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高大
喬木,稀
灌木,高達10餘米;小枝褐色或黑紫色,無毛,有不明顯的皮孔。
葉紙質或厚膜質,卵圓形、寬矩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7-17厘米,寬4-11厘米,頂端短漸尖或漸尖,基部截形,少有心形或近圓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或粗鋸齒,稀具淺鋸齒,無毛或僅下面沿脈被疏短柔毛;葉柄長2-4.5厘米,無毛。
花黃綠色,直徑6-8毫米,排成不對稱的頂生,稀兼腋生的聚傘圓錐花序;花序軸和花梗均無毛;
萼片卵狀
三角形,具縱條紋或網狀脈,無毛,長2.2-2.5毫米,寬1.6-2毫米;
花瓣倒卵狀匙形,長2.4-2.6毫米,寬1.8-2.1毫米,向下漸狹成爪部,長0.7-1毫米;
花盤邊緣被柔毛或上面被疏短柔毛;子房球形,花柱3淺裂,長2-2.2毫米,無毛。
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6.5-7.5毫米,無毛,成熟時黑色;
花序軸結果時稍膨大;
種子深栗色或黑紫色,直徑5-5.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四川北部、湖北西部、安徽、江蘇、江西(廬山)。日本、朝鮮也有分布。生於海拔200-1400米的次生林中或庭園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生長習性
陽性樹種。深根性,略抗寒,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微酸性、中性土壤生長最好。
繁殖方法
在10月果實成熟後可用竹竿一端綁鐵絲鉤,扣住樹枝晃動而振落大部分果穗,余者一周后再次採收。采後曬乾,去果梗,碾碎果皮,篩出種子。種子千粒重為17-28克,一般
發芽率60%-70%,播前要進行沙藏。於1月中旬在背風向陽處挖深40厘米、寬40厘米,長度以種子量而定的長方形窖池。挖後曬1-2天,底鋪10厘米潮潤河沙,按種、沙1:3的體積比例充分混合後放人窖內,至距地面10厘米時上部放沙與地面平,然後封土呈土壠狀,以防雨水侵人爛種,
每20-30天開窖取出一次,晾曬半天后重新放人。為達到壯苗豐產的目的,必須及時催芽。早春2月中下旬在背風向陽處開挖一個催芽溫床。大小以種子多少而定。床深20厘米,四周壘起北高南低的矮牆,床底鋪5厘米
河沙,上部放人混沙種子10厘米,再放人3厘米沙使之略低於地平面,四周搭桿設棚,用新塑膠布搭嚴壓實,不漏空隙,注意棚內要用濕沙,開始溫度可高些,在25-35℃,3天后可降至25℃左右。10天后種子吸水膨脹,突破種皮,發出幼芽。當有1/3種子發芽時便可開棚篩種,將發芽種子撿出進行第一批播種,余者再次進床催芽,分批進行催芽播種。
播前首先整好圃地,要求高燥深厚肥沃,排灌方便,不澇不鹼的微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大水漫灌一次,稍乾後施足底肥(2500-5000公斤/畝),以圈肥、土雜肥為主,另加25-50公斤/畝
硫酸亞鐵和適量消毒藥品(
百菌清、
退菌特、疫霜靈等均可),深耕,耙平耙細,畦寬10厘米,埂20厘米,長20-30米,每畦開五行小溝,溝深0.5-1厘米,寬1-2厘米,採用開溝點播法將發芽的種子點播於溝內,每10厘米1粒,播後覆細土,稍加鎮壓,然後畦面設立小拱棚。一般畝用種量約為1公斤,可出苗1-2萬株,播後20-30天便可發芽出土,待苗基本出齊後,便考慮逐漸揭去拱棚,鬆土後覆草以保持畦面溫度、濕度,防止早期的霜凍和後期的日灼病。
栽培技術
管理中前期注意
灌水或每天噴水,保持地面濕潤,增加空氣濕度。5月下旬去除雜草,開溝追肥一次,6月下旬再追施一次,5-7月每月葉面噴肥一次,可用0.2%尿素或專用葉面肥。管理得當,一般當年可出圃造林。如分床進行二級育苗,株行距掌握在0.4x0.8米左右,2-3年時便可培育出高2-4米、乾徑2-4厘米的理想苗木。
病蟲防治
北積棋一般病蟲害較少,幼期有時生立枯病,覆草加噴水一般可防止此病。若有葉蟬,可用80%
敵敵畏120倍或40%的樂果1500倍噴殺。如有大蓑蛾,可及時人工摘除。
主要價值
食用
肥大的果序軸含豐富的糖,可生食、
釀酒、制醋和熬糖。
果實利用價值高,其肥大的果序梗,肉質多汁、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營養元素和成分,每100克果中葡萄糖含量高達45%,
胺基酸總量達2.41%,100克鮮重含
維生素C含量23毫克、酸345.8毫克、鈣1.22克、蛋白質0.31毫克、鐵3.47毫克、磷0.8毫克、鋅0.12毫克、銅0.74毫克、錳0.2毫克,營養價值遠大於常見水果。
醫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北枳椇的成熟種子。亦有用帶花序軸的果實。
【藥性】味甘;性平。入胃經。
【功能主治】解酒毒;止渴除煩;止嘔;利大小便。主醉酒;煩渴;嘔吐;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克;或炮酒服。
園林
適於庭院綠化、行道樹、採種園、採藥園或防護林等多種用途栽植。它生長迅速,樹幹端直,樹皮潔淨,發枝力強,冠大蔭濃,白花滿枝,清香四溢,病蟲害少。樹木成材後,硬度適中、紋理美觀、易於加工,是良好的建築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