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城,匡或作“筐”。承匡歷史甚古。《左傳》有“(魯)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叔仲、惠伯會晉郤缺於承匡”的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匡城
- 地理位置:縣城西15公里匡城村西北
匡城故城一般指本詞條
匡城,匡或作“筐”。承匡歷史甚古。《左傳》有“(魯)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叔仲、惠伯會晉郤缺於承匡”的記載。
匡城,匡或作“筐”。承匡歷史甚古。《左傳》有“(魯)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叔仲、惠伯會晉郤缺於承匡”的記載。 《戰國策》記有“犀首以梁與齊戰於承匡”一事,皆指此地。當西周時,承匡本為宋國西部邊境要地。到戰國時此地入於魏國。秦滅魏後,於此地設承匡縣,後以此地“卑濕”,乃徙縣於襄...
承匡古鎮景區,又稱“五柏一所廟”景區,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匡城鄉,2015年11月17日,承匡古鎮評為被國家3A級旅遊景區。承匡古鎮“五柏一所廟”景區位於商丘市睢縣匡城鄉,匡城鄉重視古鎮景觀的保護性恢復,先後建成豫東民居、孔子游匡、女媧降世、關帝廟、大雄寶殿等景點。11月17日,商丘市旅遊局專家組對睢縣...
)匡城(後齊曰長垣,開皇十六年改焉。)胙城(舊曰東燕,開皇十八年改焉。)韋城(開皇六年置,十六年分置長垣縣,大業初省入焉。)離狐。元和郡縣圖志 卷第八 河南道四 滑州 胙城縣,上。北至州九十里。本古之胙國,《左傳》“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允也”。又為古之燕國,《左傳》“衛人、燕...
女媧氏出生於今商丘睢陽區承匡故城(今河南商丘睢縣匡城鄉),定都於今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以“蛇”(後改為“龍”)為圖騰。後又有分支向河北邯鄲、山西洪洞等地遷徙。媧皇陵位於河南西華聶堆鎮思都崗村。另一說認為,女媧氏即人皇氏,與伏羲氏、神農氏並稱為“三皇”。簡介 有蟜氏,姒姓部落之一,是中華炎黃母...
匡城縣,後齊曰長垣,開皇十六年改焉。胙城縣,舊曰東燕,開皇十八年改焉。韋城縣,開皇六年置,十六年分置長垣縣,大業初省入焉。離狐縣。記載 漢書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東郡,秦置,莽曰治亭。屬兗州。戶四十萬一千二百九十七,口百六十五萬九千二十八。縣二十二。後漢書 郡國志第二十一 兗州 東郡...
鄭國轄區最大時,東至匡城(今河南長垣縣西南),西至潁谷(今登封市西),南到汜(河南襄城),北抵廩延(河南延津),東西寬175千米,南北長200千米。春秋初年的鄭國,國勢強盛,在各諸侯國中地位顯赫。《左傳》載周桓王之言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平王東遷後鄭武公、莊公曾先後為周平王卿士。...
虢(guó)州:唐屬河南道,故城在今河南靈寶南。李判官:岑參的友人,名字不詳。晉絳:指晉州、絳州。得秋字:拈得“秋”字韻作此詩的韻腳。西原驛路:虢州城城外一個地方,北出黃河的驛路是由城外繞山而去。汾水:河流名,發源於今陝西寧武,向西南流入黃河。漢時秋:漢朝的鼎盛時期。白話譯文 驛路在西原山...
②陸渾:古地名。也稱瓜州。原指今甘肅敦煌一帶。春秋時秦晉二國使居於其地之“允姓之戎”遷居伊川,以陸渾命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嵩縣東北。漢置縣。五代廢。唐代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陸渾桃花間,有湯沸如烝。”③秋賦:即秋貢。唐宋時州府向朝廷薦舉會試人員的選拔考試。因於秋季舉行,亦稱秋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