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照寺
- 外文名稱:Beizhao Monastery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安徽省阜陽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千年古剎,歷史淵源,分布與故事,現任住持,傳奇故事,行持綱要,地址,
千年古剎
據《阜陽縣誌》記載,北照寺原址的所在,原來是一座風光綺麗的古城。海河的正位置有一座古橋,這就是被當地人稱為海河金水吊橋的北照寺大橋,由此往北進入古城午門,再向北走過狀元橋,約200米有一座回龍橋,回龍橋北,城垣規模4800公尺(即1600米)見方,城內有地545畝。城外有海河環繞岸便是千年古剎北照寺,從現存遺址上看,北照寺的位置居古城中正位置。整個寺廟由前殿和後殿及東西廊房組成。前殿三間,中間敬有彌勒菩薩,兩邊是四大天王,後面是韋陀菩薩。後大殿總共有九間,中間三間,分別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和十八羅漢像,大殿的明柱上書有對聯,上聯為:“真山真水真龍地”;下聯為:“古寺古剎古禪林。”西大殿也是三間,供奉有千手觀音,殿前的明柱上也書有對聯,上聯是:“山南海霞光萬道”;下聯是:“如珞珈瑞氣千條。”東大殿三間,供奉地藏王菩薩像一尊。後殿的後面是金鑾殿,據說為明太祖朱元璋出行路過北照寺時的居所。金鑾殿的後面有兩個面積相等的金水塘和銀水塘。銀水塘的西面有個三角形的水塘,傳為朱元璋的飲馬塘,東北方向有一土堆,據傳為當時修建古廟時的管工台。東南偏中為藏經樓,東南、西南兩角是鐘樓、鼓樓。
到了解放前夕,由於連年的戰亂,原先盛況空前的北照寺只剩幾十名僧人。解放後,該寺的僧人被遣散還俗,大部分在當地落戶,那時整個寺院還未破壞,保存仍十分完整。但到了一九五八年大煉鋼鐵時,由於該寺的神像均為銅鋼所鑄,神像則被投入了煉爐,加之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具有千年古韻的北照寺全部被毀,寺內大部門文物散落民間。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只有一尊銅佛,專家考證為唐代所鑄。
2000年以後,在潁東區重視下,北照寺被批准重建。重建工作一期工程為北照寺淨土院;二期為北照寺禪院;三期為北照寺大雄寶殿重建。2009年10月25日,佛教界出資500多萬元計畫修建的北照寺淨土院動工,拉開了北照寺重建的序幕。經過緊張施工,2010年7月17日,淨土院正殿工程竣工。
歷史淵源
北照寺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晉朝時期就已存在,寺址即梁朝的許昌僑移流亡政府所在地。據清乾隆《阜陽縣誌》載:“中大通初,得淮北帝,僑置許昌縣,為北陳留潁州郡治。“隋煬帝大業年間,這裡建置清丘城。間於清丘城的興廢,明武宗正德年間的《潁州州志》有這樣的記載:“州東三十六里,潁河北岸,隋大業年間置縣,屬汝陰郡,唐武德(貞觀)年間廢縣,即今北照寺,俗呼清丘村。”根這種說法,北照寺的始建年代應在置清丘縣之前。元朝末年,朱元璋在稱帝之前,因家境貧寒,流落在北照寺內,住持見其聰明伶俐,就留其在寺內管其飯食,朱元璋出於感恩便削髮為僧,由於他悟性很高,深得住持的讚賞。(朱元璋真實出家地為鳳陽於皇寺,這僅為傳說)
後來劉福通的紅巾軍路經此地,朱元璋就參加了紅巾軍,後來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大明洪武25年,當了皇帝的朱元璋出於對北照寺的感激之情,遂撥出銀兩重修北照寺。考慮到皇上要行善天下,光照四方,遂更名為善現寺,取“行善喜色,善觀天下風色”之意。洪武三十五年善現寺被亂軍焚毀,平定亂軍後,於永樂初年再度重修,改名宿緣寺。此名的來歷是:燕王曾隨父朱元璋在北京起兵宿營,當上皇帝後不忘宿(舊)緣,因而得名,清朝及民國時又改名重稱北照寺,一直沿用至今。據明正德年間《潁州州志》記載:“明太祖高皇帝曾起兵駐蹕於此”,可見朱元璋與北照寺的因緣非常殊勝。此外,乾隆時《阜陽縣誌》也載:“明太祖駐蹕於此,洪武初奉敕建”。明末潁州州志記載,“縣東三十五里今明北照寺舊傳明太祖曾駐蹕於洪武初奉建”。
據說朱元璋打下天下以後,曾打算建京都於此,他向軍師劉伯溫討教,劉伯溫四下里一望,連忙搖頭:“否”!朱元璋不以為然“何故”,劉伯溫指了指,道:“陛下,你看這地方四面高,中間窪,是為圈地不宜定都”朱元璋聽罷,頷首稱是,但篤信佛教的朱元璋還是捨不得離開,又問:“你說如何是好呢”,劉伯溫略一思考,“若向南移一箭之地便可”,朱元璋便從隨從人員的手中接過一把硬功,兩臂用力向正南射出一箭,說來也巧,恰在此時一隻鳳凰自天而將,一張嘴咬住飛箭,在空中盤旋一圈後,便直飛向東南,劉伯溫大喊一聲快追,武士們縱身上馬,抖韁揮鞭,見水涉水,遇山越山,說來也怪,那鳳凰似有靈氣,馬慢跑它慢飛,馬疾駛它急飛,一隻追到長江浦口北岸,由於長江擋住人馬,武士們只有駐足觀察,只見那隻鳳凰越過長江後,在金陵一棵高大的古樹上落下來,把箭放下,連叫三聲,騰空而起,不知去向。朱元璋認為是天命所歸,於是便定都金陵,後人在鳳凰落處,建了一座鳳凰台。
分布與故事
歷史上的北照寺雖然只剩下一片遺址,但由於其身與明太祖朱元璋的特殊關係,以及遺址與古清丘城之間的相互關聯,使得北照寺遺址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由遺址前海河上的金水吊橋向北,即可看見一座古樸的磚石橋,這就是蜈蚣橋,也稱狀元橋。據說朱元璋由北照寺起兵討元當了皇帝以後,便把北照寺封為皇廟,當地生長的一種蜈蚣原先都是黑色的,可是朱元璋從此橋經過以後,橋下磚石縫中生長的蜈蚣全部變成了紅頭黑體橙黃腿的金頭蜈蚣,而這種金頭蜈蚣只有此地才有,換了地方就變成了黑色,於是當地人就稱此橋為蜈蚣橋。
為什麼蜈蚣橋又叫狀元橋呢?據說,朱元璋的兒子繼位繼位當了皇帝後前往北照寺上香,一位新中的狀元聽說此事後,帶著娘子也來北照寺上香,並藉機親近皇帝,狀元帶著娘子走到蜈蚣橋,就停在此橋休息,由此又被稱為狀元橋。
狀元橋東西兩面各有一個近三千平方米的狀元塘,東狀元塘向北拐彎處有一處石橋,名為八仙橋,相傳八仙雲遊人間經過此地上空時,看見石橋西東狀元塘中荷花粉紅,塘邊垂柳青青,石橋下水流淙淙,便落下雲頭坐在橋頭欣賞這人間美景,誰知八仙的身影被凡人看見,八仙橋便由此得名,此地也被後人尊為人間仙境。
由於當時正趕上潁河發大水,河水湍急,不利行船,歸心似箭的朱元璋不由地自言自語地說:“如果河水能回流,我們的船就好過去了。”河水真的往回流去,於是朱元璋順利過河來到北照寺,但潁河回流的水浪使潁河在這裡拐了一道灣,回流即便由此得名。君臣來到北照寺前,經過寺前的這座小橋,後來此橋由於天子重返故地而被稱回龍橋,橋的兩邊分別有兩個回龍塘。
回龍橋的西邊有一座仙人橋,傳說一日,有位白髮紅顏的長者,騎著高頭大馬,從金水橋經狀元橋,沿回龍塘向西,在西頭的這座橋上駐足觀看了一陣北照寺殿宇後,便到北邊的一個三角形水塘,在那裡飽飲馬後,老人掬水淨面,然後跨馬飛馳,剎那間不見了蹤影。於是,長者經過的橋被稱為仙人橋,飲過馬的小塘也就被稱為飲馬塘,據說朱元璋參加紅巾軍後也在此飲過馬。此外,古城遺址處還有東西72座老連窯,規模獨具,解放前夕這些古窯尚有窯門和保存完好的窯址,裡面出土了不少形狀、規格不一的古磚。曾有人猜測裡面藏有寶物,派人挖掘時,突遭狂風暴雨,挖盜者一無所獲,可惜這些古窯也被挖毀,也只剩一個個土堆。據有專家考證,72座老連窯是朱元璋為建中京而興建的。
現任住持
北照寺少林堂上中興第二代住持
法名清風字廣行又名福地
當代畫僧、書法家、詩僧、詞曲人之一
俗姓曹,祖籍浙江台州市。
現為
當代畫僧、書法家、詩僧、詞曲人之一
俗姓曹,祖籍浙江台州市。
現為
溈仰宗第十代嗣法
曹洞宗第五十二代嗣法
阜陽北照寺管理委員會 主任
阜陽北照寺 住持
潁東區政協常委
阜陽北照寺 住持
潁東區政協常委
阜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潁東區政協民宗委 委員
潁州區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鳳體書法 創始人
楊柳體書法 創始人
楊柳體書法 創始人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 會員
安徽省書法家協會 會員
安徽省音樂家協會 會員
中國詩詞協會 理事
中國三希堂藝術研究會書法師
中國書畫研究院 理事
中國三希堂藝術研究會書法師
中國書畫研究院 理事
傳奇故事
元朝末年,泰定帝身邊有一位能預測未來的軍師。一日軍師掐指一算,連呼不妙,帝問其緣故,他說:將會有真龍天子下凡,朝代將要更替,帝追問此人是誰。軍師對曰:“此人投胎凡間,尚未出世”,皇帝心裡稍微安定下來。
在鳳陽有一位能識破天機的老員外,知道這一日將有真龍天子投胎轉世,就叫其三個兒子拿著笊籬到村外的一塊茅草地里逮魚,三個兒子同聲說道:“茅草地沒有一滴水,哪裡有魚”。員外卻一本正經地說:“你們只管去逮,保證能逮到。”三個兒子抱著試試看的心裡來到茅草地,行至地中間,水已經沒膝,於是三兄弟逮起魚來,直至中午,精疲力竭的三兄弟終於在最後一個角落逮到一條金鯉魚。大喜過望的三兄弟立即走出茅草地。回頭看時,茅草叢中的水已全部退
去。三人回到家中,員外吩咐將魚刨洗乾淨,並吩咐不要損毀魚翅,兒子們照辦。鯉魚被紅燒後端上桌來,員外喝退下人,爺兒四個將魚肉吃個精光,只剩下一副完整的魚骨頭,員外依次讓三個兒子把魚骨頭端給兒媳婦吃。哪知她們吃慣了大魚大肉,哪肯吃魚骨頭,最後把魚骨頭送給僕人朱乾媽,這位女僕打算先喝湯再吃魚骨頭,誰料她剛把盤子端起來,魚骨頭就鑽到她的腹中。員外獲知此事,甚是惱怒,怎奈天機不可泄露,只好把朱乾媽趕出家門。
朱乾媽一路乞討來到南照寺,這時發覺自己已經懷孕了,再嫌羞也沒辦法,於是在南照寺中生下了一個男嬰取名興宗,字國端,他就是後來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乾媽將興宗撫養到七八歲,身體每況愈下。一日,她把小興宗叫到面前說:孩子,娘快不行了,離此地向北不遠有個北照寺,那裡廟大和尚多,好歹有碗飯吃,你就到那裡去吧!於是小興宗灑淚而別,一路討飯來到北照寺,被方丈收留,當了和尚。
這年的四月初七,老方丈要到集市購供品,以籌備四月初八的廟會,臨行前,方丈吩咐朱元璋帶領幾個師兄弟打掃寺內殿堂,以便次日做佛事。方丈走後,他們只顧玩耍,竟忘了打掃大殿。天將中午,朱元璋才忽然想起師傅的吩咐,趕忙帶著師兄弟打掃殿堂,但殿堂太大,況且方丈又快回來了,朱元璋自言自語地說:“若是各位神靈能到殿外屈居一時,我們打掃的也利索一些,免得師傅回來受罰。”朱元璋話剛落音,殿內諸神竟自移動到殿外,朱元璋欣喜若狂。正在此時,方丈從集市上回來發現殿外的神像,驚問緣由,小和尚們據實稟告。從此方丈對朱元璋更是疼愛有加,朱元璋走到哪裡,老方丈都跟隨照顧。
老方丈與朱元璋形影不離,使本性好玩的朱元璋覺得很不自在,便產生了另到別寺的念頭。一日,朱元璋跟老方丈走到寺廟附近的一個秫秸垜旁,朱元璋靈機一動,指著垜對方丈說:“師傅,你不是想成佛嗎?只要你往秫秸垜前盤腿一坐,就可立地成佛”。老方丈依言照辦,後來老方丈果真坐地圓寂。北照寺的和尚們把老方丈塑成金身,供奉在羅漢堂內,於是北照寺的羅漢堂也就多了一尊神像。
關於北照寺的故事傳說還有很多,在這裡只摘取了一小部分為點綴,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北照寺。由於北照寺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富有傳奇色彩的人文故事,北照寺現存遺址的歷史文化也越來越得到政府的重視和有識之士的肯定,多年來不少文人墨客、專家學者紛紛前來尋幽探古。廣大信眾和周圍的村民們也一直盼望北照寺能重現往日的莊嚴宏偉,默默地為北照寺的興建不懈的努力著。在此,願法緣殊勝,虔誠護法、修行的大德善知識,能夠為北照寺的恢復重建工作普灑福德甘霖,把北照寺建成新時代修行辦道,弘化眾生,普濟十方的正法寺院。
行持綱要
愛國愛教,利樂有情;發弘誓願,行菩薩道。
踐行佛法,嚴持戒律;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早晚功課,無有間斷;身語意業,善自護念。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解行並重,一心辦道。
僧眾著百衲衣,睡如來八指床。
定期行腳朝山,依緣廣行度眾。
寺院落成後;出家眾嚴持金錢戒,不設功德箱。
寺院永不收門票,平等接引諸信眾。
寺院免費做佛事,信眾隨緣做功德。
常請高僧大德講經弘道,廣納十方大眾久住正法。
祈願正法重現,護持末期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