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欒宮村

北欒宮村隸屬雪野旅遊區雪野鎮,位於萊城東北43公里、雪野鎮政府駐地東北10.5公里處。村東西長約1.5公里,以齊長城為界,北鄰章丘市,南為雪野鎮南欒官村,東鄰茶業口鎮,仲(官)臨(朐)公路從村西穿過。北欒宮村耕地面積1452.3畝,現有635戶,1847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欒宮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電話區號:0634
  • 人口:1847人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雪野保·北欒宮村”。據《楊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楊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劉姓早居,相傳有欒姓拳師在此教練武藝,且頗有聲望,人稱“欒公”,久之成村名,後諧音為“欒官”,因重名改為北欒官村。
抗日戰爭初期,沿襲舊制,雪野鎮的大部分村莊分別屬於萊蕪縣第七區和萊蕪縣第八區管轄,當時區以下設鄉(鎮),鄉(鎮)直接領導村,北欒官村隸屬三義鄉;1940年3月,泰山地委為支援章丘人民的革命鬥爭,將三義鄉劃歸章丘縣;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新甫三縣;同年,撤銷鄉(鎮),劃大區為小區,以區轄村,北欒官村屬萊北茶業區;1945年10月,三縣合併,復稱萊蕪縣;1951年3月,萊蕪縣改為以數字順序名區,1955年10月,萊蕪縣又恢復以地名區;1958年3月,撤區劃鄉,茶業入民公社成立,北欒宮村隸屬茶業人民公社。1961年4月,北欒官村劃歸上遊人民公社;1984年4月,上遊人民公社改為上游辦事處,北欒宮村隸屬上游辦事處;1985年11月,上游辦事處分為上游、雪野、鹿野三個鄉(鎮),北欒官村隸屬上游鎮;2001年撤鄉並鎮,上游鎮、雪野鄉、鹿野鄉合併為雪野鎮,北欒官村隸屬雪野鎮。
北欒官村地處深山,在戰爭年代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老百姓也深受戰爭之苦。解放前日本鬼子曾兩次進村掃蕩。1942年春天的一個早晨,天剛蒙蒙亮,盤踞在章丘大寨子的漢奸和日本鬼子計60餘人進犯北欒宮村。我地下黨組織獲取了可靠情報,組織民眾安全轉移,日本鬼子氣急敗壞,對北欒宮村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未轉移出去的魏修迎之母慘遭殺害,魏順吉被砍下雙手,老共產黨員魏新培被日子鬼子拖人河中用水灌、用火燒,折磨達數小時,讓其交出共產黨員名單,魏新培臨危不懼,寧死不屈,最後日本鬼子競放火燒村。當時正刮著東北風,火借風勢,風助火威,霎時整個山村一片火海。一小時之後,全村房屋及屋內家具所剩無幾,豬牛羊等牲畜全部搶光,楊玉青的兒子在這次大火中被活活燒死。同年冬天,日本鬼子二進北欒官村放火燒村上次剩下的房屋也未能倖免,被大火全部燒光。敵人掃蕩過後,泰安專署派出黨組織駐紮北欒宮村,帶領民眾開展“互幫、互助”活動,重建家園,民眾的生活有了一定改善。
為解決人畜吃水、莊稼用水,北欒官材兩委帶領村民集資打井2眼、修水庫3座,水渠通達各處。1994年又在村西修建水庫一處,蓄水量10萬方,徹底解決了全村用水問題,山嶺旱地自此變成穩產高產的良田。
北欒宮村是個純山村,過去全村僅有500餘畝疏殘林,總計不足萬棵,林業收入人均不足10元。大片荒山裸露,水土流失嚴重,北欒宮村民風淳樸,村民和善,愛樹護鳥成為時尚。為保護生態環境,民眾上山不毀樹、不傷鳥,進地不帶火種、不燒荒,實行牛坐槽、羊圈養。自1976年以來,北欒官村成立了30多人的林業隊,每年在秋、冬、春季植樹3次,綠化面積達6300畝。各種樹木遮天蔽日,林中鳥語花香,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極高,有“天然氧吧”之稱。山林之間,水庫多座,似空中銀盤,可作天然浴場,可供人垂釣,是旅遊開發之佳境。村支部書記王德信1995年3月榮獲全國綠化獎章。1996年3月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綠化勞動模範”光榮稱號。北欒宮村1998年榮獲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稱號。北欒宮村人常年造林不輟,2000年又榮獲“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稱號。
北欒宮村人一向重視教育事業,2001年北欒宮村曾獲雪野鎮“尊師重教先進單位”的稱號。本村雖地處偏僻山區,由於村民把孩子的教育當大事來抓,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北欒官村就考取了100多個大中專學生。1999年萊蕪文科狀元考取北京大學的郇公弟就出自本村,為村里爭得了榮譽。2002年3月,北欒宮村多方籌資14萬元,建成北部山區較高標準的幼稚園,園內各種教育設施齊全。
北欒宮農作物以玉米、小麥、花生、地瓜為主,還盛產花椒、柿子、軟棗等。全村年產花椒10萬公斤,軟棗、柿子15萬公斤。北欒官村家家有花椒,花椒已成為北欒宮村的支柱產業,僅此一項人均增收500元。每到花椒採摘季節,家家鎖門,戶戶上山,老少參戰,持續一個多月。
北欒宮村手工織布歷史悠久,80%的農戶利用傳統手工織布,紡、織、染一條龍,織出的“老粗布”具有柔軟舒適、吸汗性強、冬暖夏涼、保健皮膚等特點,年產布匹26萬平米。
北欒宮村歷史悠久,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相信,經過北欒官村民勤勞雙手的打扮,北欒宮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北欒官村廟宇眾多,東有三官廟、玉皇廟、羅漢殿、石夫廟;西有龍王廟、觀音廟、官爺廟、土地廟。其中官爺廟為村中第一大廟,房屋3間,神像高達2米之多,周圍小神相擁,惟妙惟肖。1958年被推倒,現遺蹟尚存。
受欒公拳師的影響,歷史上北欒宮人喜愛武術,強身健體,楊英的花槍、景福利的錘、王一的轉耳巴子流傳甚廣,名揚四鄰八鄉。北欒宮村民因健身而長壽;據統計,北欒宮村80歲以上的老人60多位,90歲以上的老人5位。
北欒官村1949年就成立了戲班子,劇種是萊蕪梆子,現發展到47人,最多時達到七八十人。他們多次到市、區演出,得到民眾的廣泛好評。現在一年仍演出2次,活躍了農村的文化生活。
官運石,位於村東南500米處,山嶺尖凸起一巨石,高近7米,重達數十噸,如橫空出世,呼之欲墜。相傳很久以前,幾個頑童一起上山拾柴,累了在此歇息,其中一個頑童突發奇想,要和其他幾人比試誰能推動此石。他們依次上陣,用盡全力,巨石紋絲不動。只有最後一個枯瘦如柴、身材矮小的小頑童將石頭晃劫。後來這個小頑童刻苦學習,獲取功名當了縣官,從此民眾稱這塊石頭為官運石。現在很多人上前一試,無一推動。據說這塊石頭有脈,有官運的人才能摸準石脈,只有摸準了脈,才能晃動巨石。
拴馬樁,位於村北山之巔,距村莊2公里。兩巨石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相擁而立,中間相連,酷似拴馬樁。據說這裡風水特好,張果老路過,經常在此拴馬歇息。
鏈船環,位於村東北閻王鼻子處,有一鐵質鏈船之環長達數米,拴一巨石之上,銹跡斑斑。先前村民上山時經常看見,如今了無蹤跡。十幾年前,村中一啞巴在鏈船環附近摔死,有人懷疑可能是此啞巴砸掉。由此推定,原欒官一帶是大海,到處一片汪洋。
神仙轎,在南石樓以東一山丘之上,巨石形似花轎,故稱神仙轎。相傳當年這裡風景優美,林木茂密, 鳥語花香,七仙女看準此地,乘坐此轎下凡人間。現神仙轎上還留有仙女們所坐、所仰的痕跡,周圍還留有若干仙女腳印。
南石樓,位於村莊東南與茶業口鎮交界處,路邊一小山疊狀分明,似小樓一幢,故為南石樓。傳說當年北面緊挨著一座相似小山,稱之為北石樓;南、北石樓周圍風水特好,村里兩個大姓家族互爭此地,長年短兵相接、戰火不斷,百姓深受其害、不得安寧。山民無可奈何,只盼神靈出面調停。一日,天下大雨,電閃雷鳴,突起濃霧,瀰漫天空。只見一放牛山娃在石樓之上來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詞,突然大笑三聲,大哭三聲,三腳跺下,頓時火光沖天,北石樓瞬間化為烏有,南石樓倒塌許多。從此,兩族不再爭鬥,山民享受太平。
大肚佛,位於官運石以東20米處,三巨石圍成一撮,酷似三佛,中間一石渾圓,寬寬的額頭,高高的鼻樑,闊口大嘴,肥頭大耳者為大肚佛,周圍為小佛。相傳早年北欒官村廟宇林立,僧佛眾多,其中一佛光吃不乾,養得肥頭大耳,長此以往,眾佛反對。一氣之下,大肚佛帶領兩個弟子到風水好的石樓附近另立廟門,親任長老。幾日之後,石樓倒塌,新廟沒建成,原廟不收留,遂與兩個徒弟露天定居在此。
南山林海,是北欒官村綠化最好的地方,面積2000畝,有松、柏、槐樹等50萬株。山林分三大片:一片是槐林,每年春季槐花盛開,“漫山槐花香,蜜蜂伴花唱”;一片是松林,漫山遍野松木林立,奇形怪狀;一片是柏樹,整齊劃一,遠遠望去,似雨傘、像蘑菇。在山林之中,各種奇花異草隨處可見,悅耳的鳥聲不絕於耳,野兔、獾、狼等動物偶爾出現。山林之中,還有水庫多座鑲嵌在高山之間,庫水清澈透底,庫中魚兒歡跳。整個南山是山的天下,樹的海洋,花的世界,鳥的樂園,堪稱“綠色天堂”。
仙女泉,位於官運石以西山溝內,有一米見方的泉子,四季不涸,常年奔涌,水質如脂似液,甘洌清爽,喝一口甜入心窩,勞累頓消。傳說,此泉為下凡仙女的飲用水,當地山民稱之為“神水”,能包治百病,是由天官老母派出欽差大臣,點化而成的神泉。
鴛鴦湖,位於南山溝內。這裡古樹參天不見天,高山突兀不見頂,鳥聲淒淒不見鳥,只有成群結對的鴛鴦旁若無人似地飛來飛去,自由翱翔,這就是著名的鴛鴦湖。關於鴛鴦湖的由來,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莊內一富貴人家的女兒與窮苦人家的小伙子相親相愛,私定終身。女兒的父母聽說後,以門不當戶不對為由極力反對,並托人給女兒物色了對象,訂了結婚日期。眼看婚期臨近,他倆商量後.只好上山私奔。其家丁搜山,把兩個攆到一小湖邊。兩人萬般無奈,手挽手、肩並肩地跳入湖中。據說,經常光顧小湖的鴛鴦是他倆的化身,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若側耳細聽,還能聽到他倆情意綿綿的私語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