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全國重點大學,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學校前身是1940年成立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歷經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華北大學工學院等辦學時期,1949年定址北京,並接收中法大學校本部和數理化三個系,1952年定名為北京工業學院,1988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占地188公頃,建築面積157公頃,圖書館館藏271.3萬冊,固定資產總額65.61億元;有教職工3300餘名、全日制在校生2.7萬餘人;設有18個專業學院以及徐特立學院,開辦67個本科專業,擁有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25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31個、專業博士授權領域2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11個、專業碩士授權領域2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8個。
在英國QS教育集團公布的2018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學校位居世界第389名、亞洲第76名、中國大陸第17名。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1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1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1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 學校官網:http://www.bit.edu.cn
- 中文名:北京理工大學
- 外文名: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簡稱:北理工(BIT)
- 創辦時間:1940年
- 類別:公辦大學
- 類型:理工
- 屬性:全國重點大學(1959年)
211工程(1995年)
985工程(2000年)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年)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2008年)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010年)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2014年)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趙長祿
校長:張軍 - 專職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5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10名 - 本科專業:67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8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4個
二級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5個 - 院系設定:宇航學院、機電學院、機械與車輛學院、光電學院、信息與電子學院、自動化學院、計算機學院等18個學院
- 校訓:德以明理、學以精工
- 校歌:《北京理工大學校歌》
- 校慶日:每年9月下旬的第一個星期日
- 地址:中關村校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5號
良鄉校區:北京市房山區良鄉東路
西山校區:北京市海淀區冷泉東路16號 - 院校代碼:10007
- 主要獎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0項(截至2018年11月)
國家科學技術獎23項(“十二五”期間) - 知名校友:李鵬、曾慶紅、李富春、王小謨、彭士祿
歷史沿革
- 建校初期
- 華北大學工學院時期
- 北京工業學院時期
- 北京理工大學時期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院系名稱 | 專業名錄 |
---|---|
宇航學院 |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 武器系統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工程力學 |
機電學院 | 武器系統工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 安全工程、工程力學、機械電子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
機械與車輛學院 | 車輛工程、裝甲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機械工程、工業工程 |
光電學院 | 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信息與電子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信息對抗技術 |
自動化學院 | 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計算機學院 | 軟體工程、物聯網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材料學院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封裝技術、 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材料化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化學與化工學院 | 化學、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能源化學工程 |
生命學院 | 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 |
物理學院 | 套用物理學 |
管理與經濟學院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 經濟學、社會工作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法學院 | 法學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日語、德語、西班牙語 |
設計與藝術學院 | 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
學科建設
- 學位點
- 重點學科
- 學科評估
一級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位次百分位 |
---|---|---|---|
0826 | 兵器科學與技術 | A+ | 前2%或前2名 |
0802 | 機械工程 | A | 2%~5% |
0811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A | 2%~5% |
0803 | 光學工程 | A- | 5%~10% |
080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A- | 5%~10% |
0810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A- | 5%~10% |
08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A- | 5%~10% |
0817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A- | 5%~10% |
1201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A- | 5%~10% |
0801 | 力學 | B+ | 10%~20% |
0807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B+ | 10%~20% |
0809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B+ | 10%~20% |
0835 | 軟體工程 | B+ | 10%~20% |
0837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B+ | 10%~20% |
1202 | 工商管理 | B+ | 10%~20% |
0202 | 套用經濟學 | B | 20%~30% |
0401 | 教育學 | B | 20%~30% |
0804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B | 20%~30% |
0825 |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B | 20%~30% |
0831 | 生物醫學工程 | B | 20%~30% |
1305 | 設計學 | B | 20%~30% |
0201 | 理論經濟學 | C+ | 40%~50% |
0301 | 法學 | C+ | 40%~50% |
030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C+ | 40%~50% |
0502 | 外國語言文學 | C+ | 40%~50% |
1204 | 公共管理 | C | 50%~60% |
師資力量
項目 | 名錄 |
---|---|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 | 王越、葛墨林、胡海岩、梅宏、方岱寧 |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 | 王越、毛二可、汪順亭、朵英賢、周立偉、 才鴻年、張軍、吳鋒、孫逢春、陳杰 |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 | 福田敏男 |
中國科學院院士(非全職) | 張玉奎、顧瑛 |
中國工程院院士(非全職) | 王哲榮、於全、楊紹卿、吳偉仁、姜會林 |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孫逢春、黃強、李澤生、辛建國、方岱寧、黃風雷、王涌天、 盛新慶、梅宏、寧建國、姜瀾、李艷秋、孫克寧、鄒炳鎖、 張軍、項昌樂、魏一鳴、陶然、楊國昱、趙維謙、陳杰、 王國仁、龍騰、姚裕貴、王美玲、曲良體、夏元清、王兆華 |
青年長江學者 | 廖華、喬棟、孫健、黃玲玲 |
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黃強、姜瀾、陳小偉、張軍、梅宏、 林程、邱麗榮、龍騰、夏元清、曲良體、 姚裕貴、陳少華、王震坡、黃華、季葆華、 何洪文、王博、龐思平、鄧志紅、王業亮 |
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物 | 魏一鳴 |
國家萬人計畫教學名師 | 韓伯棠 |
國家萬人計畫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 | 趙維謙 |
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 | 劉檢華、程德文、孫健、胡程、鄧方、 丁澤剛、張金會、胡潔、黃佳琦、王科 |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 周立偉、毛二可、吳滄浦、馬寶華、費元春、曹泛、 馮長根、魏宸官、梅鳳翔、王越、劉吉平、馮順山、 倪國強、胡海岩、匡鏡明、焦文俊、崔占忠、王兆華、 吳嗣亮、龍騰、陳少華、曲良體、龐思平、王國仁 |
何梁何利基金獎獲得者 | 王越、毛二可、劉吉平、孫逢春、張軍、胡海岩、吳鋒、 梅宏、吳嗣亮、方岱寧、姜瀾、陳杰、龐思平 |
973計畫首席科學家 | 吳鋒、黃風雷、焦清介、苑士華、龍騰、王富恥、姜瀾、 崔平遠、王涌天、栗苹、項昌樂、張軍、毛二可、方岱寧、 梅宏、王西彬、付夢印、楊樹興、周天豐、陳杰、張之敬 |
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畫” | 黃強、黃強、姜瀾、林程、龍騰、夏元清、陳小偉、 曲良體、邱麗榮、姚裕貴、王震坡、季葆華、黃華、 王博、陳少華、龐思平、王業亮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辛建國、胡海岩、方岱寧、王涌天、梅宏、胡更開、胡瑞法、 魏一鳴、寧建國、陶然、張軍、楊國昱、張向東、劉青泉、 黃強、陳杰、季葆華、姜瀾、王國仁、陳少華、龍騰、夏元清、 姚裕貴、陳小偉、董毅、王成、曲良體、梁軍、陶軍、黃華、 李春、胡峻、曾濤、王博、王兆華、王業亮、邱麗榮、張景瑞 |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程灝波、王業亮、胡潔、李曉芳、張加濤、廖華、邱麗榮、 鄧志紅、謝海燕、梁巧梅、孫健、周蕭明、馬玉榮、田強、 鐘海政、邢成文、馬天寶、滕宏輝、程德文、辛斌、余碧瑩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 胡海岩、馮長根、黃風雷、孫逢春、金偉其、安建平、 梁啟宏、白春華、項昌樂、鄧玉林、魏一鳴、梅宏、 楊樹興、寧建國、陶然、陳杰、馬彪、趙維謙、楊國昱、 王兆華、吳嗣亮、王國仁、龍騰、陳少華、曲良體、龐思平 |
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 李科傑、楊樹興、黃風雷、項昌樂、侯光明、吳嗣亮、汪渤 |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 | 安建平、黃風雷、陳杰、陶然 |
國家級教學名師 | 梅鳳翔、王越、韓伯棠、焦永和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工程力學教學團隊 |
信息系統與安全對抗教學團隊 | |
管理運籌學及決策模擬課程教學團隊 | |
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團隊 | |
工程訓練教學團隊 | |
電工電子基礎教學團隊 | |
北京市教學名師 | 梅鳳翔、張紅峻、羅偉雄、王越、韓伯棠、焦永和、丁洪生、 水小平、王保國、李鳳霞、龐思勤、陳杰、李林、閆清東、 羅森林、廖曉鐘、苟秉聰、韓力、白廷柱、黃如丹、唐勝景、 胡海雲、李林英、張衛正、孫華飛、金偉其、陳一宏、高飛、 崔建霞、羅慶生、張京英、郝群、彭熙偉、劉莉 |
北京市教學團隊 | 信息系統與安全對抗優秀教學團隊 |
工程力學優秀教學團隊 | |
工程訓練優秀教學團隊 | |
管理運籌學及決策模擬課程優秀教學團隊 | |
技術光學教學團隊 | |
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團隊 |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 | |
地面武器機動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
電工電子基礎教學團隊 |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 教學成果
成果名稱 | 成果等級 | 獲獎年份 |
---|---|---|
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開展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 特等獎 | 2005年 |
探索英語網路教學新模式,提高學生英語綜合套用能力 | 一等獎 | 2005年 |
建設跨學科軍工專業,培養國防科技創新人才 | 二等獎 | 2005年 |
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 二等獎 | 2005年 |
高職教育汽車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課程及實踐體系改革、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 二等獎 | 2005年 |
建設高水平光電實驗基地,多模式培養實踐創新人才的研究和實踐 | 二等獎 | 2005年 |
基於創新能力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 二等獎 | 2014年 |
基於人才成長規律的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2018年 |
面向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虛擬實驗體系與線上實驗模式探索 | 二等獎 | 2018年 |
面向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自動化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 二等獎 | 2018年 |
推進基礎課與實踐教學協同創新,致力知識向能力有效轉化 | 一等獎 | 2018年 |
跨區域跨校線上開放課程“1+M+N”協同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 | 一等獎 | 2018年 |
本土原創學說引領的管理定量方法課程群建設與教學改革 | 二等獎 | 2018年 |
- 學生成績
合作交流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平台類型 | 平台名稱 |
---|---|
“2011計畫”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 | 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 |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 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複雜系統智慧型控制與決策國家重點實驗室 | |
衝擊環境材料技術重點實驗室 | |
機電動態控制重點實驗室 | |
車輛傳動重點實驗室 | |
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阻燃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級工程實驗室 | 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 |
大數據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 | |
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 | 國防科技工業複雜微細結構加工技術創新中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 | 空管新航行系統技術研發 |
雜介質結構的動態力學行為 | |
複雜陸用武器的最佳化、控制與決策 | |
分數域信號與信息處理及其套用 | |
能源經濟與氣候政策 | |
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畫” | 爆炸毀傷理論與技術 |
超常規光電圖象獲取、處理和顯示技術 | |
空管新航行系統技術研發 | |
新體制雷達與實時信息處理 | |
地面無人移動平台運動控制與導航技術研究 | |
軍用車輛傳動系統的理論與技術 | |
傅立葉相關的分數階信號與信號處理 | |
電化學關鍵技術與化學電源 | |
非矽微/納製造 | |
強約束條件下複雜運動體的協同與控制 | |
國防科技創新團隊 | 寬頻帶雷達對空目回波信號探測、跟蹤的理論及技術 |
軍用車輛傳動系統的理論與技術 | |
新型/新概念戰鬥部技術 | |
信息系統與安全對抗 | |
坦克車輛動力系統 | |
電驅動軍用車輛系統集成及關鍵技術 | |
制導兵器系統技術 | |
地面無人移動平台運動控制與導航技術研究 | |
仿生、微小型無人系統 | |
毀傷與防護材料 | |
地面無人機動武器平台技術 | |
目標探測與毀傷控制 | |
空管新航行系統技術研發 | |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仿生機器人與系統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複雜系統智慧型控制與決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光電成像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原子分子簇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衛星導航電子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仿生機器人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高能量密度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先進光電量子結構設計與測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火安全材料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國防科技創新與教育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創新與教育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
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 融合醫工系統與健康工程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
深空自主導航與控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 |
無人車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 |
非矽微納製造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 |
危險化學品事故與邊坡災害預防與控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 |
高效低排放內燃機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 |
信息智慧型處理與內容安全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 |
信息光子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 |
工業製造藝術創新設計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 |
伺服運動系統驅動與控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 |
分子醫學與生物診療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 |
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 先進加工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
車輛動力系統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 |
多元信息系統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 |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自動控制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智慧型信息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清潔車輛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環境科學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嵌入式實時信息處理技術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生物醫藥成分分離與分析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軟體安全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化學電源與綠色催化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納米光子學與超精密光電系統重點實驗室 | |
毫米波與太赫茲波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分數域信號與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精密光電測試儀器及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複雜信息數學表征分析與套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結構可控先進功能材料與綠色套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能源經濟與環境管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輕量化多功能複合材料與結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無人機自主控制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實驗室 | 新能源汽車北京實驗室 |
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 動力電池及化學能源材料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北京市海量語言信息處理與雲計算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北京市纖維素及其衍生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混合現實與新型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矽基高速片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互動媒體藝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電動汽車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北京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 |
省部級檢測檢驗平台 | 爆炸檢測檢驗與物證分析平台 |
“2011計畫”工信部協同創新中心 | 毀傷及其防護協同創新中心 |
安全與防護協同創新中心 | |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特種分子納米科學與技術引智基地 |
新能源車輛及運用創新引智基地 | |
新體制雷達系統理論與關鍵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
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
安全與防護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
醫用光學與醫療成像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
教育部部門開放實驗室 |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光學基礎實驗室 |
研究成果
項目名稱 | 獲獎等級 | 獲獎時間 |
---|---|---|
孫逢春教授主持的某項目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2009年 |
材料學院王富恥教授主持的某項目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2009年 |
自動化學院陳杰教授主持的某項目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9年 |
機車學院項昌樂教授參研的某項目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09年 |
《好玩的數學叢書》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9年 |
高速交會目標相對定位測量技術 |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 2013年 |
高性能二次電池新型電極、電解質材料與相關技術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3年 |
某裝甲車輛 |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13年 |
某機載系統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3年 |
《基因的故事:解讀生命的密碼》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3年 |
超快雷射微納製造機理、方法及新材料製備的基礎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2016年 |
籠型高能量密度材料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6年 |
活性毀傷元技術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6年 |
複雜太空飛行器多學科集成設計技術及套用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6年 |
重載特種車輛高強化柴油機設計技術及工程套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6年 |
互動式顯示關鍵技術及套用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7年 |
高過載飛行器自主導航與控制技術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7年 |
聚集誘導發光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2017年 |
環境友好五元環含氟材料催化合成技術及產業化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7年 |
高效視覺特徵分析和壓縮關鍵技術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7年 |
氣動元件關鍵共性檢測技術及標準體系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7年 |
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醫綜合方案與手法評價系統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7年 |
基於多學科物理量控制的新一代導引頭製造技術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7年 |
某制導火箭武器系統 |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18年 |
固體材料中貝里相位效應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2018年 |
一種天基在軌實時處理新技術及套用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8年 |
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關鍵技術及套用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8年 |
光電成像系統參數測試與校準關鍵技術及套用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8年 |
仿人機器人關鍵技術及套用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2018年 |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 學術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名
- 校徽校標
- 校旗
精神文化
- 校訓
- 校風
- 學風: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
- 育人目標
- 校歌
《北京理工大學校歌》師生詞 呂遠曲 清清延河水撫育你茁壯成長。 悠悠歲月長磨練你意志如鋼。 團結勤奮,為祖國和平播撒希望, 求實創新,為中華富強造就棟樑 前進,向前進,北京理工大學振起騰飛的翅膀。 前進,向前進,北京理工大學的未來充滿希望。 |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趙長祿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張軍 |
黨委副書記 | 項昌樂 |
包麗穎 | |
常務副校長 | 梅宏 |
紀委書記 | 楊志宏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王曉鋒 |
李和章 | |
項昌樂 | |
龍騰 |
歷任領導
姓名 | 任期 | 職務 |
---|---|---|
劉一鶚 | 1953.11—1954.03 |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
宗鳳鳴 | 1954.03—1956.06 |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
魏思文 | 1956.06—1962.12 |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第一書記 |
魏思文 | 1962.12—1967.10 |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
賈克 | 1973.11—1975.08 | 北京工業學院臨時領導小組組長 |
1975.08—1978.02 |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 |
蘇謙益 | 1978.09—1982.07 |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
馮佩之 | 1982.07—1983.07 |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
田運 | 1984.09—1987.01 |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
談天民 | 1987.08—1988.04 |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
1988.04—1996.06 |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 |
焦文俊 | 1996.06—2008.02 |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
郭大成 | 2008.02—2014.09 |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
張煒 | 2014.09—2016.04 |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
姓名 | 任期 | 職務 |
---|---|---|
李富春 | 1939.05—1940.12 | 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院長 |
自然科學院院長 | ||
徐特立 | 1941.01—1943.11 | 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 |
陳康白 | 1943.11—1944.06 | 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 |
李強 | 1944.06—1945.11 | 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 |
劉再生 | 1948.09—1948.11 | 華北大學工學院院長 |
魏思文 | 1954.05—1966.07 | 北京工業學院院長 |
蘇謙益 | 1978.09—1982.07 | 北京工業學院院長 |
謝簃 | 1982.07—1984.09 | 北京工業學院院長 |
朱鶴孫 | 1984.09—1988.05 | 北京工業學院院長 |
1988.05—1993.02 |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 |
王越 | 1993.02—1999.07 |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
匡鏡明 | 1999.07—2007.08 |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
胡海岩 | 2007.08—2017.12 |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