3.2.1 自然資本概念的歷史發展及其研究進展
3.2.2 自然資本的內涵
3.2.3 自然資本的評估方法
3.3 區域(城市)自然資本評估方法案例分析
3.3.1 區域(城市)社會經濟系統能值分析
3.3.2 區域(城市)自然資本評價
3.4 本章小結
4 區域(城市)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水平度量
4.1 產業結構與區域(城市)發展水平的關係
4.2 工業(產業)生態系統結構分析方法(SAMIE)
4.2.1 工業生態系統研究方法評述
4.2.2 產業結構評價方法現狀
4.2.3 SAMIE的概念內涵
4.3 SAMIE方法套用於工業生態系統結構分析
4.3.1 工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
4.3.2 工業物種定義
4.3.3 SAMIE評價工業生態系統的指標體系
4.3.4 評價方法
4.3.5 案例分析
4.4 SAMIE套用於區域(城市)產業結構案例分析
4.4.1 評價方法
4.4.2 2002年北京產業結構案例分析
4.4.3 1997年北京產業結構案例分析
4.5 本章小結
5 區域(城市)人口複合生態位度量
5.1 生態位與人類的福利和福祉
5.2 生態位研究進展
5.2.1 傳統生態位理論
5.2.2 生態位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5.3 區域(城市)人口複合生態位評價
5.3.1 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
5.3.2 指標體系初建
5.3.3 影響人口分布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5.3.4 區域(城市)人口複合生態位評價
5.4 本章小結
6 區域(城市)人口、產業和自然耦合關係模型
6.1 區域(城市)可持續發展耦合度評價
6.2 區域(城市)人口、產業和自然耦合關係模型建立
6.2.1 機理學習模型
6.2.2 模擬和整合模型
6.2.3 規劃與管理模型
……
7 區域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方法研究總結
參考文獻
前言
1 緒論
1.1 可持續發展研究背景及進展
1.1.1 人與自然的關係
1.1.2 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1.1.3 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對社會發展的指導意義
1.1.4 生態學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貢獻
1.1.5 可持續發展研究對生態科學的促進
1.1.6 “發展”是一個複合的問題
1.1.7 可持續發展的三大特徵
1.1.8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國家行動
1.1.9 區域(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進展
1.2 區域複合生態系統
1.2.1 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理論
1.2.2 複合生態系統的動力學機制
1.2.3 複合生態系統的控制論原理
1.2.4 複合生態系統關係模型
1.2.5 複合生態系統研究前沿
1.2.6 複合生態系統理論的套用與實踐
1.3 城市生態學原理
1.3.1 城市生態學的概念
1.3.2 城市生態學研究的內容、原則與方法
1.3.3 城市生態學研究的基本原理
1.3.4 生態城市、生態規劃與生態管理
2 區域(城市)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
2.1 區域(城市)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研究的意義
2.2 複合生態關係的研究內容
2.3 研究區概況
2.3.1 自然背景
2.3.2 城市發展
3 區域(城市)自然資本度量
3.1 自然資本與區域自然資本持續度
3.2 自然資本研究進展
3.2.1 自然資本概念的歷史發展及其研究進展
3.2.2 自然資本的內涵
3.2.3 自然資本的評估方法
3.3 區域(城市)自然資本評估方法案例分析
3.3.1 區域(城市)社會經濟系統能值分析
3.3.2 區域(城市)自然資本評價
3.4 本章小結
4 區域(城市)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水平度量
4.1 產業結構與區域(城市)發展水平的關係
4.2 工業(產業)生態系統結構分析方法(SAMIE)
4.2.1 工業生態系統研究方法評述
4.2.2 產業結構評價方法現狀
4.2.3 SAMIE的概念內涵
4.3 SAMIE方法套用於工業生態系統結構分析
4.3.1 工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
4.3.2 工業物種定義
4.3.3 SAMIE評價工業生態系統的指標體系
4.3.4 評價方法
4.3.5 案例分析
4.4 SAMIE套用於區域(城市)產業結構案例分析
4.4.1 評價方法
4.4.2 2002年北京產業結構案例分析
4.4.3 1997年北京產業結構案例分析
4.5 本章小結
5 區域(城市)人口複合生態位度量
5.1 生態位與人類的福利和福祉
5.2 生態位研究進展
5.2.1 傳統生態位理論
5.2.2 生態位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5.3 區域(城市)人口複合生態位評價
5.3.1 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
5.3.2 指標體系初建
5.3.3 影響人口分布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5.3.4 區域(城市)人口複合生態位評價
5.4 本章小結
6 區域(城市)人口、產業和自然耦合關係模型
6.1 區域(城市)可持續發展耦合度評價
6.2 區域(城市)人口、產業和自然耦合關係模型建立
6.2.1 機理學習模型
6.2.2 模擬和整合模型
6.2.3 規劃與管理模型
……
7 區域人口-產業-自然複合生態關係方法研究總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