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九龍壁始建。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焚毀北海部分建築,九龍壁僥倖保存。
2007,由於九龍壁南面臨山,所處位置地勢低於周圍地面約20厘米,雨水易積聚在九龍壁底座周圍。為解決九龍壁排水問題,以壁體為中心高點,逐步降低周圍地面高度。有效解決水澇問題,保護文物安全。
建築格局
九龍壁高5米,厚1.2米,長27米,由424塊彩色琉璃磚砌成。壁面前後各有九條龍浮雕,色分五彩,壁面以藍色調為底,燒制祥雲紋樣作為背景。九條龍形態各異,騰舞於長空、雲、海、山崖之間。飛騰戲珠于波濤雲際之中。東壁面上半部分為旭日東升,流雲圖案,下本部分為江崖海水;西壁面上半部分為明月當空,流雲紋樣,下半部分為江崖海水。頂部為廡殿式。正脊前後各有9條龍,正脊兩側有兩隻
鴟吻,鴟吻身上前後也各有一條龍,正脊上共有20條龍。四條垂脊,左右各有一條龍。頂部的每個筒瓦里各有一條龍的紋樣,每個滴漏裡面同樣也各有一條龍的圖案,在每個斗拱的間隔中的墊板層上還雕刻有龍紋樣,南北兩面共有82條龍。九龍壁中總共含有635條龍。九龍壁的下部為須彌座,由上枋、上梟、束腰、下梟、下枋、圭腳所組成。底座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綠琉璃瓦須彌座。
建築特色
從九龍壁的九條龍造型上分析,首先從龍盤旋而成的動勢上分析可以分為四條升龍、三條降龍、一條位於中心的盤龍、一條行龍。升龍的形態造型主要是龍由海面騰空躍起盤旋著身體向空中的火球衝去。整個身形曲線流暢顯得極富張力。降龍的造型和升龍形成對比,是從空中俯衝到下來的海面然後還有種躍躍欲試的向上躥的衝力。位於壁面中心位置的是一條黃色的盤龍,它的身體動態非常精彩,龍身盤坐在牆壁上,而龍頭是凸出牆面,使得整條龍的造型有種從牆面噴出來的視覺衝擊力。
九龍壁的整體色調為黃綠色調,即暖色調,頂部和基座部的顏色為黃色和綠色的交錯穿插,達到一種上下呼應的效果;中間的壁面部分以藍綠冷色調為主,因為背景是孔雀藍色,再配上五彩飛龍,形成一種既和諧又變化豐富的效果。
歷史文化
中國現存九龍壁有三座,分別位於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龍壁)、北京市故宮內(
故宮九龍壁)和北京市北海公園內(北海九龍壁),其中北海九龍壁是中國三大九龍壁中唯一一處雙面九龍壁。
文物價值
九龍壁無論是在龍的造型、色彩以及整體的節奏與韻律方面都達到較為精湛的程度,是中國較為重要、寶貴的藝術品之一,對研究清代皇家建築有著較為重要的價值。
文物保護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九龍壁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1號北海公園內。
交通路線
北京市內乘坐3、13、42、107、111、118、612路公車,在東官房站下車前往。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距離九龍壁約4.3千米,駕車約1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