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朱村紅拳

北朱村紅拳,盛行於焦作中站區府城街道,有600餘年的拳齡。

北朱村紅拳源於明朝末期,因其為明初北平布政使,忠烈公張昺之十三代裔孫張光先所創,名噪鄉里。2010年,北朱村紅拳被批准為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朱村紅拳
  • 地區:河南省焦作市
保護狀況,歷史沿革,

保護狀況

北朱村紅拳,盛行於焦作中站區府城街道,有600餘年的拳齡。
北朱村紅拳源於明朝末期,因其為明初北平布政使,忠烈公張昺之十三代裔孫張光先所創,名噪鄉里。2010年,北朱村紅拳被批准為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沿革

據中站區北朱村紅拳23代傳承人張征保介紹:北朱村紅拳,以手法為主,由慢漸快、攻守兼備、護身健體的拳術之所以稱為“紅拳”,是因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實而得名。
北朱村始祖、“忠烈公”張昺,明代洪武年間進士及第,歷任工部右侍郎、刑部侍郎等職。他為政清廉勤勉、政績卓著,於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11月出任北平布政使,是當時北平地區最高行政長官。他與北平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等受密命監視燕藩。建文帝初登大寶,心腹之患是長於謀略、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6月,在即將擒獲燕王及其黨羽的關鍵時刻,由於都指揮張信叛投燕王,李友直告密事泄。同年七月初六,燕王偽縛官校誘張昺、謝貴入府邸。其二人臨危不懼、堅貞不屈,面對燕王的威脅利誘,張昺大義凜然道:“寧可斷頭死,莫做易主臣!”壯烈殉職時年僅42歲。明代多位皇帝欽佩其忠,數次予以敕封、追謚。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年~449年),英宗朱祁鎮諡號其“忠烈公”。
張昺專心事公,隻身去燕京,連貼身侍衛張紅也留在明都南京家中。當獲悉燕王起兵造反、張昺在燕京遇害的噩耗後,張紅連夜護衛夫人、少爺們出逃,才免遭滅門之災。
張紅者,山西澤州張昺族人,自幼練了一身精湛的武藝,為人剛正忠誠。張昺入仕後一直把他帶在身邊,二人情同手足。他連夜護張昺家人遠離了京師。定居北朱村後,張紅因幾次出拳揚善懲惡而名聲大振,時人因其名而稱之為“紅拳”。自此,不僅南、北朱村習練這套紅拳,張紅還返回山西澤州原郡教習本族人,用以防身、健體、自衛,之後歷代漸為失傳。只有北朱村的這路紅拳傳了下來,並有兩度興盛時期。
一是明代嘉靖初年(公元1522年)起,張昺之六世裔孫張大有。他不僅文采出眾,貴為庠生,還酷愛自家拳法,將五路拳架和對練招式詳盡整理後,演練得落地生根、步伐穩健、實力雄厚、剛勁有力,更加突出了這路拳術的特色。他是北朱村紅拳發揚傳承、整理有序的第一功臣。
二是清代乾隆年間(自公元1775年之後),第十一代傳承人張光先,自幼習武練拳,成年後崇尚精武精神,又將高師“百步喝法”等精湛武功融入本村紅拳。在他的影響下,全村習武蔚然成風,弟子有五百之眾,紅拳更加發揚光大。
自張紅起到張大有之間傳人不詳,是因當時張昺遇害後,燕王朱棣以“靖難”起兵,奪位之戰前後將近四年。直到他登上皇位(公元1403年),一直到以後的22年中,是不可能為張昺平反昭雪的。直到洪熙皇帝頒昭禮部為“建文諸臣”平反昭雪,“家屬悉宥為民,還其田土,戍邊者放還”時,“忠烈公”已經遇害25年。這些年裡,張昺後裔隱居、低調生活。北朱村的張氏族譜記載,也因此而少了三代。張昺之曾孫張璉生於明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到入仕與先祖張昺遇害相差半個多世紀,所以其間家譜缺失,紅拳淵源不詳,正是這個災難家族情理之中的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