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曾參磚雕

北宋曾參磚雕

曾參磚雕,北宋,長19.4cm,寬26.5cm,厚3cm。

畫像磚長方形,內凹雕成壼門狀。正中上方刻“曾參”2字。畫面淺浮雕左側柴門前立一老婦,上穿短襖,下著裙,手持長杖,身體微曲向前,為曾參的母親。右側的曾參剛放下肩上的柴擔,腿微屈,雙手握拳,面向母親,似在詢問事情的原由。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相關討論,

基本信息

【名稱】北宋曾參磚雕
文物特點
曾參磚雕,北宋,長19.4cm,寬26.5cm,厚3cm。
傳說曾參每外出,其母若有事,便會自咬手指,曾參即會感到心痛。此磚雕表現的是曾母咬指,曾參匆匆趕回,母子二人在門口相見的場景。

相關討論

平心而論,曾母咬指之事,說其誇張並不為過,即使全為事實,也不足以打動孝子之心。曾參能跨進孝行行列,不僅在於其行,更在於其言。《韓詩外傳》載其事跡云:“初吾為吏,祿不過釜,尚欣欣而喜者,非以為多也,樂其逮親也。既沒之後,吾嘗南遊於楚,得尊官焉。堂高九尺,轉轂百乘,然猶北向而泣涕者,非為賤也,悲不逮吾親。故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意思是說“當我官輕祿薄的時候,我卻很高興,並不是我覺得錢多,而是因為父母都健在。當父母去世後,我去南方做了高官,儘管得到厚祿,卻依然不時地向著北方哭泣,哭的是父母都不在了啊!所以家裡若貧窮雙親年老,就不要選擇做官了(因為做官是要遠離父母去外地的)。”“子欲養而親不待”一語便出自曾參之口,他規勸天下兒女不要等父母去世後才想到要孝順他們,不要因為想孝順的時候父母卻已不在而追悔莫及。他還將孝道分為尊親(讓雙親地位尊崇)、弗辱(使雙親不受屈辱)、能養(使雙親溫飽無憂)三個等級,並謙虛地說自己僅僅能養,不敢說孝。親身去做,又講出道理,曾參可謂孝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