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文興宮是泉郡北石帝君行宮、泉郡文興三王府、文興古碼頭及宋船遺址的統稱。其中,文興古碼頭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泉郡北石帝君行宮、泉郡文興三王府為泉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興宮是民間信仰文化重要傳承傳播地,閩台王爺信仰文化最重要的起源和傳播廟宇之一,也是泉州海上交通史跡之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石文興宮
- 地理位置:泉州東海石頭街
- 著名景點:泉郡北石帝君行宮
- 地位:民間信仰文化重要傳承傳播地
景點現狀,主要組成,歷史人物,建築特點,地理位置,交通方式,
景點現狀
文興宮位於泉州東海石頭街,古泉州府塗門外三十六都文興勝境,坐北朝南,忱山瀕海,扼泉州灣晉江出海口,地理位置獨特。由包括泉郡北石帝君行宮、泉郡文興三王府等重要部分組成。泉郡北石帝君行宮始建於宋末(1127年),迄今900餘年歷史,是繼泉州花巷花橋宮後,祭拜保生大帝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宮宇之一,宮中主祀保生大帝,配祀張巡武尊王、觀音菩薩、狗舍爺、康元帥、趙千君神像,所奉之神明以“恩澤蒼生”而流芳千古,是多宗教完美融合的宗教場所,故又成為了泉州做為世界宗教文化博物館的特色代表之一。而泉郡文興三王府做為泉州文興宮中除泉郡北石帝君行宮外的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在泉州的閩台王爺信仰文化交流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同樣始建於宋末的文興三王府歷代均有敬獻歡送王船遨遊地河之習俗,每逢歡送王船入海時,由蕭王爺請示“玉皇大帝”由神乩指派隨船王爺名單,先民稱為“文興新大巡”“文興新任大總巡”。該日沿江信眾舉行入海儀式。如今,閩南沿海尤其台灣各地均有文興三王府分靈之宮宇,每年,文興三王府也要迎來來自台灣和沿海各地的眾多信眾前來謁祖進香。
文興古碼頭則是文興宮中最能體現泉州海洋文化和泉州輝煌的海洋交通歷史的部分。文興古碼頭於2006年做為泉州港古建築的一部分被批覆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時,處在後渚港通往泉州城區古通道的水陸交匯之點的石頭街,就是泉州的沿海重鎮,貨物主要集散地之一。文興碼頭做為當時泉州最為重要的幾個碼頭之一,承擔著船舶停靠,貨物集散,造船修船和船員休憩等幾個重要的職能。1982年,在泉郡北石帝君行宮宮埕前百米處發現了泉州的第二艘南宋海船,據考證,該船載重量為200噸,屬中型遠洋貨船,其載重量相當於唐代“陸上絲綢之路”一支600至700頭駱駝的運輸隊馱運的總重量。
文興宮在清道光,民國及2013年幾度整理和修繕,宮宇煥然一新,千年來,世代沿襲,香火不斷。它承載的不僅是北石文興勝境信眾對於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期盼,更是文興宮對優秀傳統民間信仰文化的傳承和對閩台信仰文化交流的執著。
主要組成
泉郡北石帝君行宮
北石帝君行宮,位於泉州市豐澤區東海街道法石社區,占地面積1050餘平方米。宋末肇建(1127年),迄今已有800餘年歷史。主祀保生大帝,亦稱吳真人,配祀張巡武尊王、觀音菩薩、印度洋山神毗舍爺等神像。吳真人神像原住北石天童寺,該寺毀於戰亂兵禍。北石帝君行宮建在石頭街地段,坐北朝南,忱山瀕海,扼泉州灣晉江出海口,地理位置獨特,自古就是一道海防要塞。建築規制中軸線依次由照牆、戲台、石埕、山門、拜亭、正殿、後殿、左右迴廊建築,構成總體格局。宮宇歷經滄桑,幾遭劫難,尚存的建築保存明清代建築風格,具有閩南傳統建築特色和道教建築規制。清代康熙四十七年(1718年)重修、清道光、光緒和民國36年間均有擴建重修。
泉郡文興三王府
文興三王府俗稱阿爺宮。位於晉江下游南岸,瀕臨泉州灣入海口處。緣起宋末元初之世,系南宋泉州節度使蒲秀庚為迎接元軍入城,鋪石路後倡建,迄今已有700餘年歷史,繁榮於明清時期,宮坐北向南,主建築約300平方米。
該宮歷代均有修繕,建國後占為它用,幾經興廢,宮之傾圯,神像被毀殆盡。現存的宮殿是在原舊地址按原貌重新修的。
宮內奉祀民間相傳在歷代忠烈死難幾百位進士,現稱王爺。自古以來,人們視王爺為保護神,“代天巡狩”,尊奉彌篤。該宮以“雷、蕭、溫”王爺為主神、鎮境神、文興大總巡,救世濟民,彰昭善惡,並海上保護神來崇拜。附祀:薛朱李康七府千歲。
文興古碼頭
文興碼頭是泉州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文興碼頭是古泉州港沿江的集群商業碼頭之一,它是古代泉州城區與港區水陸轉運的樞紐。文興碼頭遺址有一座寶筐印經塔,頗具特色。
文興碼頭呈南北走向,從江岸自上而下延伸至江面,為石構斜坡階梯式的駁岸碼頭,以錯縫形式為主砌築,局部作“丁字頭”砌法,長34米。文興碼頭和美山碼頭是內河碼頭,但處於江海交匯地段,是泉州港的重要門戶。該碼頭與海灣的石湖等諸碼頭,構成古代集群港的格局。
宋船遺址
該古船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被發現,直到2013年5月才引起眾多人關注。 據研究人員介紹法石古船是宋代製造,可能是泉州當地建造的一艘海船。該古船是尖底船舶,由船尾部向船中部逐漸平闊,結構大致與後渚古船相似,且與史書記載相符。在古船的挖掘物品中不論是小口瓶,還是青瓷碗片,以及船艙內出土的兩件小木桶,都是南宋時期的產物,沒有任何後世的摻雜物。
歷史人物
吳真人
吳真人是北宋泉州府同安縣白礁村人,民間名醫吳夲(979—1036年)字華基,號雲沖,明永樂皇帝敕封吳夲為“吳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極保生大帝”,閩台尊稱“吳真人、大道公、保生大帝”。
據史志記載:他一生“以醫名天下,以濟人救物為念,而義不取人一錢”,“業醫無貴賤、按病授藥,如矢破的”,醫德高尚。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他在青礁龍池岩採藥不慎落岩身亡,百姓感其功德,立廟祭祀。宋乾道七年被封為“大道真人”,賜以廟額“慈濟”。歷代帝王多次敕封,加上人們的崇拜,保生大帝成為人們精神中有求必應的醫神。吳真人神像原住北石天童寺,該寺毀於戰亂兵禍。北石於南宋末經濟復甦,里人深感是神靈的庇佑之恩,即地卜風水寶地重興文興宮,該宮是佛、道共祀完美融合的宗教場所,這也是豐澤宗教文化一大特色。
生平
吳真人是紫微星君轉世的,生來具有道性。經常博覽群書,無論什麼書籍,凡讀過一遍,都可以背念;不但天文地理,就是禮樂刑政的書也無所不通,尤其是對「歧黃醫術」,他特別下工夫潛心研究,所以修正了前人許多錯誤。在製藥方面,特別精研有方,達到奧妙。
吳真人十七歲時,遍游各地名山。有一天,偶然遇見一位面貌與世俗不同的異人,邀請吳真人登舟一同游賞。吳真人很高興,也不推卸,登舟同往,任他搖到那裡去。頃刻之間,只見前面有一座山高大巍然峙立,四周的風景非常好。吳真人問那個異人,異人說那是崑崙山,異人請吳真人登山,吳真人束起衣裳爬上山去,好不容易才登上這座山的最高峰。來到一座洞府,那異人便請吳真人入洞,參見「西王母」。西王母大悅讓吳真人坐下,說:“你前生與我有緣,今世得與我會面,我要將神方以及驅魔逐邪的法術傳授給你,讓你濟世救民。” 吳真人於是留在崑崙山過了「七天」,學習神方及法術。臨別時,王母再三囑咐吳真人:“學成回里,別忘記旨在濟世救人”。說完王母便仙法送吳真人下山,不一會兒便回到家鄉,吳真人自思既然得了仙法,應立志修真、研究醫法濟世救人。
保生大帝吳真人受封表 | ||
年代 | 封號 | 出處 |
私謚醫靈真人 | ||
(宋)紹興二十年(1150) | 慈濟宮肇軔 | 顏蘭<吳真君記> |
(宋)幹道元年(1165) | 慈濟靈宮 | 黃化機《譜系紀略》 |
(宋)幹道中 | 慈濟真人 | 《龍溪縣誌》《漳州府志》 |
(宋)幹道七年(1171) | 大道真人 | 楊浚《白礁志略》 |
(宋)幹道十五年(1179) | 顯佑真人 | 漳州府志》(康熙《同安縣誌》作 [靈佑真人]。按宋孝宗幹道九年後即改元[淳熙十五年]之誤,即1188年) |
(宋)慶元中 | 忠顯侯 | 《泉州府志》《漳州府志》 |
(宋)慶元二年(1196) | 忠顯侯 | <莊碑> 、《海澄縣誌》《譜系紀略》 |
(宋)開禧三年(1207) | 英惠侯累封普佑真君 | <莊碑>、《漳州府志》《福建通志》 《泉州府志》作開禧,無累封 |
(宋)嘉定元年(1208) | 英惠侯加封康佑侯 | <楊碑>無增封《龍溪縣誌》作嘉定間 《譜系紀略》作嘉定間,無加封 |
(宋)寶慶三年(1227) | 康佑侯 | 《譜系紀略》 |
(宋)端平二年(1235) | 靈護侯 | 《白礁志略》《海澄縣誌》 |
(宋)嘉熙三年(1239) | 正佑公 | |
(宋)嘉熙四年(1240) | 次年從御史趙涯之請改封沖應真人 | 《海澄縣誌》《譜系紀略》年份作嘉禧 |
(宋)嘉熙五年(1241) | 妙道真君 | 《譜系紀略》 |
(宋)淳佑五年(1245) | 孚惠真君 | 《白礁志略》 |
(宋)寶佑五年(1257) | 守道真人加封廣惠侯 | 《漳州府志》 |
(宋)景定五年(1257) | 福善真人 | 《漳州府志》 |
(宋)鹹淳二年(1266) | 孚惠真人 | 《漳州府志》《譜系紀略》作真君 |
(宋)德佑元年(1275) | 普佑真君孚惠妙道真君 | 《漳州府志》《譜系紀略》 |
(明)洪武五年(1372) | 昊天御史醫靈真君 | 《譜系紀略》顏色蘭吳真君記 |
(明)永樂七年(1409) | 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 《譜系紀略》、《漳州府志》無保生二字顏蘭<吳真君記>作永樂間 |
(明)永樂十七年(1419) | 恩主昊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 《泉州府志》 |
(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 | 保生大帝封恩主昊天醫靈妙惠真君 | 《漳州府志》 |
(明)洪熙元年(1425) | 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醫靈沖應護國孚惠普佑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 《譜系紀略》 |
建築特點
北石帝君行宮
木石磚建築,系兩進三開間,單檐硬山式屋頂,抬梁式木結構、翹脊飛檐,素瓦倍顯簡樸大方,屋脊檐角飾有龍鳳雕塑,龍飛鳳舞呈騰空欲翔之態,仿佛有祥光靈氣籠罩一般,宮宇雕樑畫棟,流光溢彩,朱漆大門二尊鬥神高大威猛,正氣凜然,山門上方楣樑上懸掛一方書刻“疊荷宏恩”匾額,跨進山門上方楣梁也懸掛一方木刻“吳真人譜系”匾額,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宮內寬敞明亮,古典莊嚴而肅穆。拜亭為卷柵式結構,由四根石柱承托屋頂,造型雄偉壯觀,亭中擺設香爐,終日香菸繚繞,時有善男信女虔誠地焚香叩拜、祈福。
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式木結構,單檐硬山式屋頂,殿門上方楣樑上懸掛一方書刻“保我眾生”匾額,殿堂神龕供奉二尊保生大帝,張巡武尊王(唐代忠貞之士),狗舍爺、康元帥、趙千君神像,宮宇所奉之神明亦以“恩澤蒼生”而流芳千古。後殿面闊五間,磚木結構,硬山式屋頂,奉祀佛教觀音菩薩,宮內尚保存一口古代水井,水質清澈純淨。據傳武安尊王微服代天巡狩時,為避免驚動四方土地,曾秘密從此井進出,他兼公糾察,受到人們崇敬和奉拜。東西兩廊的內牆描繪著十八羅漢佛像,西牆內壁鑲嵌著一方清代道光四年和一方中華民國36年辛末年重修北石帝君行宮,和修後殿諸佛像碑記石刻。
現宮內有幾對古石柱,鐫有柱聯:“法到精深一絲能過脈”、“石經煅煉九轉可成丹”。“保我眾生廟貌重新崇法石,大哉古帝神恩永眷奠文興”。“丹陛榮封自古獨尊醫國手,白礁修化至今尚顯保民功”。楹聯富含哲理,書法蒼勁,嚴謹、流暢,句句鏗鏘,既描摹此地理,又表現崇敬神袛的豐功偉德之情,又存山野市俗之古樸遺風。
文興三王府
文興阿爺宮供奉的神像均為器宇非凡,栩栩如生。該宮現建築外觀裝飾簡陋,整座宮由一座大殿、一座拜亭、一座涼亭組成。大殿由平房屋頂結構,拜亭則是重檐歇山式結構,中嵌木構,斗拱層又疊承托,彩畫裝飾圖案精美。前是一座水泥結構涼亭,前面便是一片土埕,右側修建一小宮供奉“水守神”。王爺船原供奉該宮,宮的最前端便是晉江,古時為古渡口,為歷代歡送王爺神船地方。
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東海街道法石社區石頭街(黎明大學正對面、泉州第四中心國小旁)
交通方式
公車
乘1路、5路、8路、14路、21路、30路、44路、K1路於「黎明大學」站,下車即到。
動車
乘福廈線於「泉州站」下車,轉乘公交K1路於「黎明大學」站,下車即到。
乘1路、5路、8路、14路、21路、30路、44路、K1路於「黎明大學」站,下車即到。
動車
乘福廈線於「泉州站」下車,轉乘公交K1路於「黎明大學」站,下車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