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槽鎮

北石槽鎮

北石槽鎮是北京市順義區下轄的鎮,該鎮位於北京市順義區西北部,鎮政府駐府前街5號,距北京市區約40公里,面積33.5平方公里,人口1.4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石槽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北京市順義區
  • 下轄地區北石槽村、寺上村等16個自然村
  • 政府駐地:北京市順義區北石槽鎮府前街5號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1300
  • 地理位置:順義區西北
  • 面積:33.5平方公里
  • 人口:1.4萬
  • 車牌代碼:京A
  • 行政區劃代碼:110113115
概況,沿革,行政區劃,自然環境,自然條件,氣候特徵,區域交通,經濟狀況,綜述,製造產業,醫藥產業,生態產業,社會事業,下轄詳情,北石槽村,寺上村,西范各莊村,東石槽村,大柳樹營村,東辛莊村,李家史山村,良善莊村,劉各莊村,南石槽村,武各莊村,西趙各莊村,下西市村,營爾村,中灘營村,二張營村,

概況

北石槽鎮下轄北石槽村、寺上村等16個自然村。京承高速、懷(柔)昌(平)公路過境。京密(雲)引水渠從鎮中部穿過。

沿革

1947年劃屬順義縣第二區,1958年設牛欄山公社北石槽管理區,1975年析建北石槽公社,1983年改北石槽鄉,1994年建鎮。1996年,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南石槽、下西市、西趙各莊、良善莊、西范各莊、北石槽、東石槽、東辛莊、劉各莊、大柳樹營、中灘營、武各莊、營爾、寺上、李家史山、二張營16個行政村。2002年末,鎮政府駐政府街5號,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1.39萬人,轄下西市、良善莊、西范各莊、南石槽、北石槽、東石槽、東辛莊、寺上、營爾、武各莊、劉各莊、中灘營、二張營、大柳樹營、李家史山、西趙各莊16個行政村。
【郵編】101300【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110113115:~201 220西趙各莊村 ~202 220下西市村 ~203 220良善莊村 ~204 220西范各莊村 ~205 220南石槽村 ~206 121北石槽村 ~207 122東石槽村 ~208 220東辛莊村 ~209 220寺上村 ~210 220營爾村 ~211 220武各莊村 ~212 220劉各莊村 ~213 220中灘營村 ~214 220二張營村 ~215 220大柳樹營村 ~216 220李家史山村
北石槽鎮

行政區劃

轄16個自然村:北石槽村、寺上村、西范各莊村東石槽村大柳樹營村、東辛莊村、李家史山村良善莊村劉各莊村、南石槽村、武各莊村西趙各莊村下西市村營爾村、中灘營村、二張營村

自然環境

自然條件

京密引水渠東西橫貫全境9.2公里,鎮域面積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萬畝,下屬16個自然村,人口1.4萬人,企業127家。

氣候特徵

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年平均氣溫11℃,pm2.5值遠低於市區,上風上水,氣候宜人,空氣品質常年一級,發展休閒養生度假產業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區域交通

北石槽鎮區域內交通便捷,距首都機場25公里,京承鐵路牛欄山站、廟城站、大秦鐵路茶塢站、沙通鐵路平義分站距鎮政府所在地均不足7公里。京承高速公路將自西向東貫穿全境,其中在我鎮設兩個出入口。六環路距本鎮不足10公里,與京承高速、六環、懷昌公路、天北路、北台路、火寺路、富北路形成區域內完備的交通網路。

經濟狀況

綜述

全鎮人民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守護京城水脈,營造綠色走廊,擁有碧水藍天,共建美好家園”的總體思路,提出了“打造醫藥產業大鎮”和“建設生態休閒重鎮”的目標。在二產上堅持以發展醫藥產業為主導,以印刷包裝企業為配套的產業發展方向,全鎮擁有生物製藥企業10家,初步形成完整的醫藥產業發展鏈條。東部醫藥產業基地,現已完成了排水、綠化、電力、通訊、網路信息等基礎設施;此外全鎮印刷包裝企業也已發展到27家。
圍繞“建設生態休閒重鎮”的目標,以京承高速農業生態走廊建設為中心,大力推動一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積極發展觀光、採摘、精品農業,初步形成了果品採摘業、花卉苗木業、休閒餐飲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出現了御杏園、永輝大地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果品採摘園,並成功舉辦了六屆御杏採摘節。

製造產業

現代製造業產業帶位於鎮域中部,京密引水渠以北,規劃面積2000畝,與鎮商住、服務區相鄰,配套水廠、變電站各一座,距京承高速路第11出入口500米,區位優勢明顯。

醫藥產業

醫藥產業帶位於鎮域東部,規劃面積700畝。醫藥產業是順義區現代製造業產業群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產業基地是順義區醫藥產業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企業基礎、產品基礎、高科技的人才技術基礎。基地內基礎設施較為完備,京承高速路第12出入口與基地路網合為一體,交通優勢無與倫比。

生態產業

北石槽鎮按照“守護京城水脈,營造綠色走廊,擁有碧水藍天,共建美好家園”的思路,把發展生態休閒產業作為北石槽鎮經濟的兩大主產業之一來抓。北石槽鎮圍繞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努力將潛在的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項目建設和資金投入,以建設“生態休閒產業重鎮”為奮鬥目標。
到2007年底,全鎮栽種果樹面積1571畝,年產鮮果1900餘噸,建成有一定規模的各類休閒觀光採摘農業園7個,實際完成總投資2.7億元。其中比較大的採摘園有御杏園,占地面積1200畝,現有果樹品種5個,40000棵,其中鮮杏950畝,蘋果70畝,梨60畝,李子70畝,柿子50畝,2007年市場價格是12元/公斤,溫室杏30元/公斤,實現銷售收入450萬元。
該園已成功舉辦七屆採摘節,累計接待采民達20萬人次,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鑫秋苑,總占地150畝,總投資300萬元,集休閒、採摘、食宿於一體,市民到此可品農家飯,在不同的季節里可採摘中華聖桃、蟠桃、李子、蘋果、精品梨等。可提供採摘果品50餘萬斤,年接待6000人次,每天可提供100人食宿。
永輝大地,占地38畝,以大櫻桃種植為主,年可產櫻桃6-8萬斤,收入200-300萬元,2007年接待遊客2000餘人次,採摘櫻桃8萬餘斤。

社會事業

北石槽鎮堅持以環境建設為突破口,把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統籌規劃,綜合建設,培育可持續的優美生態環境,建設文明和諧的生態文化。
全鎮所有村都達到了環境整治達標村的標準,李家史山村、良善莊村、寺上村為市級生態文明村,2007年我鎮被評為北京市環境優美鎮和順義區環境整治十佳鎮。

下轄詳情

北石槽村

北石槽村位於順義區西北部,處於懷柔、昌平、順義三區交界處,是北石槽鎮中心地帶,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全村共有440戶,1086口人。村域面積現有5700畝,耕地面積2826畝。村裡有1000餘畝杜仲樹,現已茂密成林。
北京叫石槽的地方有好幾處,並以位於順義區西北部的北石槽最為著名,它是燕山腳下的一個重鎮。
石槽所處的位置,是北京城通向塞北地區的交通要道,自元代開始,許多從塞外和東北地區來的人員車馬,都要經過這裡。據傳,明朝的時候,附近有一口水井,清涼爽口。水井的旁邊住著一位姓張的人家,他見這裡車馬過往得很多,就琢磨開了:那牲畜走累了總要飲一飲,特別是夏天,天氣熱,那些趕腳的牲畜更容易犯渴,我何不在這兒設個飲馬槽,就地取水,以供牲畜飲用,適當地收點錢,與人方便,與己有利。於是他就從不遠的地方運來一塊八九尺長的花崗岩條石,並請來兩位石匠師傅刻鑿。沒幾天一個長方形的石槽就成型了,接著他又在水井旁搭了一個涼棚,以供過往的行人歇腳。果然不出所料,飲馬的石槽剛一放好,就吸引了許多過往的車馬來此飲水。這張老闆也不多收,飲馬只須一文錢,車把式喝水免費。
日子一長,來這裡給牲畜飲水的人越來越多,張老闆腦子一轉,又有了新主意,很快就開了家小酒館,還代賣一些日用雜貨。兩年以後,張老闆有了一些積蓄,便在石槽附近蓋了幾間房屋,置辦了一些簡單的鋪蓋,開起了小客店。因來這裡的人多是飲馬的,於是人們就把這裡叫成了“大石槽”。再後來這裡逐漸成了村落,得名“石槽村”。後來在其南側和東側又形成了兩個村落,於是按方位,將最初的石槽村稱為北石槽村,南側的稱為南石槽村,東側的稱為東石槽村。

寺上村

寺上村位於京密引水渠北側,於北石槽村東北3公里處,東北距營爾村0.5公里,西北距武各莊村0.7公里,村域面積5826畝,耕地面積3283畝。全村共有521戶,農業戶數507戶,非農業戶數14戶。總人口1663人,其中農業人口1335人,非農業人口328人,全村滿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32.3%,是順義區五個少數民族村之一。
寺上村隸屬順義區北石槽鎮,位於順義、懷柔、昌平三區交界,毗鄰京密引水渠、京承高速路,於北石槽村東北3公里處,東北距營爾村0.5公里,西北距武各莊村0.7公里,村域面積5826畝,耕地面積3283畝。全村現共有811戶,其中農業戶數486戶,非農業戶數325戶。
總人口1621人,其中農業人口1070人,非農業人口551人,滿、回、壯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34%,是順義區五個少數民族村之一。
寺上村西、北環燕山山脈,南有京密引水渠,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懷昌路、火寺路交匯於此,京承高速公路兩個出口距寺上村僅2公里,從北京市區開車到寺上村僅需30多分鐘,942路、順25路、懷昌路公交在我村設站,每天50餘輛公交從這裡出發,經過、直達東直門、順義、密雲、懷柔、昌平等地,交通便利。
目前寺上村環村公路建設率達到了100%,鄉村公路共有5條,遍布全村東西南北,全部能夠通向懷昌路、火寺路、京承高速等主要幹道,交通網路四通八達。
2011年,寺上村順利完成土地第二次流轉工作,農業用地98%流轉村集體,用於平原造林工程。與此同時,全村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三大產業結構呈現出農業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快速提升、第三產業比重逐漸提高的趨勢,產業格局不斷最佳化,村民收入逐年提高。隨著村級經濟不斷發展,村政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村民福利也不斷提高。
“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太陽能浴室、老年活動中心、農貿市場等相繼投入使用;村級養老金、代繳合作醫療、春節慰問、自來水補貼、喪葬補貼等按時下發,老年人、殘疾人、低保戶等定期慰問……在物質文明發展的同時,寺上村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設。每年都組織開展秧歌比賽、紅歌會、讀書演講比賽、農民趣味運動會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村秧歌隊成立十八年來多次參加市、區、鎮等各級比賽並取得佳績;巾幗親情服務隊、民族合唱隊、巧娘編織隊等志願隊伍長期活躍在服務村民和文體活動的第一線。
2010年,寺上村榮獲順義區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文明富裕村、新農村社區管理創建村榮譽稱號,2011年又獲得了順義區敬老愛老為老服務先進單位稱號。
今後,我們還將繼續努力,緊跟上級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要求,把寺上村建設成為集產業發展、養老、醫療、教育、購物、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新型農村社區。

西范各莊村

西范各莊村位於京密引水渠北側,東鄰南石槽村,北接良善莊村,西毗趙各莊村,共有175戶,總人口475人,村域面積1553畝,耕地面積780畝。

東石槽村

東石槽村位於京密引水渠南側,東接東辛莊村,西至北石槽村、南石槽村地邊界,北至昌懷公路,南臨富北路,京承高速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總人口數276戶,人口總數621人,村域面積450畝,耕地總面積1272.93畝。村內街道胡同全部硬化,主街兩側花牆內鬱鬱蔥蔥,健身設施齊全,村容整潔,環境優美。
據史料記載,元代東石槽這塊土地上已經形成了村落。由於村內有一個大石槽而得名槽村。後來在石槽的附近發展出了三個村,東石槽位於石槽的東邊而得名東石槽。
據《元史》記載:大都兵入古北口,其樞密院知事竹溫台以兵掠石槽,燕帖木兒遣撒敦為先驅,大軍繼其後,至石槽,適度軍方炊,掩其不備。直蹂之,大軍並進,追擊四十里至牛山,余兵奔竄,被撒敦擊之,逐出古北口。
元末明初,由於飽受長期的戰亂之苦,百姓背井離鄉,村落人丁凋零,在洪武皇帝朱元璋的詔令下,洪武六年至永樂十五年40多年間,兩次從山西移民到順義,其中許多人也在東石槽村定居下來。在遷出之前,大都集中到山西汾河東岸洪洞縣北廣濟寺的大槐樹下集中編隊。
北石槽鎮東石槽村位於順義區的西北部,北石槽鎮南部,緊挨京密引水渠南側,京承高速從我村經過,村東緊鄰東辛莊村,村北與北石槽村相鄰。京承高速北石槽出口下東行0.5公里;942、25路公車經過東石槽站。
村域面積2300畝,其中耕地面積為1913畝。村內分兩部分,東部為2005年京承高速拆遷後統一規劃新建的居民區,西部是原有老住宅區。全村共有445戶,人口852人,其中農業戶籍有517人,非農業戶籍有335人,流動人口數133人。
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由張學軍同志擔任。
東石槽村回響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號召,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打造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宜居村落。村內大力推進平原造林,2014年上半年造林面積達到703畝。在設施農業建設方面,發展大棚技術和養殖產業,村內種養殖小區達到13個。

大柳樹營村

大柳樹營村緊鄰京承高速,位於鎮域的東南部、美麗的京密引水渠的南側,東距二張營村1公里,北距李家史山0.6公里,東南距中灘營村0.7公里。全村共有89戶,總人口243人,村域總面積1027畝,耕地570畝。
全村勞動力155人,就業人數為140人,就業率90.3%,就業途徑主要是種植、養殖、個體運輸、出租、企業等。
大柳樹營村位於北石槽鎮的東南部,京密引水渠南側,東臨二張營村,北臨李家史山,東南臨中灘營村,是北石槽鎮一個較小的村。村域面積0.68平方公里(1027.1畝),耕地110畝。
全村有266人其中男性178名,女性188名。全村共有140戶,農業戶86戶,非農業54戶。流動人口46人。現有黨員26人,離退休黨員3人,其中男性黨員有22人,女性黨員4人。
現有企業三家:北京市北中印刷廠、北京匯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華風時代化妝品有限公司。個體小賣部一家:北京市順義區北石槽鎮黃尹剛商店。
相傳清代,從山西洪洞縣移居過來黃姓兩兄弟來到此處看墳。久而久之,兩兄弟在此安家落戶,百十年光景,隨著後代的出生,此處人越聚越多,逐漸形成部落,後來形成了村落,因為此處有棵極大的柳樹,取名大柳樹營村。黃姓兩兄弟分家,形成東黃西黃。因年代久遠,現這棵柳樹已不復存在,但大柳樹營村仍是黃姓人數占多。
大柳樹營村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各項事業長足發展。這些成績的取得依賴於黨的英明領導,政府的關心以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今後,我們將以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為指導,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紮實工作,努力拚搏。我們會發揚長處,克服不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完成新農村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讓大柳樹營村的明天政治更加穩定、經濟進一步發展、社會和諧進步。加快村域經濟發展,為建設文明、和諧、發展的大柳樹營村而努力.
我村地理位置優越,依山傍水,緊鄰京密引水渠,是順義區、懷柔區和昌平區的交界地帶。交通較便利,942路公車每十分鐘一趟,五十分鐘可直達北京城區,順11路公車每十五分鐘一趟,半個小時可直達順義城區。懷昌公車去懷柔昌平都比較方便。

東辛莊村

東辛莊村位於京密引水渠南側,火寺路西側,南與趙全營鎮毗連,西於東石槽相接,戶數為294戶,總人口981人,耕地面積2277畝。
該村主要以農業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李家史山村

李家史山村隸屬於順義區北石槽鎮,位於順義區的東北部,北石槽鎮東部,京密引水渠東側500米,京承高速公路和北台路寬溝出口,村東與懷柔區桃山村、王史山村相鄰,村南與大柳樹營村相鄰。村域面積3055畝,其中耕地面積為768畝。全村人口868人,其中農業人口692人,共287戶,其中農戶119戶。
我村隸屬於順義區北石槽鎮,位於順義區的東北部,北石槽鎮東部,京密引水渠東側500米,京承高速公路和北台路寬溝出口,村東與懷柔區桃山村、王史山村相鄰,村南與大柳樹營村相鄰。
村域面積3055畝,其中耕地面積為768畝。全村共有461戶,890人,其中農戶268戶,農戶人口546人。勞動力人數510人,其中就業人數為485人,就業率達到95%以上。截至目前,共登記流動人口135人,出租房屋31間;村辦、民營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31家。
交通便利,位於京承高速公路和北台路寬溝出口,西距懷昌路300米;位於中北工業區內,有三家醫藥公司,分別是北京冠成藥業有限公司,北京嘉事大恆製藥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世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2013年,我村實際完成村地區生產總值1400萬元,社會生產經營性總資產30415萬元,主要營業收入8273萬元,營業利潤1800萬元,人均勞動所得18861元,屬地財稅收入3266.24萬元,折合鎮級收入508.77萬元。
在新的一年裡,我村必將抓住機遇,按照“十八大”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和“決定”的要求,著眼於建立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帶動村內經濟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理論學習的成果,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著眼於加強“兩委”班子建設,全面提高素質的目標要求;著眼於深化創新,與時俱進,推進改革,促進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根本目的。
自2010年獲得榮譽如下:2011年6月,獲先進黨支部2012年4月,獲首都文明村2012年9月,獲誠信計生示範村2012年10月,獲北京市民主法治示範村。

良善莊村

良善莊村位於京密引水渠北側,北臨燕山山脈,東西分別和北石槽村和下西市村相臨。村域面積4669畝,其中耕地面積2300畝。全村共有535戶,戶籍人口1138人,勞動力401人全部實現就業。
村內成立人力資源專業合作社一家,現有社員兩百餘人。合作社還為社員提供一系列的就業服務,包括技能培訓,共享就業信息等,承擔集體或個人委託的勞務服務項目,架起了企業與勞動力互求互需的橋樑。通過人力資源專業合作社,社員每年還可增加3000——4000元的收入
良善莊村位於北石槽鎮西北部,懷柔、昌平、順義三區交界,燕山支脈腳下,毗鄰京密引水渠,全村430戶,戶籍人口1200餘人,村域面積4669畝,是北石槽鎮較大的一個行政村。
歷史悠久,相傳於明末清初就已形成村落,並有清伊王府、成王府、瑞王府旗地。村北有鳳凰山,海拔120餘米。山腰有洞,深30餘米,名潮源洞。交通便利,距順義城區25公里,緊臨京承高速北石槽出口。綠化覆蓋率達46.03%,上風上水,空氣品質常年一級。
近年來,良善莊村在“服務興村,民生優先”理念的指導下,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狠抓經濟建設,積極探索農村經濟發展新思路。目前有北京欣天和怡電子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天開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理想築園北京園藝有限公司,北京峰盈新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2013年,全村上繳稅收由2003年的零稅收增至750萬元。一二三產比例協調,村民人均勞動所得超過1.5萬元。
良善莊村從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圍繞“村容整潔”,狠抓環境建設,加強治安綜合治理;圍繞“管理民主”,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圍繞“鄉風文明”,推進農村文化事業穩步快速發展四個方面開展工作,2010年以來,良善莊村成功的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先後取得了區級新農村社區管理先進村、流動人口優秀服務站、新農村社區管理先進村、優秀圖書室、順義區交通文明先進村、先進基層黨組織、良善莊村氣站達標單位、書香社區、大眾讀書會創優達標換閱點、年花園式村莊、廉政模範村、順義區充分就業示範村、信用村等榮譽稱號。主要公交線路有942路、25路、郊80等路。

劉各莊村

劉各莊村位於北石槽鎮域東南,京密引水渠南側,西鄰東辛莊,東接中灘營,南和趙全營鎮豹房村交界。總戶數139戶,總人口355人。村域面積400畝,耕地面積1181畝。
劉各莊村隸屬於順義區北石槽鎮,劉各莊村位於北石槽鎮域東南,京密引水渠南側,西鄰東辛莊,東接中灘營,南和趙全營鎮豹房村交界。總戶數236戶,其中農業戶138,非農業戶98;總人口462人,其中農戶306人,非農戶156人,流動人口150人。村域面積400畝,耕地面積1260畝,其中,村民自種面積876畝,外來單位租地面積384畝。
全村的累計綠化面積達到了600畝,總計植樹12030棵。其中綠化了4條主要街道,長度7500米,綠化村委會1.3畝,閒散地12畝以及5條農田林網長度4300米。全村林木覆蓋率達40.57%。粉刷全村牆體30000餘平米,全村就業途徑主要是種植、養殖、個體運輸、出租等。
我村通過全體黨員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全年的各項工作任務。全村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59.1萬元,其中一產95.4萬元,二產9萬元,三產254.7萬元,分別占總產值的26%,3%和71%。人均勞動所得11281.6元。
我村完成對村委會改造,村委會建築面積達1200多平方米。其中,黨支部村委會140平方米,村民活動室約880平米,數字電影廳120平米,圖書室60平米。
2008年,我村籌資30萬元新建了一座浴池,廣大村民冬天可以到浴池免費洗浴。村里還派專人負責調控水溫、水量,及時清理垃圾,為村民們營造了一個舒適、安全的洗澡環境。同時,在村西路和中路安裝了40盞太陽能路燈,方便了村民夜行。

南石槽村

南石槽村位於京承高速公路北石槽出口,緊鄰直通首都機場天北路西側,地理位置良好。本村現有居民293戶,總人口總計716人。村域面積現有400畝,耕地總面積1100畝。

武各莊村

武各莊村位於京密引水渠的北側,北和懷柔交界,東和營爾相接,南與寺上相鄰,是北石槽鎮最靠西北的村莊。全村總戶數54戶,總人口181人,耕地面積329畝。
武各莊村位於北京市順義區西北邊界,是順義區、昌平區、懷柔區交界處。村內現今有57戶人家,大概有170名村名,村民分別居住在前街、中街、后街。
順義縣誌上曾經記載,武各莊村在清朝已經成村。相傳武各莊村建村時只有張、王、李、趙、劉五姓人家,始稱五家莊。正如古言所云:山東文聖人,山西武聖人,武聖人以德行著稱於世。
清初,村民希望收到武聖人保護,由本村村民劉順帶頭,在村里蓋起了關帝廟,同時把村名五家莊改成武聖人的武,武各莊便由此而來。
作為順義區唯一保護最完整的寺廟——關帝廟,使武各莊村遠近聞名。關帝廟,該廟眾多建築坐北朝南,沿南北向中軸線分為三大部分。其中,中軸線的南端為南山門,關帝廟廟門朝南開,大門東西兩側各有一個月亮門。中軸線的北端為正殿,一共3間,兩邊各有兩間耳房。正殿中有3尊泥塑像,分別是土地爺、關帝爺、藥王爺。
關帝廟是傳統的硬山式建築,殿脊呈灰邑筒瓦,柁設雲龍圖案。廟內東西兩壁存有一套以三國演義為歷史背景,用48幅連環畫形式表現關公故事的彩色壁畫。北牆上為11幅山水畫鳥內容的彩色壁畫,色彩鮮艷,生動形象,是反映古代民間繪畫藝術以及當地社會風俗習慣的珍貴歷史資料。這些壁畫是順義區發現面積最大,內容豐富,保存最好的清代壁畫,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近年來,武各莊村在村委會領導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到北京市的平原造林工程中。不僅為改善北京市整體環境做出了貢獻,而且也有效地把武各莊村建設成為了一個生態文明村。

西趙各莊村

西趙各莊村位於順義西北部燕山腳下,京密引水渠畔,有270戶,總人口830人,村域面積3010畝,農業用地面積2124畝。
村內有遠近聞名的燕趙採摘園,即御杏園。占地面積880畝,其中鮮杏種植610畝,蘋果70畝,梨60畝,李子70畝,柿子50畝、櫻桃20畝。目前正處於盛果期,出產吧嗒牌各種優良品種杏,並出口到泰國等地,已經舉辦了多屆北石槽鎮御杏採摘節,採摘者源源不斷,果品頗受消費者歡迎,市場前景廣闊,社會和經濟效益良好。多次被區政府評為“十佳果園”榮譽稱號。由於本村林果較多,被稱為“林果專業村”。
一、基本情況
西趙各莊村位於順義區西北部,北石槽鎮最西側,距北石槽鎮人民政府5公里,西部與昌平區毗鄰。全村421戶,共900人。村黨支部共有黨員91人,村幹部5人,其中村黨支委3人,村委6人,村黨支部書記與村主任一人兼,村監會3人,後勤及工作人員8人。
西趙各莊村在燕山山脈腳下,京密引水渠畔,自然資源優越,環境優美、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氣候宜人。村域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42畝,土地肥沃,宜耕、宜林、宜牧。至2013年底,有企業10家,全村總產值5660.4萬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15166元。
二、西趙各莊村的命名與人文歷史
元朝末年,為躲避戰亂,趙姓祖先攜帶家眷到此,再次開荒耕田,建房安家。後周、余兩姓祖先也到此生活,形成了最初的小村落。一方面趙姓祖先年齡最大,另一方面趙姓最早到此處,因此這個小村莊最開始叫“趙兄莊”。隨歷史發展,逐漸把“趙兄莊”叫成了“趙哥莊”。
上世紀80年代末,因趙姓已在此地斷絕多年,便改成了“趙各莊”。但順義區還有個村莊叫“趙各莊”,因此地在順義區最西,為與其區別,最後定名“西趙各莊”。
西趙各莊村以種杏聞名。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微服私訪路經此地,聞香尋杏,來到了西趙各莊村,採摘鮮杏,品嘗之後,口舌生津,解除了路途的饑渴。乾隆皇帝龍顏大悅,回京後特派人到此興建果園,並冊封為“御杏園”,“御杏園”所產鮮杏專供皇室享用。
西趙各莊花會自清朝傳承至今,發展了以文吵子、高蹺會、五虎棍、小車會為主要表演劇目的花會藝術,現以被評為順義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村級經濟發展、村務管理和黨建工作情況
(一)西趙各莊村是以一產為主,二產、三產為輔的就業模式。
近年來經濟發展平穩,收入逐年增加。在各級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全村上下利用我村近千畝果園逐步發展設施農業和農業觀光農業,努力打造了以鮮杏、李子、梨、無花果為主的有機果品產業,帶動村中種植業的發展,每年御杏園的採摘節都有上萬人來觀光、採摘。自第一次採摘節至今御杏園的客流量已突破二十萬人次。
御杏園的發展,不僅讓村中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也提高了御杏園在北京市乃至全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自10年以來,御杏園榮獲了“順義區果品科普示範基地”、“優秀農業觀光園”等榮譽稱號,之前所獲榮譽更是不勝枚舉。我村組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於2010年被評為“北京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建設單位”。
(二)兩委班子是村裡的領導核心、是新農村建設的組織保障。
發展經濟、富裕村民、服務民眾、創新工作,都需要一個堅強有力、分工明確、關係協調、凝聚力強的領導班子。我們始終以“依靠民眾、紮根民眾、堅持科學發展、帶領民眾共同致富”作為兩委班子工作的立足點。改變工作懶散、缺乏責任心的作風,我村兩委幹部人人都以積極、熱情的心態、始終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保證了村級工作有序地運轉。
(三)西趙各莊村在抓好兩委班子執政能力建設的同時,不忘抓好黨員幹部學習制度建設。
通過講黨課、聽報告、開民主生活會、過組織生活等多種形式,在黨員中深入開展黨章學習和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增強黨員意識。通過分組討論、部分座談等形式,對學習過程中的體會進行總結、轉變思想、改變作風。
一直以來,我村黨支部堅持以“兩個創新”為重點,堅持“兩個結合”,認真貫徹“五好”爭創工作精神,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基層民主建設,扎紮實實為民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村形成了班子齊心、乾群和諧、廉潔奉公、村容整潔、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下西市村

下西市村位於北石槽鎮域西南2.5公里處,京密引水渠北側,西與西趙各莊相鄰,東與西范各莊相接。村域2.2平方公里。該村總戶數為474戶,村內總人口1143人,農業用地面積2500畝。
全村共有工業企業10個,年總收入2700多萬元;交通運輸業23個,年總收入504萬元,特種蔬菜基地246畝,豐產方試驗田180畝。
下西市村名由來
相傳元代打仗時下西市已經有人在此居住,最早這裡荒草叢生,人煙稀少。住在本地的人稱此村莊為百草村,後來人們因地制宜養起來牛馬羊等牲口,因此得名牲口樁。說到命名這裡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因下西市曾命名為牲口樁,後來東鄰村(現上西市村)命名為拴馬樁,大家都說把我們的馬拴在他們的樁上,其中有牽制牲口莊的意思,為此這裡又重新命名下西市。
下西市的寓意是夕陽西下,集市過後人們鼓起了口袋,滿載而歸,落日的餘暉籠罩著這個熱鬧繁華的小村集市,描述了當時村內繁華、和諧、溫馨的景象。而後拴馬樁也不甘寂寞,又隨之改名叫上西市,與下西市遙相呼應。但是村里人戲謔稱,上市都是空著口袋風塵僕僕而來,不如下市鼓起口袋滿載而歸的寓意好。
下西市“三廟”
下西市村最早的地形以六股道為命名,與上西市交界處共有六條分支,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早期這裡有三個廟,分別是:東小廟稱為土地廟、西小廟稱為龍王廟、南小廟稱為菩薩廟,相傳從有了村子就有了廟宇。這三座廟分別代表著村民祈求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多子多福的寓意。因年久失修和文化大革命等原因,後來都不復存在。
傅作義曾來到拴馬樁
1948年8月14日傅作義帶領部隊從此經過,聽聞牲口樁很是出名,附近村都用的是土槍土炮打起來發悶,而牲口樁卻有鋼炮,打起來非常響亮,人們都以為牲口樁有正規軍,就連伙會都不敢進村。傅作義非常好奇,就帶部隊來到村里駐紮,曾住在孫學武家。後來村民提及此事都倍感自豪。(註:伙會隊伍是以極端反動的地主和國民黨特務分子為骨幹而組成的,他們又糾集了地痞、兵痞、流氓做幫凶,形成伙會的中堅力量,其餘人員則為被欺騙,被裹脅或被強迫參加的農民。)
下西市“四秋”
自古農村有兩秋,一是麥秋,二是大秋。
麥秋是指麥熟的時節,大秋意思九、十月份收割高粱、玉米等作物的時節。
然而下西市卻有四秋:麥秋、大秋、杏秋、柿子秋。
據說乾隆曾微服私訪來到村莊附近時,遠遠看見前面一片紅紅的果林,就命人去看看是什麼,隨行人員摘回來兩個大杏拿給他,他嘗了嘗便大讚其酸甜可口,乾隆問這是什麼?隨從打聽後得知此杏叫“吧嗒”。吧嗒是滿族話“杏”的意思,元、清兩朝,是蒙古、滿兩族統治中國的時代,大量的蒙古語和滿語的借詞進入漢語,大部分借詞,時過境遷就不用了,但是吧嗒依然流傳至今。
吧嗒杏成熟期比一般的杏成熟期晚,它的特點是:個頭大、味甘甜、果圓形、果肉為橙黃色,杏果有良好的醫療效用,在中草藥中居重要地位,主治風寒肺病,生津止渴,潤肺化痰,清熱解毒。在杏收的季節村民們命名為杏秋。如今西鄰村趙各莊村已經將這種大杏申請為“御杏”。
如今杏已不是下西市村的主要特產了,說起下西市最有名的還數“大蓋柿”。大蓋柿在下西市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而且遠近聞名。村里自古就有“南邊糧倉、北邊銀行”之說。糧倉就不用說了,就是指豐收的糧食,銀行指的就是“大蓋柿”。還有另一種“南有米糧倉、北有花果山”的說法。每逢柿子豐收的季節就稱為柿子秋(下西市“四秋”之一)。果實呈扁圓狀,靠近果蒂的地方有一圈凹痕,故名蓋柿。大蓋柿又叫大磨盤柿。這種柿子個頭大,一般重250克左右,大的一隻就有500克。大磨盤柿果實扁圓形,中部有縊痕,果頂平或凹,果基部圓,梗窪廣深,萼片大而平。果皮橙黃色到橙紅色,果肉淡黃色,纖維少,汁多味甜,宜生食,耐貯運。可加工“柿餅”,亦可切塊制柿乾,鮮果及加工品在國內享有盛名,倍受客商青睞。“
蓋柿”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瓜氨酸、碘、鈣、磷、鐵。俗語云:“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但是,要論預防心臟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遠大於蘋果,堪稱有益心臟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蘋果,不如每日一柿子”。柿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含碘,所以因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患者,食用柿子很有幫助。一般人平時經常食用,對預防碘缺乏也大有好處。“蓋柿”有養肺胃、清燥火的功效。可以補虛、解酒、止咳、利腸、除熱、止血,還可充飢。
柿餅具有澀腸、潤肺、止血、和胃等功效。脾胃消化功能正常的人適合食用。每天中等大小1個(約100克)。降壓、咳嗽痰多、口乾吐血、痔瘡出血、肺癆咳嗽日久不愈等。經常吃柿子具有益壽延年的功效,村內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有柿子樹,所以村裡的老人都很健康長壽。至今村裡有很多八九十歲的老人身體依然健康硬朗,還有一位近百歲的老人。大蓋柿到豐收的季節總是供不應求,深受大家喜愛。
現在村內有個永輝櫻桃園,每到櫻桃採摘的季節前來採摘的遊人絡繹不絕。除此之外也有可供採摘的蘋果園、西梅園、石榴園、大棚採摘西瓜等等。
花會節
花會節是漢族民間於春節等節日進行的各種遊藝活動的統稱,下西市早年舉辦一年一度的花會節,時代變遷花卉節已經消失了,當時花卉節中最負有盛名的當屬下西市的高蹺會。每逢過年過節村里都會自發組織高蹺會,一隊隊高蹺會,在腰鼓、小鐋鑼、大小的打擊樂中穿街而過。踩高蹺的村民會扮演各種古代人的形象,詼諧有趣、粗獷喜人、聲情並茂,雖然近些年不再盛行,但是高蹺會的熱鬧喜慶回憶在村民心中不可磨滅。
小集市
下西市很久以前就有集市的歷史了,有一種村名的說法就跟這個集市有關,過去的市場地點已無從考究,現村委會外一條街自發形成的小集市已經有15年的歷史了。每天下午附近的村民都會在這條橫街上擺攤,開始農民將自家富餘的蔬菜水果拿到這裡出售,後來又有賣服裝、布料、花卉的等等,漸漸形成了一個自發的小市場。每天下午都會有個小集,周五便是大集。三里五村的人們都會來這裡趕集,熱鬧非凡。這裡的東西大多數是自產自銷的,不僅是純天然綠色的蔬菜水果,還物美價廉。小集市不僅方便了村民,還能促進村內的和諧,街坊四鄰經常在一起買菜逛集,熱鬧非凡。
燕山腳下,引水河畔,有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下西市村。在這個七百年多年歷史的小村里住著一輩一輩淳樸的人們,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發生著許許多多妙趣橫生的小故事,也許古老的建築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逝,但是那一段段佳話會被祖祖輩輩流傳下去。

營爾村

營爾村位於順義區西北部,距順義城區20公里,距北石槽鎮政府4公里。東至懷昌路200米,由河邊路向北至懷柔15華里,南與中北工業區相接,西與北石槽鎮武各莊村相鄰,北靠大秦鐵路茶塢站,交通便利。全村鎮域面積2500畝,全村共有耕地面積1648畝,共268戶,總人口830人。
營爾村隸屬於順義區西北部的北石槽鎮,北接懷柔橋梓鎮,距順義縣城25公里,距北石槽鎮政府4公里。村周有懷昌路和火寺路經過,距京承高速北石槽出口約5公里。沿懷昌路北到懷柔縣城約10公里,南與北石槽鎮寺上村相連,西與北石槽鎮武各莊村相接,北靠大秦鐵路茶塢站,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現全村村域面積2500餘畝,其中耕地面積1648畝;全村共有394戶,戶籍人口840人,其中農業620人,非農220人,常住流動人口約50人。民風淳樸,鄰里和諧融洽,是順義區新農村社區管理創建村。
相傳現營爾村與寺上村之間的這段路,是早年間的京古路,即北京到古北口。是清朝皇帝北上前往熱河(承德避暑山莊)的必經之路,因為是皇家所走的路,所以當地人當時管這條路叫御道,現在叫古御道。御道經過順義、懷柔、密雲由古北口出北京。相傳清朝末年,鹹豐皇帝從圓明園逃亡避暑山莊,經過現在的營爾村這段御道時,突感不適,生起病來。當地民眾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藥物供給皇帝。病癒後,鹹豐帝大為感動,恩賜此地所有百姓。取意“營養了我”,便將這裡命名為營爾。
近年來,營爾村經濟發展平穩,農民收入逐年增加,目前村年人均純收入約15000元。村經濟企業不甚發達,目前運營的企業有私營企業老韓包裝廠、天開園林、青古園林等。
個別村民以科技發展蔬果和畜牧業生產,出現了多個種植大戶和養殖大戶,村裡的御杏採摘園、武庭垂釣園等遠近聞名。連續多年獲得區“充分就業村”。
村民業餘文化活動豐富,有廣場舞秧歌隊,二胡愛好者,柳編能手等等。現有村民健身活動廣場2處,新申請的籃球場和健身廣場正在建設之中,預計今年下半年能夠建成投入使用。
新一屆村委班子上任以來,對環境整治高度重視,在上級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開展了大刀闊斧的治理。現在,村內外的道路全部硬化,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樹木整齊劃一,花草錯落有致。全村綠化覆蓋率達80%,村內有花園綠地多處。對村內的坑溝進行了填平,修建了多處文娛設施,垃圾定點收集、集中處理。村周環境優美,綠色宜人,基本達到周圍森林化,入村主幹路林蔭化,家庭庭院花園化。被北京市授予“首都綠色村莊”和京郊“生態村”的榮譽稱號。
未來營爾村將重點發展種養殖業和觀光旅遊業,大力扶持採摘園、垂釣園和特色規模養殖。相信,通過村委會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營爾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中灘營村

中灘營村位於北石槽鎮域東南部,京密引水渠的南側,總戶數202戶,總人口437人。村域總面積1803畝,其中耕地面積1217畝。
一、村史介紹
五代後唐清泰末,遼帝耶律德光扶植石敬瑭攻滅後晉皇后,從石晉王朝掠取了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之地,並以此為基地,不斷襲掠中原。後遼軍又多次助北漢與宋軍抗衡,遂使宋遼間衝突迭起,矛盾日深。北宋太平興國四年至景德元年(遼乾亨元年至統和二十二年,979-1004年),宋遼間以燕雲地區領地爭端為主,開始了長達二十五年的長期戰爭。戰爭範圍包括了今北京、河北、山西等地。
為了創造戰爭的有利地形,加強對敵軍的防禦,在北京西北安營紮寨,建立了八十二寨、七十二座營房,八十二寨現在改為了八十二卷,既現在的京卷、馬卷等,七十二座營房既現在的趙全營、紅銅營,中灘營的“營”也因此而得來,後又因村居小中河河灘上故命名為中灘營。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過許多地區廣為流傳。據郭氏家譜記載,中灘營村村民係為大槐樹下的子孫,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山西省洪洞縣的一對郭氏夫婦,遷到此安家,因此,中灘營村以姓郭者居多。
二、村內概況
我村位於順義區北石槽鎮東郊,村域面積1.1平方公里,土地面積1271畝,村莊面積374.98畝,總共202戶家庭,總人口437人。我村黨支部共有黨員33名,其中男29名,女4名。
三、未來發展
我鎮是以農業為主的大鎮,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緩慢成為制約新農村建設的最大阻力。作為農業鄉鎮,圍繞基礎產業上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才能擺脫制約,才能使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根據我村的實際情況,我村黨支部的共同研究,對今後的工作提出幾點想法。
1.找準發展坐標——以工業理念抓農業
充分認識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本質還是工業化,用工業化理念來謀劃“三農”問題,不能就農業抓農業,就農村抓農村。
2.瞄準主攻方向——發展高效農業
根據我村的資源特點,我村的主攻方向為開發名、優、特產品,提高一產效益;提升農產品加工,增長二產比例。
3.最佳化環境——搭架招商引資平台
環境是形象、是財富、是生產力。良好的投資環境、誠信環境是一個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加快農村招商引資,最佳化軟環境尤其是建設誠信環境是關鍵的關鍵。最佳化軟環境我村要努力做到:發揮好企業的主體作用,從體制上保證;發揮人文生態作用,從環境上保證。形成“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社會氛圍,為投資者提供規範高效、誠實守信的良好環境。

二張營村

二張營村位於順義區西北部,距順義城區20公里,東與懷柔區桃山村、王史山村相鄰,距懷柔城區6公里,南與趙全營鎮項接,緊臨中灘營,大柳樹村。全村共有309戶,662口人,鄉風純樸,村容整潔。村域總面積2487.5畝,其中耕地面積1108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