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都護府城址

北庭都護府城址

唐北庭大都護府治所遺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北約12公里的護堡子,俗稱“破城子”。它是在原唐貞觀十四年 (640)所建庭州城的基礎上建立的。北庭大都護府設於武則天長安二年(702),下轄金滿、輪台、蒲類(後改後庭)、西海4縣。開元二十一年(733)改設北庭節度使,轄瀚海、天山、 伊吾三軍。瀚海軍駐北庭城內。貞元六年(790)吐蕃攻占北庭,唐對北庭的統治即告結束。北庭大都護府的建立,加強和鞏固了唐王朝對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的統治。回鶻西遷後,北庭又稱別失八里,是高昌回鶻的重要基地和王族避暑勝地。元代在此設立“宣慰司”、“元帥府”等重要機構,仍為北疆重鎮。城址約於明代初年荒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庭都護府城址
  • 外文名:Beitingduhufu Chengzhi
  •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
  • 始建時間:640
歷史,結構,

歷史

清代嘉慶二十五年(1820),中國學者徐松首先來此調查,發現了唐金滿縣殘碑等文物。1908年和1914年日本人大谷光瑞的考察隊和英國的A.斯坦因等分別來此非法調查和挖掘。1928年西北科學考察團亦曾發掘,並由中國學者袁復禮測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北文化局和新疆文管會、博物館多次派人調查和徵集文物。1979~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又兩次調查和測圖,在城西 700多米處發掘的一座高昌回鶻時期的佛寺遺址中,發現了大批泥塑像和精美壁畫。

結構

城牆現存內外兩重,平面均呈不規整長方形。內城位於外城中部略偏東北。外城牆周長4596米,內城牆周長3003米。外城之北還有低矮的羊馬城。內外城牆都有馬面、敵台、角樓和城門,外城北門還有瓮城,均系夯土築成。城外有護城壕。城內原有的建築物破壞殆盡,僅存3處殘牆基,9處殘基址,其中2處為佛寺基址。據現有資料分析,外城建於唐貞觀年間,顯慶和開元以及高昌回鶻時期曾多次修補或增築。內城建於高昌回鶻時期。出土遺物主要是唐代文物,如唐金滿縣殘碑、蒲夷州之印、銅鏡、石獅、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和蓮花紋方磚、瓦當及陶瓷器等。還有一些高昌回鶻時期或元代的陶瓷器。
[北庭都護府城址平面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