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宮

雍和宮

雍和宮(The Lama Temple)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說,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該寺院主要由三座精緻的牌坊和五進宏偉的大殿組成。從飛檐斗拱的東西牌坊到古色古香東、西順山樓共占地面積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餘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雍和宮
  • 地址北京市雍和宮大街路東
  • 占地面積:66,400平方米
  • 前身雍親王府
  • 建立時間:1694年
  • 現任住持:胡雪峰喇嘛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門票價格:25.00元
  •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歷史沿革,建築布局,寺院建築,雍和宮大殿,雍和門,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宮中瑰寶,木雕三絕,銅鑄須彌山,豎三世佛,六道輪迴圖,雍和宮佛倉,佛事活動,大願祈禱法會,喜迎新年大法會,金剛驅魔神舞,旅遊信息,羅漢菜,地址,開放時間,乘車路線,

歷史沿革

雍和宮原址為明太監官房。康熙三十三年(1694)始建,初為雍親王府。雍正即位後,將其中的一半改為黃教上院,另一半作為行宮,後行宮為火所焚,遂於雍正三年(1725)年將上院改為行宮,稱“雍和宮”。
雍和宮雍和宮
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曾停靈於此,宮中主要殿堂的綠琉璃筒瓦均換為黃琉璃筒瓦。
乾隆九年(1744),雍和宮改作正式的藏傳佛教的寺廟,並成為清政府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
解放後,政府於1950年、1952年、1979年,進行全面修整,並於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對外開放。
1957年10月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公布了包括雍和宮在內的北京市第一批39個文物保護單位。
雍和宮雍和宮
1961年3月,雍和宮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布局

雍和宮坐北朝南,全部占地面積為6.6公頃,據1950年統計,共有房661間,其中佛殿238間。其建築風格非常獨特,融漢、滿、蒙等各民族建築藝術於一體。整座寺廟的建築分東、中、西三路,中路由七進院落和五層殿堂組成中軸線,左右還有多種配殿和配樓。
雍和宮雍和宮
中路建築主要包括牌樓院、昭泰門、天王殿、雍和宮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
牌樓院位於雍和宮最南部,大門坐東朝西,東、西、北各立一木牌坊,南側有一黃、綠琉璃磚瓦的影壁。
牌樓院北為昭泰門,中間為一間正門,兩側各有一旁門,黃琉璃筒瓦歇山頂,棋盤大門。
昭泰門北為天王殿,又稱雍和門,殿原為王府的宮門,後改建為天王殿。殿面闊五間,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重昂五踩斗栱,和璽彩畫,前檐為障日板,明、次間為壼門,梢間為壼門式斜方格窗。後檐為五抹斜方格門窗,明、次間為門,梢間為窗。殿內為井口天花,地鋪方磚,供有布袋尊者和四大天王塑像。
殿北有御碑亭,又名四體碑亭,黃琉璃筒瓦重檐四角攢尖頂,上檐為重昂五踩斗栱,下檐為單翹單昂五踩溜金斗栱,和璽彩畫,亭內立有一四方碑,上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刻乾隆帝所撰寫的《喇嘛說》。
雍和宮殿在碑亭之北,殿原為王府銀安殿,現相當於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殿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七間,單翹重昂斗栱,和璽彩畫,前有月台,圍以黃、綠、紅琉璃磚花牆,明間上懸雕龍華帶匾,中刻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所題“雍和宮”。殿內供有三尊青銅質泥金佛像,及蒙麻潑金十八羅漢像。
殿前東西有配樓,東為溫度孫殿(密宗殿),西為擦尼特殿(講經殿),均為灰筒瓦重檐硬山頂重樓,面闊七間,後廈三間,上下層均出廊。
雍和宮北為永佑殿,原為王府正寢殿,後殿因供奉雍正帝影像而改名為“神御殿”,乾隆九年(1744)行宮改建寺廟後,改為今名,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五間,重昂五踩斗栱,前後均為三交六椀棱花門窗,下有龜背紋綠琉璃檻牆,前有三出陛台階二層。殿內正中供有三尊高2.35米的白檀木雕佛像,殿前有東西配殿,分別為額椅殿(醫學殿)和寧阿殿(數學殿)。
雍和宮全景雍和宮全景
出永佑殿後門,即入法輪殿院落。法輪殿為舉行法事的場所,建築平面呈十字形,面闊七間,黃琉璃筒瓦歇山頂,前出軒後抱廈各五間,軒廈均為黃筒瓦歇山卷棚頂。殿頂四邊各有一黃筒瓦懸山頂天窗,殿頂及天窗頂各建有一藏族風格的鎦金寶塔。殿內正中供奉一尊高6.1米的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銅坐像,像背後有紫檀木雕成的五百羅漢山,東西壁還有以釋迦牟尼為題材的壁畫。
戒台樓位於法輪殿西側,系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為迎六世班禪進京為己祝壽、受戒而建;班禪樓位於法輪殿東側,最初是供奉藥師佛的法壇稱藥師樓,六世班禪進京時以此處為住所,樓因之得名。兩樓皆為黃筒瓦重樓歇山頂,上層九間有廊,下層二十五間南面有三出陛台階四層。
法輪殿之北是萬福閣,是雍和宮寺廟建築群中北端最高的建築。閣為黃琉璃筒瓦歇山頂,重檐重樓,高25米,上、中、下各層面闊、進深均為五間。上層為重昂五踩斗栱,和璽彩畫,正中匾為“圓觀並應”;中層為重昂五踩斗栱,和璽彩畫,四周帶廊及護欄板,正中匾為“淨域慧因”;下層為單翹單昂斗栱,和璽彩畫,前後三出陛,正中懸雕龍華帶匾,上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書“萬福閣”。閣內供奉一地上18米、地下8米,總高26米的木雕邁達拉佛(彌勒站像),其主幹由整棵白檀木雕刻而成。
萬福閣東西兩側分別為永康閣和延綏閣,中間以懸空閣道式飛廊相連通。綏成殿在萬福閣北,是雍和宮中路最北端的建築,黃琉璃筒瓦硬山頂,重檐重樓,上下均出廊,面闊七間,殿前有月台與萬福閣相連。

寺院建築

雍和宮
雍和宮由和天王殿、雍和宮大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五進宏偉大殿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四學殿”(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整個建築布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

雍和宮大殿

出雍和門,院中依次有銅鼎、御碑亭、銅須彌山、嘛呢桿和主殿雍和宮。主殿原名銀安殿,是當初雍親王接見文武官員的場所,改建喇嘛廟後,相當於一般寺院的大雄寶殿。殿內正北供三尊高近兩米的銅質三世佛像。三世佛像有兩組:一組是中為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左為東方世界藥師佛。右為西方世界阿彌陀佛。這是空間世界的三世佛,表示到處皆有佛。空間為橫向,所以又叫橫三世佛。各地大雄寶殿供三世佛的,多為橫三世佛。雍和宮大殿的三世佛則表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流程,說明無時不有佛,即中為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左為過去佛燃燈佛,右為未來佛彌勒佛。空間為宇,時間為宙,意為宇宙無處不佛。正殿東北角供銅觀世音立像,西北角供銅彌勒立像。兩面山牆前的寶座上端坐著十八羅漢。大殿前院中兩廡是“四學殿”。
雍和宮雍和宮

雍和門

兩碑亭之間,便是雍和門,上懸乾隆皇帝手書“雍和門”大匾,相當於漢傳佛教的山門、天王殿。殿前的青銅獅子,造型生動。殿內正中金漆雕龍寶座上,坐著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的彌勒菩薩塑像。大殿兩側,東西相對而立的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天王腳踏鬼怪,表明天王鎮壓邪魔、慈護天下的職責和功德。彌勒塑像後面,是腳踩浮雲,戴盔披甲的護法神將韋馱。

永佑殿

出雍和宮大殿,便是永佑殿,單檐歇山頂,“明五暗十”構造,即外面看是五間房子,實際上是兩個五間合併在一起改建而成的。永佑殿在王府時代,是雍親王的書房和寢殿。後成為清朝供先帝的影堂。永佑是永遠保佑先帝亡靈之意。殿內正中蓮花寶座上,是三尊高2.35米的佛像,系檀木雕制,中為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左為藥師佛,右為獅吼佛。出永佑殿,便到法輪殿。左右兩側為班禪樓和戒台樓。法輪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頂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樓,有5座銅質鎏金寶塔,為藏族傳統建築形式。

法輪殿

法輪殿是漢藏文化交融的結晶。殿內正中巨大的蓮花台上端坐一尊高6.1米的銅製佛像,面帶微笑,是藏傳佛教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這尊銅像塑於1924年,耗資20萬銀元,歷時兩年才完成。宗喀巴像背後,是被譽為雍和宮木雕三絕之一的五百羅漢山,高近5米,長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精細雕鏤而成。五百羅漢山前有一金絲楠木雕成的木盆,據說當年乾隆帝呱呱墜地後三天,曾用此盆洗澡,俗名“洗三盆”。

萬福閣

出法輪殿,便是高25米,飛檐三重的萬福閣。其兩旁是永康閣和延綏閣。兩座樓閣有飛廊連線,崢嶸崔嵬,宛如仙宮樓闕,具有遼金時代的建築風格。萬福閣內巍然矗立一尊邁達拉佛(彌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寬8米,是由七世達賴喇嘛的進貢禮品,用整棵名貴的白檀香木雕成。據說乾隆帝為雕刻大佛,用銀達8萬餘兩,這尊大佛也是雍和宮木雕三絕之一,還有一尊木雕三絕在萬佛閣前東配殿照佛樓內,名金絲楠木佛龕,採用透雕手法,共有99條雲龍,條條栩栩如生。

宮中瑰寶

木雕三絕

指五百羅漢山、檀木大佛和楠木佛龕。“五百羅漢山”在法輪殿,整個山體由紫檀木雕刻而成,層巒疊嶂、閣塔錯落;五百個用金、銀、銅、鐵、錫鑄制的羅漢置身其間;講演佛法的、降龍伏虎的、乘鶴飛升的,或坐或臥,或醉或思,或笑或痴,姿勢生動,神態各異,造型逼真,雕技精湛。檀木大佛就是萬福閣的邁達拉佛。這尊巨佛是用一棵白檀樹的主幹雕成的,高二十六米,地上十八米(地下埋有八米),直徑八米,全重約一百噸,是中國最大的獨木雕像。由於雍和宮坐落在柏林寺右,乾隆帝恐其影響“龍潛禁地”風水,準備在雍和宮北部空曠之地建高閣供一大佛,以作靠障,藉助佛力保佑平安。

銅鑄須彌山

雍和宮大殿前的庭院裡,橢圓形漢白玉石座上的石池中,有座高達1.5米的青銅“須彌山”。須彌山是梵文Sumeru的音譯,意譯為“妙高”。它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名山,據說是世界的中心。佛經認為,世界的最底層是風輪,其上是水輪,再上是地輪。地輪之上有九山八海,須彌山就在這山海之間。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由旬”是古印度計算距離的單位),日月環繞須彌山迴旋出沒,三界諸天也依須彌山層層建立。須彌山腰有“犍陀羅山”,山外有鐵圍山所圍繞的鹹海,鹹海四周還有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蘆洲。這四大部洲就由四位天王護持。須彌山頂部為“帝釋天”。帝釋天下面有一圈星象圖,是按古代天文觀測的結果依次排列的。據說這些星座的分布和標記大體上符合現代天文學的研究成果。在佛教中,須彌山是世界最高的山,山頂的帝釋天自然也就是世界最高的天,是天堂極樂之處。因為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佛祖釋迦牟尼經常在此講經說法。不少寺院石窟佛都坐在叫做“須彌座”的座位上,成為一種象徵。

豎三世佛

雍和宮大殿原是雍親王胤禛在府里升殿受賀的地方,叫“銀安殿”。雍和宮改為喇嘛廟後,銀安殿成為正殿,便供奉三尊高兩米的銅佛,兩側漢白玉石座上排列蒙麻披金的十八羅漢。這三尊銅佛都結跏趺坐。佛像背後是蛟龍背光。背光象徵像的身光,成葉形屏風狀,上雕刻蛟龍象徵釋迦牟尼誕生時九龍灌浴。這三尊銅像的中間為釋迦牟尼佛,他是現在世的佛,結跏趺坐,右手放在右腿膝蓋上,稱“成道印”,表示他在大地上艱苦卓絕的修行唯有大地能夠證明;左手向上放在左腿上是“禪定印”,表示他靜坐思慮人生的無盡苦難。東邊上首是燃燈佛,他是代表過去世的佛,佛經說他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釋迦牟尼前世曾買五莖蓮花供獻燃燈佛,燃燈佛預言釋迦牟尼九十一劫後之“此賢劫”(現在世)時成佛。燃燈佛結跏趺坐,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扣在一起,合成一個圓圈,表示修成正果。西邊彌勒是代表未來的佛。他結跏趺坐。雙手成“說法印”,表示他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三會龍華”,對天、人、地、眾生說法。大殿供這三尊佛,表明從無限久遠的過去,到無限遙遠的未來,都是佛的世界;這是從時間上說佛教歷史悠久、生命久長。由於時間從上古到今世到未來呈豎向,所以稱“豎三世佛”。

六道輪迴圖

雍和宮萬福閣東廂的照佛樓,原是乾隆生母供佛之處。那裡陳列著兩幅畫像:旃檀佛畫像和“六道輪迴圖”。佛教是主張眾生平等的,認為世世代代的人處於不停的車輪般的迴旋之中,機會均等。人死了以後,來世有六種“出路”:或為天神,或為人,或為阿修羅,或為畜生,或為餓鬼,或下地獄。《長阿含經》說,人在來世的歸宿,主要看現世的表現,如積善德,下等種姓下世可成為上等種姓;如劣跡斑斑,上等種姓下世也會成為下等種姓,甚至淪入地獄,這一切就是佛教所說的“輪迴”。“六道輪迴圖”繪一個長爪三眼、形如黑熊的巨大怪物坐在地上,抱著一個大車輪形的圓圈。圓圈四周彩繪各種人物和燒、殺、奸、詐、劫、盜、吃、喝、嫖、賭等惡行劣跡。幾股氣流將圓輪分成六道。第一道內五色雲端中宮闕巍峨,宛若仙境,稱“天道”;第二道內市井社會,平民百姓,稱“人道”;第三道內硝煙四起,有水、火、旱、澇,稱“阿修羅道”;第四道內男女鬼怪,口內生煙,骨瘦如柴,正受嚴刑拷打,稱“餓鬼道”;第五道內豬狗牛馬、魚介昆蟲,稱“畜生道”;第六道內刀山冰谷,火海煉獄,鬼怪在受煎熬,稱“地獄道”。此圖形象地儆戒世人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達到勸惡從善的目的。

雍和宮佛倉

佛倉,意為藏傳佛教轉世活佛的住所、行館或府邸。在清代,蒙藏地區的大活佛來到北京,都有一處駐京的行館。這行館分為三種,一為“城內本寺佛倉”,即在京城內有其本人一座寺院。像地安門內的松祝寺,是章嘉活佛的本寺院佛倉。二為“城外本寺佛倉”,如德勝門外的後黑寺,是察汗達爾汗活佛的本寺院佛倉。三是“賜居佛倉”,即是其本人在京沒有寺院,又因職務關係需長久居住,並且其職務還與雍和宮有關,則會在雍和宮院內或附近賞賜一所院落,雍和宮的佛倉當屬這種。

佛事活動

大願祈禱法會

大願祈禱法會,又稱善願日,傳大召,藏語稱:曼蘭欽摩,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的重要節慶。明永樂七年(1409),已經在西藏享有盛譽的宗喀巴大師,為了紀念釋迦牟尼,純正佛法,在拉薩大昭寺舉行了大願祈禱法會。此後,宗喀巴每年都舉行大願祈禱法會,並形成慣例。
清康熙末年,這項活動傳到北京,首先得到朝廷的支持。雍和宮因為是皇家寺院,從此,每年舉辦大願祈禱法會。雍和宮在每年農曆的正月二十三日(大建為二十四日)至二月初一日為法會日期,其中正月二十九日(大建為三十日)、二月初一日兩天要跳金剛驅魔神舞。

喜迎新年大法會

正月初一日,標誌著新的一年開始。在清代,每年此時,清宮要從雍和宮派36名僧人,在中正殿誦《迎新年喜經》。如今,正月初一日凌晨兩點,僧人們就起來到殿上,誦《大威德金剛經》、《吉祥天母回供經》直到天明。初一晨,僧人們又伴著渾厚、深沉的鐘聲,穿過一道道院落至法輪殿,誦《永保護法》等經文,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一年風調雨順。
此日到雍和宮禮佛的人特別多,信眾們虔誠禮佛、燃香、轉經。從他們靜靜的祈願中和幸福的笑臉上,可以看出對於生活的滿足和對未來充滿著信心與希望。

金剛驅魔神舞

金剛驅魔神舞,藏語稱為“羌姆”,蒙語稱為“布扎克”,蒙漢結合語義稱“跳布扎”,俗稱“打鬼”。它是以西藏土風舞為基調,吸取本教儀軌和印度瑜伽宗面具舞的某種形式而成。為藏傳佛教的一種密乘宗教舞蹈。
金剛驅魔神舞,是戴著藏傳佛教具有象徵意義的面具,隨著鼓、鈸、莽號等法器的節拍,抑揚進退疾徐有序的舞蹈,為驅邪逐祟、祈求吉祥的宗教儀式。從佛教上來講,跳金剛驅魔舞以聖者及眾多護法和他們的眷眾之身份翩翩起舞弘法布道,消滅諸如“黑魔如扎”之類惡魔邪障,以保護佛教事業的興旺和百姓安居樂業。跳舞時,舞者身、口,意需與本尊、護法相應,結手印並執法器,口誦真言,心想本尊,護法威儀,以息災、調伏的密法驅魔除祟儀式。就此舞本義來講,所稱“邪魔”,主要指人類本身的弱點和惡念,也就是“我執”。

旅遊信息

羅漢菜

羅漢菜乃佛門的齋飯,菜名出自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十八羅漢。雍和宮羅漢菜是以黃花、木耳、香菇、冬筍、麵筋、玉蘭片、荸薺、豆腐、白菜、胡蘿蔔等燉在一起,再加少許素油而成。

地址

雍和宮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大街12號;郵編:100007。

開放時間

雍和宮全年對外開放。
具體開放時間:
冬季:每年11月1日-3月31日9:00-16:00。
夏季:每年4月1日-10月31日9:00-16:30。

乘車路線

1.乘坐捷運2號線、5號線在雍和宮站下車。
2.乘坐13路、684路公車請在國子監站下車。
3.乘坐116路、117路公車請在雍和宮站下車。
4.乘坐特2路、18路、62路、606路、909路、44路、800路、858路公車請在雍和宮橋東站下車。
雍和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