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齋雨後 》是宋代詩人文同的一首七言律詩,收錄在作者的《丹淵集》中。此詩寫北齋雨後的景色和作者的閒適心情,同時勾起作者對過去山居生活的回憶。起聯先總寫北齋環境的幽靜。頷聯上承首句,扣住詩題,寫北齋雨後之景。詩中雖然只寫了景,可是這景中還有一個人,就是站在庭中欣賞這美景的作者,因而又同次句緊緊關合。末句則表達了對舊日山居生活的嚮往。通篇情深意摯,曲折婉轉,柔和含蓄,意境幽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北齋雨後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丹淵集》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文同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小庭幽圃絕清佳,愛此常教放吏衙。
雨後雙禽來占竹,秋深一蝶下尋花。
喚人掃壁開吳畫,留客臨軒試越茶。
野興漸多公事少,宛如當日在山家。
作品譯文
庭院不大,園圃卻極清幽,非常喜愛這個地方,所以常常免去屬吏的例行參見,留連其中。
雨後天睛,成雙成對的鳥雀相對鳴叫,深秋時節,一隻蝴蝶飛來飛去,四處尋覓。
喚人掃乾淨牆壁把吳道子的畫掛起,與好友臨窗邊品著香茗,邊細細端詳賞鑒這畫。
公事稀少,所以野興漸漸多了起來,就如同過去的山居生活一樣閒適。
雨後天睛,成雙成對的鳥雀相對鳴叫,深秋時節,一隻蝴蝶飛來飛去,四處尋覓。
喚人掃乾淨牆壁把吳道子的畫掛起,與好友臨窗邊品著香茗,邊細細端詳賞鑒這畫。
公事稀少,所以野興漸漸多了起來,就如同過去的山居生活一樣閒適。
作品賞析
此詩寫北齋雨後的景色和作者的閒適心情,為作者1074年(熙寧七年)任興元府(治所在今陝西漢中)知府時作。
起聯先總寫北齋環境的幽靜。北齋是作者在府衙內讀書休憩的地方。庭院不大,園圃卻極清幽,因為作者非常喜愛這個地方,所以常常免去屬吏的例行參見,留連其中。“幽圃”不僅指地方僻靜,主要還在於這裡吏民不到,沒有官事打擾,能使人得到心靈上的平靜。舊時屬吏每天早晚兩次到上司衙門排班參見長官,報告公事,叫“衙參”,也省稱“衙”。說“常教”,就不是完全免除,不理政務,而是無事報告時,即免去虛套,用字很有分寸。這兩句總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聯,即分別從景、事、情三個方面,作具體描繪。
頷聯上承首句,扣住詩題,寫北齋雨後之景。鳥雀和蝴蝶最怕雨,雨後天睛,它們也最先出來活動,所以作者最先聽到竹上的鳥雀聲。特用“雙禽”兩字,不僅因為鳥雀常常成對而飛,還因為兩鳥對鳴,雙雙跳躍,更能見出鳥雀鳴叫的歡快悅耳,竹枝的搖曳多姿,如一鳥便有孤棲冷落之感。“占”是占有之意,寫出鳥雀的歡喜得意神情,如改“占”為“站”,那就寫成死鳥,索然無味了。深秋時節,蝶影已稀,故只寫一蝶。因為這時花事已少,所以那隻蝴蝶飛來飛去,四處尋覓。文同是宋代大畫家,尤其擅長畫竹,蘇軾曾多次為其所畫之竹題贊,《圖畫見聞志》也說:“文同墨竹富瀟灑之姿,逼檀欒之秀,疑風可動,不筍而成。”此聯鳥聲蝶影,高下相映,竹搖翠影,花含水珠,再襯著藍天碧草,畫面美麗,是大畫家的手筆。“占”字、“尋”字,尤其傳神,近代詩人陳衍特別讚賞它“下得切”,(見《宋詩精華錄》),點評得很確切。這裡的一切景物都是那樣淡雅素淨,雨後的空氣一塵不染,一切都顯得那么清新,正是首句“絕清佳”的絕好寫照。詩中雖然只寫了景,可是這景中還有一個人,就是站在庭中欣賞這美景的作者,因而又同次句緊緊關合。
這清幽的景色和閒適的樂趣,勾起作者對過去山居生活的回憶,因而引出末聯。“野興”就是指山居生活的情趣。這句是倒裝句,是說因為公事稀少,所以野興漸漸多了起來,並不是說為了多些野興而少辦公事。而公事之少,又與作者的治理有方有關,這裡含著一些得意心情。在作者的《丹淵集》中,載有不少他在各地任官時向朝廷上奏的減免當地人民賦稅的奏狀,可見他還是比較能同情人民疾苦的。然而,作者從1049年(皇祐元年)中進士,次年開始任官,到此時已二十五年,對仕宦生涯,已產生了一些厭倦情緒,所以末句表達了對舊日山居生活的嚮往。作者次年所寫的《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說:“故園修竹繞東溪,占水侵沙一萬枝。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與該篇所寫正是同樣的心情。
作者簡介
文同(1018—1079),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皇祐年間(1049—1054)進士。歷官邛州、洋州等知州。元豐(1078—1085)初期,以尚書司封員外郎充秘閣校理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稱“文湖州”。善詩文書畫。擅畫墨竹,有“湖州竹派”之稱。與蘇軾為表兄弟,交誼深厚,常相唱和。有《丹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