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平西反“掃蕩”作戰

1941年8月13日,日軍華北方面軍開始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嶽、平西區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嶽、平西軍民反“掃蕩”,歷時兩個多月,共作戰800餘次,殲日偽軍55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嶽平西反“掃蕩”作戰
  • 時間:1941年8月13日
  • 國家:中國
  • 地點:北嶽
簡介,結果,

簡介

1941年8月13日,日軍華北方面軍開始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嶽、平西區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參加“掃蕩”的部隊為8個師團和4個獨立混成旅團,共6萬餘人,另偽軍萬餘人,由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日軍把這次“掃蕩”稱之為“百萬大戰”,以示對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的報復。8月13日至9月7日,為反“掃蕩”的第一階段。由於晉察冀軍區已有準備,日偽軍的第一次合圍撲空。8月29日,日軍再次集重兵進行大合圍。31日,邊區黨政軍機關7000餘人陷入一個東西約25公里,南北約30公里的狹小圈子裡。敵數架飛機輪番轟炸,包圍圈越來越小,我處境十分不利。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等軍區首長冷靜分析敵情後,決定派出一個偵察分隊,攜帶一部電台,於同日黃昏到雷堡以東的台峪地區,以“軍區呼號”呼叫,故意暴露目標,製造假象,吸引敵人主力。果然,日偽軍7000餘人於2日下午向台峪合擊。晉察冀邊區黨政軍機關乘機利用夜暗,由雷堡向西進至40餘公里外的常家渠一帶山區,停止電台聯絡和燒火做飯,分散隱蔽,從而成功地甩掉和迷惑了敵人。9月7日至25日,為反“掃蕩”的第二階段。日偽軍合圍計畫落空後,即以三分之二的兵力,調至各要點和交通幹線上待機而動;以三分之一的兵力,留在抗日根據地內,實行分區“清剿”,或化裝成八路軍和民眾,繼續尋殲我主力部隊、分散部隊和機關及地方組織;或抓捕、屠殺人民民眾,搶糧、搶物、燒屋等。針對敵人暴行,晉察冀軍區一方面集中主力一部,打擊敵“清剿”部隊;另一方面,開展更為分散的游擊戰爭。9月24日,日偽軍3500餘人,多方合圍隱蔽在狼牙山區的淶源、易縣、徐水與滿城4個縣的黨政機關和數萬民眾。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遂以兩個團兵力吸引、牽制敵人,第1團乘隙掩護數萬幹部民眾突圍。25日,第7連第2排完成掩護任務後,來不及擺脫敵人,第6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等5人為了掩護排主力撤退,毅然把敵人引向主峰棋盤陀。他們連續打垮了敵人4次衝擊,殲敵90餘人。最後,5人高呼口號,一齊跳下懸崖。這就是廣為傳頌的“狼牙山五壯士”。 9月26日至10月17日,為反“掃蕩”的第三階段。日偽軍不甘心“掃蕩”的失敗,一邊撤退、一邊合擊。為此,晉察冀軍區決定:集中主力,大量殺傷日偽軍有生力量,迅速逼其撤退。至10月17日,前來“掃蕩”的日偽軍基本撤退。

結果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嶽、平西軍民反“掃蕩”,歷時兩個多月,共作戰800餘次,殲日偽軍5500餘人。八路軍傷亡2000餘人,民眾傷亡4500餘人,青壯年被抓走近兩萬人,房屋被燒毀15萬餘間,部分地區變成了無人區,給抗日根據地建設造成了嚴重困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