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芒客舍

《北芒客舍》選自《藝文類聚》卷七,是劉伶所做的一首古體詩,也是其唯一傳於世的兩篇作品之一(另一篇為《酒德頌》)。此詩是一篇觸景生情的即興之作,通過對寒夜、荒雞、蚊蚋、枯葉、蕭林等寒秋蕭索景物以及陳醴、巴歈、縕被的描寫,抒寫了作者遠行客居中的困頓心境以及思鄉之情。全詩前半寫景,景中含情;後半抒情,情因景發,可謂層次清晰,裁剪恰當。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北芒客舍
泱漭望舒隱,黮黤玄夜陰
寒雞思天曙,振翅吹長音
蚊蚋歸豐草,枯葉散蕭林
陳醴發悴顏,巴歈暢真心
縕被終不曉,斯嘆信難任
何以除斯嘆,付之與瑟琴
長笛響中夕,聞此消胸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北芒:即“北邙”,山名,在今河南洛陽北,是洛陽北御黃河的重要屏障,東漢時達官貴族死後多葬於此。客舍:猶言“客居”、“寄居”。
⑵泱(yāng)漭(mǎng):不明的樣子。望舒:神話傳說中為月亮駕車的神,後常代指月亮。
⑶黮(dàn)黤(yǎn):昏暗的樣子。玄夜:黑夜。《八代詩揆》“黮黤”作“黤黮”,義同。
⑷寒雞:指在半夜時分不按一定時間啼叫的荒雞。《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古時迷信認為半夜雞鳴為不祥的惡聲。
⑸吹:這裡指鳴叫。垂長音,拉長聲音啼鳴。
⑹蚋(ruì):一種似蚊的昆蟲,頭小,色黑,吸人畜血液。豐草:豐茂的草。
⑺散:飄散。蕭林:清靜冷落的樹林。樹葉落後是秋冬之季,樹林更少生氣,故稱“蕭林”。
⑻醴(lǐ):甜酒。陳醴,陳酒。發:發動,煥發。悴顏:憔悴的面容。
⑼巴歈(yú):亦作巴渝,歌舞名,《晉書·樂志》記載為“巴渝舞"。
⑽縕(yùn)被:用亂麻做成的被子。不曉:到不了早晨。因“縕被”不暖,難過寒夜,故說“縕被終不曉”。
⑾斯嘆:此嘆,指“縕被終不曉”之嘆。信:確實,的確。任:擔當,承受。
⑿斯嘆:代指胸中滿腹的愁懷。
⒀瑟琴:兩種樂器,同時演奏,其音諧和,每以此比喻事物之和於心。
⒁長笛:長笛,樂器名,漢武帝丘仲因羌之制截竹為之,名羌笛。本為四孔,後加一孔,以備五音,謂之長笛。宋陳暘《樂書》載:“昔人有吹笛而歌,曰:‘閒夜寂以清,長笛亮且鳴。’”中夕:半夜。
⒂消:消除。胸襟(jīn):胸,指胸中;襟,指衣襟。襟當胸,故說胸而並及襟。胸襟,引申為指某種心情,志趣或抱負。

白話譯文

月亮被雲層遮住昏暗不明,漆黑夜晚黝黑陰森。
寒天裡的雞以為天將亮,煽動翅膀發出長長的雞啼聲。
蚊蟲聚集在茂密草叢中, 蕭瑟的樹林中散落一地枯葉。
喝下陳年的甜酒讓憔悴的面容泛起紅暈,心中暢懷高唱巴渝歌聲。
在亂麻破絮的棉被中遲遲等不到天亮,如此悲嘆實在讓人難以承擔。
如何才能派遣消除掉胸中滿腹的愁懷,唯有撫琴彈瑟,一抒衷腸。
在半夜中揚起長笛聲,聽到此樂音讓自己心情漸漸的平復。

創作背景

從詩題和詩中所流露的情調來看,是劉伶在洛陽對策、以無用被罷後,心情抑鬱,旅經北芒山,借宿在某客舍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詩共十四句,前六句主要是寫景,後八句則重在感懷。詩一開頭描寫一個濃雲蓋月的寒夜,天宇陰暗,夜幕低垂:“泱漭望舒隱,黮黤玄夜陰”。這兩句給全詩塗上了一層黯淡的色彩。
這六句寫景,都是些淒涼之景:廣漠空寂,黯淡無光;荒雞長鳴,惡聲傳不祥之兆;殘葉飄零,寒林呈蕭颯之狀。如此寒夜,如此景況,獨宿孤舍,情何以堪。於是借酒澆愁,自我寬解;故作曠達,歌舞暢懷:“陳醴發悴顏,巴歈暢真心”。痛飲陳年老酒,使原本憔悴的面容泛起紅顏;酒酣歌舞,一暢心懷。作者生性嗜酒,所著《酒德頌》中有辭曰:“有大人先生,……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捧甖承槽、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這正是作者自己耽酒生活的真切寫照。而這種於醉鄉之中“其樂陶陶”的情景,正是他在醒時的現實生活中心情悲痛欲絕的表現。這種因酒力而激發起來的興奮,和因酒酣而一暢真心的狂舞,都是短暫的,很快,“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曹操短歌行》)”
接下來四句:“縕被終不曉,斯嘆信難任。何以除斯嘆,付之與瑟琴”,是寫在以亂麻破絮縫製而成的衾被裡,度時如年地盼望天亮,如此沉重的悲嘆,實在是人難以擔荷的。怎樣才能排遣掉那滿腹的愁懷,唯有撫琴彈瑟,一抒衷腸。最後兩句“長笛響中夕,聞此消胸襟”:半夜裡聽到長笛鳴響,使得心中悲憤之情漸漸地平息下來。這八句言情,表現出作者感情上的起伏跌宕。以酒澆愁,陳醴酡顏,歌舞盡情,是一揚;嘆息難任,將心事付於琴瑟,是一抑。最後聞長笛而胸襟消釋,似乎撫平了心中激憤的浪谷,但實際上不過是表面上的平靜,內心深處的憤慨之情並沒有真正消失,不過是在無可奈何中暫時歇息下來罷了。
這首詩前面寫黯淡之景,後面抒哀痛之情。字裡行間,處處瀰漫著因理想和現實矛盾而激發起來的陣陣悲霧愁雲。《晉書·本傳》記載,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其遺形骸如此。”在如此放浪形骸、肆意恣情的言行背後,正隱藏著一個極端痛苦的靈魂。
這是一篇觸景生情的即興之作。夜半昏黑,星月無光,作者寓居北芒山麓的簡陋客店,心緒重重,難以入睡。戶外寒雞孤鳴,落葉蕭索,更加重了作者的苦悶。由近及遠,自然會聯想到附近山中埋葬的王侯公卿,人生當有一搏的念頭油然而生。於是借酒壯志,想像著在巴渝武樂的激勵下建功立業。然而,現實窘迫的境況又使他心灰意冷,憂嘆不已。這時,傳來滌邪納正的悠揚笛聲,作者的心情方稍有緩解。全詩思路曲折而細膩,流露出濃郁的壓抑與憂愁。愁從何來,作者沒有明說,但從詩中可以品味出,是黑暗的社會現實與作者積極進取的志向之間的矛盾。

名家點評

詩歌卷(二)——魏、晉、南北朝》(韋鳳娟):此詩(《北芒客舍》)於平淡曉暢之中透出一股散淡意韻。
竹林七賢詩文全集譯註》:(《北芒客舍》)詩文明晰而務實,全無玄虛飄逸之氣,與作者生活後期陶兀昏放、崇尚無為的行為截然不同,當為其早期的作品。
《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程郁綴):這首《北芒客舍》,可以說是這一痛苦靈魂的獨自。
古詩鑑賞辭典(中)》(何加焉):劉伶傳世之作不多,卻很精彩。此詩(《北芒客舍》)寫出詩人的真情實感,情景交融,情與景合,還可看出詩人的特殊形象。自是一首好詩。

作者簡介

劉伶(約221年-300年),字伯倫,沛國(西晉時治相縣,在今安徽濉溪西北)人。“竹林七賢”之一。劉伶生活在魏晉之際,好老莊之學,不妄交遊,唯與阮籍稽康等為竹林之遊。肆酒昏酣,放蕩情懷。曾為建威將軍參軍,入晉於泰始(265~274年)初對策,因盛言無為之化,不合時宜,被以無用罷免。不措意於詩文,今唯存《酒德頌》文一篇,《北芒客舍》詩一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