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黃耆

北黃耆

北黃耆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拖瘡生肌的作用,多年生草本,高10-35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北黃耆
  • 拉丁學名:Astragalus inopinatu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豆科 
  • :黃耆屬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木質化。莖有數個或一桿,斜升或直立,被貼生的毛。奇數羽伏複葉,具6-16對小葉,托葉披針形,長漸尖,基部彼此連合,長5-8毫米,有疏毛;小葉長圓形到披針形,長4-25毫米,寬2-7毫米,先端稍尖或稍鈍,具短刺尖,背面疏生白色伏毛,有時(如幼葉)毛較密而呈現銀白色。總狀花序緊密、多花,總花梗比葉長;花淡黃色,長13-15毫米;苞比萼筒稍短;萼鐘形,長7-8毫米,貼生多數黑毛,彎齒絲狀,比萼筒的一半稍短至稍長;旗瓣長圓伏匙形,向基部漸狹,長13-15毫米,頂端微凹,翼瓣長12-13毫米,龍骨瓣長11-12毫米;子房長圓形,貼生白色和黑色毛,花柱無毛。莢果近無柄,卵形,長約9毫米,寬約3毫米,頂端具喙,有窄隔膜,表面貼生黑毛。
北黃耆

分布範圍

根據過去文獻記載,本種在呼倫貝爾盟(大興安嶺興安車站附近)有生長。

主要價值

味甘,微溫,具有補氣固表,托瘡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氣血虛弱、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腎炎浮腫、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潰瘍等症。近年來臨床用來治療高血壓和急慢性腎炎。著名的“補中益氣湯”就是黃芪配人參、白朮、升麻、柴胡、甘草、當歸、陳皮等組成,對治療脾胃虛弱、四肢倦怠、懶言短氣、中氣下陷有良好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