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伏擊戰

北嶽伏擊戰

北嶽伏擊戰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後期的一次漂亮的以少敵多、以弱勝強的伏擊作戰。該戰鬥發生在豫西新安地區,總計殲敵70餘名,極大的打擊了日偽軍的士氣及囂張氣焰,伏擊戰後,日軍龜縮在少數據點裡,不敢西犯了,使我洛陽、孟津、新字邊區根據地出現了大好局面。也為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基本介紹

  • 名稱:北嶽伏擊戰
  • 地點:豫西新安地區
  • 傷亡情況:殲敵70餘名
事件背景與經過,戰鬥部署,戰鬥情況簡介,事件的意義與積極影響,

事件背景與經過

從1944年初開始抗日戰爭進入局部反攻的階段,各地區抗日武裝的不斷壯大。1945年初,我八路軍第六支隊在豫西新安、龜池、陝縣打開了局面,創立了豫西第二軍分區抗日根據地。新安縣抗日民主政府隨之成立,地方武裝黃河支隊亦相繼組建起來了(該支隊相當於團,約千餘人,棣屬軍分區)。新安縣除了少數敵占據點外,全由我軍控制。為了鞏固和擴大我抗日民主根據地,並打擊日偽囂張氣焰,在新安縣北嶽村一帶,打一場象樣的戰鬥很有必要!通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一次以六支隊為主,由黃河支隊配合的伏擊作戰計畫日趨成熟了。

戰鬥部署

1945年3月,六支隊隊長兼政委張范率3個連駐中嶽村、謝溝村一帶。黃河支隊司令員、新安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李之放和支隊政委趙天錫、副司令員劉兆先、參謀長譚雲保等,率兩個大隊共300餘人,到中嶽村、五頭村一帶開闢三、四區抗日根據地。25日(農曆二月十二日)養馬觀古廟會上,發現有橫水據點的日偽便衣在活動。接著,李之放得到情報:日偽將於一兩天內來新安縣進行“掃蕩”。當晚,六支隊與黃河支隊領導人在北嶽村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研究應敵之策,決定打一次伏擊戰。將六支隊三、九兩個連埋伏於北上莊附近,而將黃河支隊部署於周圍嶺坡高地作配合。
北嶽伏擊戰

戰鬥情況簡介

26日拂曉,橫水據點之侵華日軍清水旅團派出石橋中隊約150餘人,加上孟津偽警備隊3個連及“皇協軍”一部共1000人左右,出動馬車40餘輛,沿新孟公路向新安縣進犯。7時許,先頭偽軍進入六支隊預設的伏擊圈。九連連長王有常、指導員楊永恩立即指揮全連對敵猛烈射擊。偽軍撇下幾具屍體,倉皇后退。夾在中間的日軍向六支隊陣地猛撲過來。右側,三連連長牛玉川、指導員賀仁駰指揮三連戰士沉著應戰,機槍、步槍、擲彈筒一齊向敵陣射擊。黃河支隊戰士也都投入戰鬥,周圍山頭同時響起密集的槍聲。敵偽軍被截為數段,首尾不能相顧。正面,六支隊三、九兩個連先後打退敵軍三次衝鋒。九連戰士張三小帶傷擊斃數名敵人後,英勇犧牲。班長李發勝、趙玉各帶一個突擊班沖入敵陣,與敵展開肉搏。李發勝刺死數名敵人後,在與日軍小隊長拼刺刀陣亡。趙玉一連刺死六、七個敵人及這個日軍小隊長,最後壯烈犧牲。戰鬥從拂曉一直打到午後,正當敵人準備後撤時,六支隊政治部副主任黃文仲率領的六連戰士,原在磁澗、五頭一帶偵察敵情,聽到槍聲後趕來,正抄敵軍後路。他們前後夾擊,四面圍攻,敵全線崩潰,狼狽而逃。戰鬥至下午4時許結束,計殲日軍70多名、偽軍100餘名,繳獲機槍3挺、步槍40餘支及大批彈藥物資。

事件的意義與積極影響

北嶽伏擊戰,是以弱勝強的一個範例。從此,日軍龜縮在少數據點裡,不敢西犯,使我洛陽、孟津、新字邊區根據地出現了大好局面在打擊了敵偽囂張氣焰的同時,當地民眾的抗日情緒得到了極大的激發,很快形成參軍參戰支前熱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