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陰陽營遺址

北陰陽營遺址

北陰陽營遺址位於南京市北陰陽營,是新石器時代和商周青銅時代文化遺址,估計年代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距今已有6000~5000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陰陽營遺址
  • 出土地點南京市北陰陽營
  • 館藏地點:北陰陽營遺址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期、商周時期
歷史沿革,考古發掘,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1955~1958年發掘。上層為商和西周時期的湖熟文化遺存;下層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主要包括東區的居住址和西區的253座墓。新石器時代遺存中有居住面殘跡和灰坑等。石器多經過精細磨製,其中穿孔斧、橢圓孔鋤和七孔刀較有特色。陶器以紅陶為主,少數器皿在外表或內壁繪紅彩和黑彩。常見玦、璜、管、珠類玉石飾物。埋葬死者多實行一次葬,有19座墓是堆骨二次葬。大部分墓放置少量隨葬品。
新石器時代遺存的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被命名為北陰陽營文化。據中國人類學家吳定良對於北陰陽營原始居民骨骼鑑定的報告,表明死者以青壯年居多,兒童時期夭折的比例也較大。同時骨骼中所表現出的蒙古人種的特徵很明顯,與南京現代人的骨髓相比,差別很小,這說明五六千年前南京地區的人類已具有江南人的體質特點。

考古發掘

北陰陽營遺址位於南京市北陰陽營,是新石器時代和商周青銅時代文化遺址。北陰陽營文化是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南京市北陰陽營遺址而得名。
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年代約為距今6000-5000年,共發現墓葬271座,灰坑三座,灶坑一座。墓葬分布密集,盛行單人一次葬,以仰身直肢葬為主,未發現墓坑和葬具。出土的陶器群風格獨特,以夾砂或泥質紅陶為主,盛行三足器和圓足器,部分器物施陶衣,常見飾以牛鼻扳,角把、彎屈足的鼎、罐、盉、豆、缽、碗。石器磨製精美,有穿孔石斧、穿孔石鋤、穿孔石刀、石錛和鑿。另外還有玦、璜、管、珠和墜、76枚花石子雨花石等玉或瑪瑙的裝飾品。北陰陽營人居住在帶有橢圓形大灶坑的房間裡,社會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兼營家畜飼養和漁獵經濟。“北陰陽營文化”便因此得名。

名稱由來

明代鷹揚營衛隊曾駐於此,故名“鷹揚營”,後卻訛傳為“陰陽營”。現在南京的“北陰陽營”和“南陰陽營”都已經是住宅小區。另外,1955~1958年南京博物院4次發掘北陰陽營遺址。北陰陽營片區,是一片靜謐的居民區。而在5000多年前,這裡是南京地區最早的一個古人類居住地,南京的城市雛形就在這裡,還被視作南京城市文化的起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