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北海市文聯),是北海市文學藝術界的聯合組織,是新中國誕生後我市最早成立的人民團體之一。1951年5月,成立了北海市文聯籌備委員會。1958年12月召開了北海市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了北海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下設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攝影)、文學4個部。1966年5月文革其間被迫中止活動,聯合會更迭兩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 成立時間:1951年5月
- 下屬事業單位:《珊瑚》
- 編輯部:編輯部,事業編制6名
文聯簡介,
百科名片
北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文聯簡介
1979年市文聯恢復了正常活動。同年7月,召開了北海市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北海市第三屆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下設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戲劇和編輯等5個組。
1983年北海市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升為地級市。1984年7月北海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北海市文在線上構籌建領導小組”,張奎光、何家英為籌建小組負責人,小組成員有麥劍才、羅定漢、龐海、蘇小玲、楊子等人。1985年4月29日召開了北海市第四次文代會,選舉產生了北海市第四屆文聯委員會。北海市文聯由“北海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改為“北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從此,北海市文聯有了專門工作機構和獨立編制,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全市文藝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家。市文在線上關內設辦公室和協會辦,行政編制5名,下屬《珊瑚》雜誌編輯部,事業編制6名。下設文學、戲劇、美術、音舞、攝影、書法、篆刻、硬筆等13個文藝工作者協會。1992年各協會進行重新整理登記,成立了作家、美術、攝影、戲劇、音樂舞蹈、書法6個文藝家協會。
迄今,北海市文聯已歷經八屆。目前,北海市文機關內設辦公室、組聯部兩個部(室)。人員編制,機關事業編制5名,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1名,部室領導2名,機關工勤人員1名。下屬事業單位《珊瑚》編輯部,事業編制6名。主辦內部刊物《北海文化藝術》報。第八屆文聯主席廖美材,副主席胡鐘生,兼職副主席張國權、沈雄勝、譚為民。下轄合浦縣文聯和作家、美術家、書法家、音樂舞蹈家、攝影家、戲劇家、曲藝、音樂文學、廣東音樂等9個文藝家協會、學會,會員有731人,其中國家級會員8人,省級會員294人。
5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北海市文聯始終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文藝導向,充分發揮“聯絡、協調、服務”的職能,努力繁榮文藝創作,積極開展各項文藝活動,組織舉辦了各項藝術展覽、文藝表演、創作研討、藝術交流和文藝評獎活動,認真抓好文藝精品創作:大型音樂舞蹈詩《咕哩美》獲全國“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廣播劇《大海的兒子》獲“五個一工程獎”。舞蹈詩《咕哩美》、電視劇《女進修生》、廣播劇《大海的兒子》、《太陽花》,顧文的散文集《美麗的欺騙》獲第四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全國第四屆水彩、水粉畫展”和“第九屆全國美展(水彩畫)”北海入選作品數都居全國中等城市前列。盧凌的小說《最後的起訴》獲公安部金盾文學獎。張斌的水彩畫《得魚圖》獲文化部群星獎銅獎,胡永昌的《豐收後的煩惱》、鄭偉能的《小夥伴》、李協光的《排險》等3幅攝影作品獲文化部群星獎銅獎。先後舉辦的大型文藝活動:“銀灘詩會”、“北海散文筆會”、“河清詩歌創作研討會”、“’95全國水彩畫展覽”、“第三屆全國水彩、水粉畫作品展”、“中國當代青年水彩畫家作品邀請展”、“當代著名水彩畫家作品展”、“’97中國當代水彩畫發展研討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大型廣場文藝晚會”、“廣西水彩畫作品邀請展”、“第二屆環北部灣文化藝術發展協作會暨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99北海市書畫藝術活動周”。組織舉辦了“紀念毛澤東同志《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大型系列文藝活動。配合市委宣傳部在中央電視台拍攝了“城市平台”北海專題節目;與北海電視台聯合舉辦“電視詩歌散文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