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村遺址
- 出土地點:山西耀縣
- 東西:長約500
- 南北:寬約300米
遺址概況
分布有仰韶、龍山、商、東周等不同時代的文化遺存,以商代遺存最為豐富。1980年發現,1984年北
京大學考古系和陝西考古研究所聯合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300餘平方米,清理了商代灰坑、窯址、
墓葬等遺蹟。
商代遺蹟
稍晚;第三期相當於殷墟二期或偏早,即盤庚至祖甲時期。
第一期遺蹟較少,主要是灰坑和窯址,未見墓葬。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未見卜骨。陶器
陶質以泥質灰陶為大宗,夾砂灰陶和夾沙褐陶稍次,黑、紅陶極少。紋飾以細繩紋為主,還有旋紋、
附加堆紋、方格紋、雲雷紋、素麵等。陶胎較薄,常見器類有鬲、盆、花邊罐、小口瓮等,豆、簋較
少。石器有石鏟、石刀;骨器有匕等。
第二期遺存豐富,有灰坑、墓葬等。灰坑多為圓形,或呈不規則形。墓葬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
南北向,填土為灰土,墓底中部有長方形腰坑,其中埋狗一隻。墓主仰身直肢,頭向朝北,隨葬陶鬲
兩件,置於頭端。
陶器陶質仍以泥質灰陶為主,紋飾細繩紋減少,繩紋變粗,新出現了戳印圓圈紋,模印獸面紋,
仿銅器紋和刻劃符號。陶胎變厚,器形較一期增加紅陶缸、釉陶尊、三足鼎、大口尊等。石器中增加
了石鐮、石刀、石斧等,骨器中有骨鏟、骨錐、骨鏃、骨釘等,此外還有牙器和銅鏃。
第三期的灰坑、墓葬形制與第二期相同,陶質也與二期相同,紋飾仍以繩紋為主,比較
有特徵的是似麥粒狀的亂繩紋。器類變化不大。
北村類型
身的特徵,因而將其命名為“北村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