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雙子葉草本
植物,高10-35厘米,其莖有節並對生分枝,肉質,內含葉綠素,為植株的光合作用器官,同時也是作為蔬菜收穫的主要器官;莖上葉退化成鱗片狀,成對生長;其枝節末端經花芽分化形成花序,呈圓柱形;花很小,腋生,
花期為20-70天,花果期6-8月;
種子深褐色,矩圓狀卵形,
種皮近革質對生直徑約15毫米。
產地生境
原產於北美洲沿海沼澤;中國海南、廣東和江蘇等地均有引種栽培。自然條件下生長於北美洲溫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海濱及內陸鹽沼中。
繁殖方法
播種前,深翻細耙、整地作畦,結合整地施入腐熟農家肥 4-5千克/平方米作基肥。每畝播種量1.5-2.5千克,每畝種植密度6000株左右。北美海蓬子種子細小,應先與3倍於種子的細沙拌勻後再播。播後覆蓋一層細土並立即澆水,溫度較低時可覆蓋地膜,並閉棚保溫,以利種子早日發芽。棚內氣溫過高時應適當通風降溫。播後15-20天出苗,出苗後宜採用噴灌的方式灌水,每1-2天灌水1次。
栽培技術
選地
北美海蓬子是真鹽生植物,在生長周期中需要一定濃度的鹽溶液,可用海水直接澆灌,同時又耐濕、耐貧瘠,所以要選擇具有海水澆灌條件的地塊進行設施反季節栽培。
大棚搭建
保護地栽培是北美海蓬子反季節栽培技術的關鍵。根據北美海蓬子的生物學特性,保護地栽培可為北美海蓬子的生長發育提供適宜的溫濕度。考慮到沿海灘涂風力比較大,宜用鋼架建棚,棚兩頭分別加固。鋼架需牢固耐用,並做好防鏽處理,防止鏽蝕。大棚搭建要靈活實用、因地而宜,一般規格為長45米、寬6米、高2.2米,保持棚內冬季溫度。
栽培季節
沿海灘涂反季節栽培北美海蓬子從播種到首次採收鮮菜需要75天左右。以此為標準,並結合當年氣候條件及當年最佳鮮菜上市時間,推算出具體的播種時間。北美海蓬子生育期較長,苗期生長緩慢,考慮到北美海蓬子供應市場的周期,宜在每年的11月中旬進行反季節栽培,春節前後上市,滿足市場供應需求。
田間管理
北美海蓬子自引進試種以來,經過逐步馴化,在中國沿海灘涂上適應性已很強。但在肥水充足及鹽分適宜的條件下,生長得會特別好,具有鮮、嫩、綠的優良商品特性,因此在營養生長期要及時補充水分、肥分和鹽分。播種後30天是北美海蓬子幼苗管理的關鍵。早期用海水澆灌,每1-2天灌水1次,生長旺期可採用海水漫灌,每天灌1次,保持北美海蓬子根部區域土壤維持一定的鹽濃度。出苗後根據苗情及長勢,每畝追施尿素7.5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左右,此後每採摘1次鮮菜每畝施尿素5千克左右,提高鮮菜產量。如發展有機蔬菜,應堅持不施化肥,施用腐熟農家肥,提高北美海蓬子的品質。另外還要根據天氣情況,做好通風降溫工作,在無病害的情況下一般選擇中午通風,通風時間掌握在1-2小時。無論是種子發芽期間,還是幼苗生長期間,夜間都應閉棚保溫。翌年3月隨著溫度的升高,北美海蓬子開始迅速生長,此時結合田間除草,及時中耕鬆土,以防鹽土板結,提高土壤通透性。北美海蓬子作為蔬菜栽培,苗期田間忌用除草劑。發現雜草,要隨時拔除。
鮮菜採收
當植株長到15厘米以上時,即可採摘幼嫩莖葉,以後根據植株長勢,20-40天採收1次,生長旺盛期適當增加採收次數。如採收過遲,會影響下一次分枝的生長和產量。
病蟲防治
由於北美海蓬子植株含鹽量高,經常海水灌溉,生長周期中病蟲害極少,管理得當幾乎沒有病蟲害。但容易發生
立枯病和爛根等,因此,在苗期遇到低溫時要做好預防工作。一是在大棚內加扣小棚,確保大棚的溫度穩定在10℃以上;二是及時回灌海水,使植株根部土壤維持一定的鹽濃度;三是通過控水預防病害的發生和發展;四是生物農藥防治,噴施蘇雲金桿菌、阿維菌素等,每周噴1次,連噴3-4次。
主要價值
食用:北美海蓬子幼嫩莖葉和未成熟籽莢,可以做鮮食或製作醃菜。
經濟:種子可榨油為新型保健食用油也是醫藥、保健品的優質原材料;油餅粕可作食品添加劑和飼料添加劑;成熟秸桿可加工壓製成板材,是木材的優質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