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兔猴類能抓握的後肢與現代狐猴的相似,眼眶被一完整的環骨包圍,最特有的構造是耳區,聽泡掩蓋了鼓室,因此,鼓環包圍在圓形的中耳腔之內,與現代的馬達加斯加狐猴較相似。但它們的牙齒比現代的狐猴原始得多,除了保留四個上、下前臼齒外,下門齒與犬齒沒有形成象現代狐猴一樣的梳齒。北美早始新統晚期到中始新統的北狐猴(假熊猴)屬(
notharctus)在臼齒齒尖的類型上發展為相當特化的類型。廣東南雄晚古新統發現的
短吻石猴(
petrolemur brevirostre)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狐猴類。材料為附有犬齒、前臼齒和臼齒的左上頜骨。在安徽潛山盆地晚古新統的兩塊□獸類上頜骨也可能是早期的靈長類。雖然對它們的分類位置還有不同看法,但它們的發現顯示了亞洲與北美之間早期靈長類的聯繫。同時說明狐猴形的靈長類已在古新統出現並開始分化。印度、巴基斯坦中、晚中新統的
西瓦兔猴(
sivaladapis)和印度晚中新統的
印度瘦猴(
indraloris)以及最近報導的雲南祿豐晚中新統的
中國兔猴(
sinoadapis)是兔猴科的最晚記錄。此外,河南晚始新世的
盧氏猴(
lushius)原訂為眼鏡猴類的懸猴科,現一些學者認為它是一種狐猴類而歸入不確定的兔猴科。
靈長目是哺乳綱的1目。靈長類為雜食性,具五指型四肢和靈活的手指,手指前端具指甲而無爪或蹄。眼增大,雙眼前視,腦較發達。牙齒也不特化,臼齒方形,上、下臼齒均呈四尖型,齒式為2、1、3、3或2、1、2、3。靈長類不是高度特化的哺乳動物,保留著較多一般性的真獸類的特徵。靈長類與食蟲類有很多近似之處,尤其是早期的和較低等的種類。靈長目最引人注意之處是人類自己在生物學分類系統中也被置於靈長目中。因此,靈長目的化石對研究人類起源將有著巨大的作用。同時,由於靈長目動物的樹棲習性,使其化石較少,更增加了少量靈長類化石的身價。至於人類化石由於直接關係到人類的起源及人種的起源等敏感問題,就更為引人注目。靈長目的分類有不同的方案。
靈長目形態特徵的多數種類鼻子短,其
嗅覺次於
視覺、
觸覺和
聽覺,金絲猴屬和豚尾葉猴屬的鼻骨退化,形成上仰的鼻孔。
長鼻猴屬的鼻子大又長。多數種類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跖行性。長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後肢長得多。猿類和人無尾,在有尾的種類中,其尾長差異很大,捲尾猴科大部分種類的尾巴具抓握功能。一些舊大陸猴(如
狒狒)的臉部、臀部或胸部皮膚具鮮艷色彩,在繁殖期尤其顯著。臀部有粗硬皮膚組成的硬塊,稱為臀胼胝。 多數種類在胸部或腋下有1對乳頭,雄性的陰莖呈懸垂形,多數具陰莖骨,雌體具雙角子宮或單子宮。大多為雜食性,選擇食物和取食方法各異。
北狐猴科
北狐猴科是兔猴類中出現最早、種類最多、分布最廣泛的一個科,可分成兩個
亞科,一個亞科主要分布於
北美洲,少數見於
歐洲,時代為
始新世早期和中期;另外一個亞科分布於
歐亞大陸和
非洲,以歐洲最多,但有一個屬分布於北美,時代為
古新世早期至晚期,這個類群原本被置於
兔猴科,並且沒有單獨列為亞科,但現在則作為北狐猴科的一個亞科。
北狐猴科是北美洲僅有的狐猴型靈長類,其中始新世中期的北狐猴屬
notharctus是最著名的成員。北狐猴最初發現於美國的懷俄明州,現在已經發現了很多相當完整的標本。北狐猴是樹棲的食葉動物,與現在的狐猴非常相似,不過體形更加粗壯,而腦量則較小。北狐猴的後肢很長,尾巴也長,手腳有抓握能力,眼睛有立體視覺,適合在樹上運動,並可能和一些現代原猴類一樣有比較好的跳躍能力。在歐洲的代表最有名的則為高帝納猴
pronycticebus neglectus=godinotia neglecta。高帝納猴在
德國的梅塞爾頁岩發現過一具幾乎完整的骨骼,其特徵介於北狐猴科和兔猴科之間。據推測,這是一類四足行走的可以跳躍的樹棲動物,但是不象北狐猴那樣行動敏捷,善於跳躍,也不像兔猴那樣行動遲緩。
新發現物種
全球知名非營利性環保組織“保護國際”(CI)上周宣布,他們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一隻潛在新種叉斑鼠狐猴。這隻狐猴頭部總是上下晃動,叫聲響亮、高亢,給科學家尋找它的蹤跡提供了線索。
頭部上下晃動
這隻狐猴發現於馬達加斯加東北部一處名為達瑞納(Daraina)的保護區。早在1995年,現任“保護國際”主席拉塞爾·米特麥爾(Russell Mittermeier)首次就發現了這隻松鼠大小的生物,2010年10月,一個米特麥爾參加的研究小組重返這片森林尋找它時,又發現了一隻雄性狐猴(如圖所示)。
與其它四種已知叉斑鼠狐猴物種相比,新發現的鼠狐猴看起來“色型稍有不同”。已知四種叉斑鼠狐猴猴都具有黑色Y形條紋線:兩條黑線從眼睛上方開始,一直延伸到頭頂的位置相交,形成了一個Y字型。基因檢測結果將會證明這隻新發現的狐猴是否真是第五種叉斑鼠狐猴。
米特麥爾在一份聲明中稱:“這是來自馬達加斯加島的又一重大發現。馬達加斯加島是世界上最能體現生物多樣性、也是最獨特的地方之一。我們將在這裡繼續尋找叉斑鼠狐猴及其他新的動植物物種。馬達加斯加島的環境遭受了相當嚴重的破壞,已經喪失了90%以上的原始植被。”
給狐猴做檢查
雖然探險小組輕而易舉就發現了這隻雄性狐猴,但捉到它並非易事:它在樹梢間來回穿梭,科學家只能根據它的叫聲一路追趕,穿越了茂密的森林。最終,一名成員向這隻成年雄性狐猴射出了一針鎮定劑,令其整晚昏昏欲睡,安靜下來,並在第二天給它做了檢查(如圖所示)。科學家從它的體內抽取了血液樣本,安裝了個微型晶片,然後將其放歸森林。DNA檢測結果將會確定這隻狐猴是否是新的叉斑鼠狐猴種。
神秘的樹棲動物
這個潛在的新種狐猴是典型的樹棲動物。它手腳很大,易於抓住樹枝,舌頭較長易於攝食花蜜,有幾顆牙齒專用於啃樹皮。目前,科學家對這隻狐猴的情況知之甚少,“保護國際”專家懷疑它很可能是一種因棲息地喪失而瀕臨滅絕的物種。
百里挑一
如果這被證實是新種叉斑鼠狐猴,那它就是100個狐猴物種之一,目前,所有的狐猴物種僅生存於馬達加斯加島。過去十年間,科學家至少發現了40多個新狐猴物種,其中大部分的棲息地遭到了嚴重破壞。“保護國際”在一份聲明中稱:“當務之急是尋找剩餘的狐猴物種並對它們進行分類,而更重要的是,保護它們的棲息地,這也是人們食物和收入的來源。”
生存面臨威脅
與馬達加斯加島上其他靈長類動物不同,包括新發現的叉斑鼠狐猴在內的所有狐猴的進化相對獨立。科學家認為,這些狐猴的祖先以前生活在非洲東南部,一次偶然的機會,飄洋過海來到馬達加斯加島。據“保護國際”專家介紹,由於馬達加斯加島有著截然不同的棲息地,為了在這裡生存下去,每個物種都在不斷進化以適應新環境。
米特麥爾說:“對馬達加斯加剩餘自然森林的保護,應被列為世界自然資源保護的首要任務之一。這些森林是世界上許多珍稀物種的棲息地,還為當地人提供了清潔飲用水、食物、纖維及其他生態系統服務。”(孝文)
熒幕形象
經典卡通影片《馬達加斯加》中有一個令人難忘的角色,它既聰明高貴又感情細膩,無比自戀而又害怕寂寞,那就是13世狐猴國王朱利安,在影片中大秀舞蹈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日前攝影師在馬達加斯加的森林中就拍到了狐猴大秀舞姿的真實一幕。
?據國外媒體報導,狐猴家族使用這種方法在位於非洲馬達加斯加森林的領土中四處活動,不過它們這樣做可不只是為了娛樂。依靠這代代相傳,以後腿直立,雙臂保持平衡的行動方式,狐猴們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來四處尋找食物和躲避捕食者的襲擊。
這些照片顯示了狐猴們以這種奇特的“舞蹈”姿態穿過地面,在各個樹上尋找食物的幸福一天。其中一張照片上的狐猴就像一位芭蕾舞演員,而另一個就如同《星期六熱舞夜》中大秀勁舞的約翰-特拉沃爾塔,還有一位雌狐猴甚至抱著小寶寶一起沉浸在“舞蹈”的快樂中。
拍攝這組精彩照片的,是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師兄弟威爾-布蘭德-盧卡斯和馬特-布蘭德-盧卡斯,由於政治局勢不穩定等原因,兄弟二人在等了很長時間後才得以進入該地區進行拍攝。威爾說:“由於政治局勢的原因,我們之前曾被禁止前往該地區,但當到達那裡後,我們欣賞到了這些跳舞的狐猴。它們非常有趣,也很頑皮,行動總是令人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