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埠村(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嶗山街道北埠村)

北埠村(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嶗山街道北埠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埠村位於嶗山街道正西。南同中埠村相鄰,西與產子石成人中專接壤,北頻小遲家村,全村聚落呈不規則方形,地勢北高南低村西南有一小河向東流,直流入桑溝灣。全村占地面積約900畝。2001年底全村126戶,260多人有董、於、劉、陳、玉、張、肖、韓、寧等十餘姓。均為漢族。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和村委一班人的領導下連續10年被評為鎮級先進黨支部,還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先進婦代會、先進調解村委會,農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等。2004年被評為“特色產業村”,建設“平安崖頭”先進單位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埠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900畝
  • 人口:260多人
概況,歷史沿革,經濟發展,地圖信息,

概況

南同中埠村相鄰,西與產子石成人中專接壤,北頻小遲家村,全村聚落呈不規則方形,地勢北高南低村西南有一小河向東流,直流入桑溝灣。全村占地面積約900畝。
2001年底全村126戶,260多人有董、於、劉、陳、玉、張、肖、韓、寧等十餘姓。均為漢族。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和村委一班人的領導下連續10年被評為鎮級先進黨支部,還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先進婦代會、先進調解村委會,農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等。2004年被評為“特色產業村”,建設“平安崖頭”先進單位等。

歷史沿革

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董是氏租子輝、子恍由今本市嶗山鄉嶗山大疃徒此定居成村,田地處小河北岸土埠之上,此地南北中同時建有三村,本村居北,故命名北埠。
建國前全村40多戶,人口160人左右,多為董、於兩姓。建國前全村經濟貧窮落後,村民生活困苦不堪。
建國後,進行了土地改革,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獎勵農耕,發展生產,糧食產量逐年增長。改革開放以來全村工副業發展較快,有養豬場、花生加工廠、粉條廠、養雞、養鴨場等。
200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80完元。現在村有耕地600畝養豬場15家、養雞、養鴨場6家,安裝有自來水、衛生室、商店等,硬化路面貫穿全村南北。

經濟發展

該村是一個典型的養豬專業村,在村委一班人的帶領下認真學習“三個代表”服務於“三農”,帶領民眾走出去,引進來,先後與威海,青島等幾家大養殖公司聯繫,把他們的養殖專家教授請進來,給我們做現場指導,先後開了十幾次講座會,帶動我村養豬業迅速發展。現在,存養量在200頭以上的養豬場有十家,該村最大也是最早的一處蛋雞養殖場……志成養雞場,存欄量在10000隻左右,日產蛋量600多斤不但供應我村村民的需求,而且還在市內設有志成養雞場供應鮮蛋點,日收入在2000元左右。
養鴨場兩家,每家的存養量在2000隻以上,並在場地內挖了養魚池,進行立體養殖,鴨糞餵魚,產的小魚餵鴨子,既增加了鴨子的產蛋量,又以低成本進行了養魚,並增加了收入。天天汽車交易中心在村建立了一個花生加工廠,日收花生在10噸以上,給我村村民解決了閒散勞動力問題,每年農閒時可為村民增加收入在5萬元以上。

地圖信息

地址:威海市榮成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